首頁> 非遺

龜茲文化“刻”入銅器 新疆匠人兄弟傳承老手藝

作者:胡嘉琛責編:君君時間:2024-03-12

走進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熱斯坦街道廣場附近的“買買提手工銅器店”,看到精美的銅壺、銅盞、銅花瓶等用具和飾品擺滿了店舖內的貨架,這些銅器均出自店主買買提·卡地與弟弟玉素甫·卡地之手。

維吾爾族銅器製作技藝多是手工製作,流傳于新疆南部的喀什、阿克蘇、和田等地。“從小聽父親講,祖上做銅器生意興盛時學徒達幾十人。”買買提回憶説,家族一代代傳承著銅器製作技藝,其父親從事銅器製作超60年。

買買提指著店內的銅器向記者介紹,銅器多以日用品和飾品為主,兼具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銅匠首先要構思設計銅器模型,並手工一點點打出造型。之後經過切割、焊接、造型、雕刻花紋、拋光等一系列複雜工藝程式,才能製成這些銅器。”

買買提年少時就跟隨父親學習銅器製作,習得了傳統銅雕技法,即在銅器表面雕刻各類花紋圖案。他説:“雕刻花紋圖案最考驗技藝和耐心,是很關鍵的技術活兒。銅器用途不同,雕刻花紋也不同,多以當地人喜愛的石榴花等植物花朵作為裝飾圖案。”

每一件手工製作的銅器皆為孤品,買買提的得意之作是一個名為“飛天銅盤”的銅器。銅盤上雕刻著身姿曼妙、衣袂飄飄的“伎樂飛天”形象。他説,圖案是借鑒當地石窟壁畫上的場景。“爺爺、父親製作的銅器,都能尋找出龜茲文化元素。對我而言,這也是一種傳承。”

為創作出惟妙惟肖的“伎樂飛天”形象,買買提和玉素甫曾去石窟觀摩,並買來畫冊研究圖案。買買提説,銅器不只是展示技藝的工藝品,也是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網際網路視頻直播興起,玉素甫利用網路直播方式,講解銅器製作技藝,售賣店內産品。他説,此舉不僅讓更多人了解了銅器製作技藝,還陸續收到各地客戶發來的個性化訂單。“目前我們能製作銅壺、銅盃、銅碗等100余種純手工銅器,市場表現很好。”

2013年,維吾爾族銅器製作技藝被新疆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名錄。2021年,庫車市熱斯坦街道安樂宮村將熱斯坦街道廣場附近的店面免費提供給買買提和玉素甫兄弟二人擴建手工銅器店,並成立“銅器製作技藝”傳承基地。

“先後帶了5名徒弟,我的兒子也跟著學起了這門手藝。”買買提説,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他還參加了庫車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培訓班,將傳統銅器製作技藝與現代工藝融合,讓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時俱進。

去年,“買買提手工銅器店”招收學徒,在帶動就業的同時,傳承銅器製作技藝。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玉素甫還申請到了創業貸款用於擴大生産規模。買買提説:“我們想讓更多人感受到匠人精神和銅器製作這項老手藝的魅力。”(胡嘉琛)

文章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