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物

山腳下的馴馬師 ——哈勒木•卻肯

作者:阿斯哈提•海拉提 竇萬春責編:君君時間:2024-03-12

哈薩克族有這樣的一句諺語:英雄靠駿馬,雄鷹憑翅膀。走進塔城市阿不都拉鄉喬拉克布拉克村哈勒木•卻肯家中,映入眼簾的是一匹匹“戰功顯赫”的賽馬,這些威武的賽馬身披“戰衣”悠閒地曬著暖陽,很是愜意。

哈勒木•卻肯是一個身高1.75米的哈薩克族小夥,黝黑的皮膚、健壯的體格,笑起來彎彎的眼睛。很難想像他在馬背上的英姿颯爽。他從小跟隨他的父親一起放牧,慢慢地和馬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9年,哈勒木•卻肯的父親在他19歲時候送給他人生中的第一匹馬,取名“也爾克木”哈薩克語裏是寶貝的意思,希望它可以健康成長,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哈勒木•卻肯如視珍寶,每天去打掃馬圈並給馬梳毛,最主要的是每天教馬熟悉密碼,漸漸地和“也爾克木”成了形影不離的夥伴。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匹”將他帶上廣闊草原的“韁繩”。慢慢的在父親的幫助和“也爾克木”的配合下馬術越來越精湛。

2015年的一天早上,當哈勒木•卻肯打開馬圈的大門,遲遲沒有等到“也爾克木”在門口迎接他,這讓他突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他連忙跑進馬圈查看,只見“也爾克木”行動緩慢,伴隨著陣陣急促的喘氣聲,這讓他心急如焚,他連忙跑上前去查看,嘴裏還不停地呼喊妻子讓幫忙去給獸醫打電話。

在經過獸醫的一番檢查後,原來是因為馬匹受涼引起了不適,經過獸醫的治療後,馬的情況很快好轉,哈勒木•卻肯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吸取了上次教訓後,哈勒木•卻肯每次訓練完“也爾克木”後,都會給它穿開工衣,防止再次受涼。他説:“我第一次見到‘也爾克木’是15年前,它剛烈的性格和健碩的體格深深將我吸引,它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抗拒陌生人。當我騎上它,它竟然表現得很順從,這可把我高興壞了,我瞬間信心倍增。‘也爾克木’讓我和馴馬結下了不解之緣,並讓我一直堅持從事這一職業,這匹馬對我來説是很重要的,在我眼裏它不是牲畜,而是我的家人。”

自從接觸過“也爾克木”後,哈勒木•卻肯徹底喜歡上了騎馬、馴馬,只要一有空,他的父親便會從最簡單的馴馬技巧開始教起。雖然摔下來很多次,但是他從沒有想過放棄,就這樣日復一日地苦練,技藝得到了飛速的提升,在村內的馴馬也小有名氣。每次他訓馬都吸引周邊群眾前來圍觀,不少人拿出手機進行拍照、攝影發佈到網上,這引得不少養馬、賽馬、馴馬愛好者登門拜訪,想讓他幫自己馴賽馬。

哈勒木•卻肯説:“每一匹馬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氣,馴馬的關鍵是要去了解它並配備一名優秀的騎手,它們就像是不會説話的孩子,訓練的過程中要給足休息時間,避免讓馬産生壓力,過度勞累,勞逸結合才能完成有效訓練。”

現如今,哈勒木•卻肯的馬圈已經有27匹寄馴的賽馬,他訓練後的賽馬,每年有50余匹參加比賽贏得好的成績。

“我訓練最長的一匹馬叫‘刀子’,到2024年年初,它陪伴我已經是第五年了,它給我贏得了很多榮譽,我也早已把他當孩子一樣看待了,希望新的一年,它們可以越戰越勇,能夠健康成長。”哈勒木•卻肯説。

隨著哈勒木馴馬的經驗不斷積累,他自己也總結出來了屬於自己的一套馴馬技術,而且對每一匹馬都制定了訓練計劃,從飼料、耐力等制定了全方位的馴馬方案,確保在馬匹營養充足的情況下,馬匹的運動量達標。

“現在村裏和我學習馴馬的有6位年輕人,最大24歲,最小的才12歲,他們非常喜歡馴馬技藝,基本上是每天都有人來向我學習。”哈勒木•卻肯説。

空閒時間,哈勒木•卻肯也會從網上自學一些馴馬技藝,還會經常和伊犁、阿勒泰等地的專業馴馬師進行交流。

“我非常喜歡馴馬,在馬背上飛馳的感覺,是在其他地方感受不到的,未來的日子裏,我會繼續學習馴馬技藝,力爭成為一名優秀的馴馬師。”12歲的學徒葉拉爾斯説。

現如今的哈勒木•卻肯通過馴馬技藝,按照每匹每月3000元的收益,每年收益30余萬元。同時,還帶動村裏年輕人馴馬一起致富,成為了致富的“領頭羊”。

“今年我準備擴大規模,將我的馬圈進行升級改造,把馴馬場地進行平整、扎欄杆等。通過繁育從小馬駒進行培養,這樣的賽馬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性格,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通過參加比賽爭奪榮譽。”哈勒木説。(文/阿斯哈提•海拉提、竇萬春,攝/王全明)

文章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