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雯責編:君君時間:2023-12-13
創意雲南文化産業博覽會(2022-2023)開展第四天,在昆明館(8號館)五華展區,豐富多彩的非遺展品吸引著不少觀眾的注意,參展的十多家企業,帶來了包括斑銅、面塑、古船船模等多項非遺技藝精品,讓觀展的市民朋友感受到了非遺技藝的傳承與文化創新的活力。
展區內的藍花楹景觀可謂是實力“圈粉”,一位省外觀展遊客在展區讚嘆:“雖然是造的景觀,但能在十月看到這麼好看的紫色,也算是不虛此行了”,五華區通過藝術景觀造景的形式,將五月的花海開進十月的文博會,不僅豐富五華文化的呈現形式,也給市民遊客展現了五華浪漫的文化氛圍。
展區內各項非遺技藝精品也同樣讓人讚不絕口。昆明市五華區非遺面塑傳承人馬菊、史亞鑫展出了十余件面塑作品,以精湛的指尖技藝,將各種人物形態、動物形象表現得栩栩如生。面塑,俗稱“捏面人”,被譽為“立體的畫,無聲的戲”,是中國特有的優秀民間藝術。展區現場,“關公騎馬”“霸王舉鼎”等面塑作品像是從歷史書本裏走出來似的,生動形象,一副由面塑捏制的“海鷗與老人”,更是將昆明與海鷗的情誼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嘆為觀止。
百年非遺技藝“吉慶祥”則在現場展示出了滇式雲腿月餅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在時代的發展中,延續傳承,依然保留著老昆明的味道。為適應市場的不斷發展,吉慶祥以“品質、信譽、品牌”為發展理念,不斷在市場化進程中開拓進取之路,重新煥發出百年老技藝的品牌生機,重拾大眾記憶。從現場展覽的“四兩坨”演化進程可以看出,吉慶祥正在以更符合市場發展、更契合現代生活的方式,開啟百年老技藝的創新之路。
“帥小醬”雖然是近年來新“出圈”的品牌,但沙朗白族手工醬菜製作技藝已是有著近百年的傳承歷史。百年前,徐霞客遊歷沙朗,便對這種火燒取食烹飪方法讚不絕口。自有史料記載以來,火燒熟食一直是白族的主要取食方式,“帥小醬”作為沙朗白族手工醬菜製作非遺技藝的品牌載體,以白族傳統文化與新國潮相結合的方式,打開了非遺市場化發展的創新之路。
另一項極具雲南特色的非遺便是昆明斑銅廠展出的斑銅製作技藝,色澤瑰麗、造型渾厚的斑銅手工藝品,在幾代斑銅匠師的傳承與創新中,把錘、銼、鏨、鏤、熔、鑲、掐、焊等滇派特種技藝和先進工藝相結合,達到藝術的完美統一,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的著名品牌。現場,斑銅工匠師還進行了技藝展示,向觀展市民展示了斑銅工藝品的鍛造工序。
展區現場,“古船説”帶來的古船船模營造技藝也十分震撼,一搜搜等比還原的船模,精緻呈現了古船的細節,古船船模營造技藝非物質文化代表性傳承人付昆祥老師介紹道,“古時造船是現有船模,再等比放大造船,古船船模營造技藝便由此而來,至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製作一條船模,按步驟細分下來,得有上千道工序”。在付老師及其工作室手工藝匠人的創新下,如今的船模還兼具了很多實用性功能,在展區展出的一艘茶船,便是將船模製作成了茶具,給了這項非遺技藝更加廣闊的應用場景。
被譽為“滇南瑰寶”“滇裱巨擘”的寶翰軒也在現場展示了書畫裝裱技藝,寶翰軒的書畫裝裱在選料、陪襯裝飾、裱制工序中獨樹滇藝風格。現場展出的一幅幅由絲綢、淩娟、宣紙、綿紙等結合而成的字畫,整潔且柔軟,讓中華傳統字畫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據了解,為讓“滇裱”這門技藝得到更好的延續和傳承,寶翰軒還開設了滇派裝裱傳習館,讓更多人了解這門手藝,延續滇派裝裱的文化傳承。
在五華展區,非遺技藝與現代生活的融合也十分巧妙。在一個生活場景中,由聿安品牌策劃(雲南)有限公司創作的翠湖八景作為主背景、系列文創成為了家居生活的日常;小山麗民族品牌的染色技藝挂畫、裝飾花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雲吾工坊的皮雕挂畫、皮具、皮鞋、皮包等,高氏皮雕的紙巾盒,古船模制式的茶臺茶具等,非遺的技藝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真正傳達出非遺場景的融合創新,走進生活、融入生活,為生活“天添”新意。
從五華展區上空,漂浮的滇式風箏五彩斑斕,據了解,五華區的滇式風箏製作技藝已有600多年的傳承歷史,是全國唯一具有“高原”飛行特點和歷史文化傳承的風箏,無論是從色彩、結構,還是從製作手法上,都獨具滇派韻味,成為獨樹一幟的文化藝術形式。
本屆文博會,五華展區無論是主題設置、展陳設計還是展品呈現都延續了非遺的“匠心”精神,讓非遺傳承不再曲高和寡,透過非遺技藝與現代生活的真正融合,展示出非遺技藝在傳承與創新過程中的活力與生命力。
據了解,近年來,五華區深入挖掘非遺項目內涵、講好非遺背後故事、傳承非遺項目基因,積極探索有效發展路徑,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繼承轉机化、在轉化中創新,推動構建非遺産業化的優勢,不斷凸顯帶動經濟發展的潛力。本屆文博會五華展區由中共昆明市五華區委宣傳部、昆明市五華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聿安品牌策劃(雲南)有限公司策劃執行,五華轄區內各非遺項目聯合參展。(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