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非遺

新疆察布查爾縣:非遺“針”功夫 指尖“繡”傳奇

作者:華岩明責編:君君時間:2023-11-30

11月27日,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愛新色裏鎮烏珠牛錄村布雲秀家的秀絕坊裏,映入眼簾的是布雲秀和村民“繡娘”正在一針一線趕制“花開富貴”傳統手工刺繡産品,在展示櫃裏和展覽桌上擺滿了各色刺繡枕頭、繡花鞋和手提包等成品,朝東的櫃裏滿滿的國際級、國家級、自治區級等獲得的獎項和榮譽證書,其中屋中間的玻璃櫃裏,擺放著今年3月,布雲秀在第十屆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刺繡組金獎獎牌和證書,讓人敬佩和驕傲。

11月27日,布雲秀在自家工作室榮譽櫃前展示她獲得的獎牌。華岩明攝

“我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今年在國際殘疾人刺繡組競賽中獲得金獎,為國家爭光,這是我想都沒想到,但我的努力獲得成就,我感到很榮幸,自己對傳統刺繡行業有了更加十足的信心。”布雲秀説,當時她在比賽中也有點緊張,想到她是代表國家來競賽,就靜下心來,一針一線發揮自己的技巧和手藝,按規定時間繡完了比賽的刺繡作品,深受國際評委們的賞識和高度評價,成為這次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刺繡組獲得獎牌佼佼者。

 

11月27日,布雲秀自家工作室展示案板上滿滿擺放各色刺繡産品。華岩明攝

布雲秀説,她從小就喜愛“針線活”,過年時母親做好的枕頭,她拆了後自己拿起針線重新做,幾次被母親責怪。婚後有了一子一女,孩子們的衣褲都是她自己做。左鄰右捨得錫伯族刺繡用品,又深深地吸引了她,一邊向錫伯族“繡娘”師傅請教拜師,一邊自己摸索著開始繡起了錫伯族刺繡用品,她感覺傳統錫伯族刺繡很有魅力,她自己繡的每一件刺繡用品都受到村裏婦女們的青睞。2009年,布雲秀參加了愛新色裏鎮舉辦的刺繡培訓班,第一次系統地學習了刺繡技術,並對刺繡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11月27日,布雲秀刺繡的枕頭上的刺繡花鮮艷逼真,讓人羨慕。華岩明攝

2010年,布雲秀參加了察布查爾縣從江蘇省蘇州市聘請刺繡老師舉辦的刺繡能手為期一個月的培訓班。蘇州刺繡老師的手藝和技藝觸動了布雲秀自費到蘇州再深造刺繡手藝的想法。

11月27日,布雲秀(左)在自家工作室裏親手指導“繡娘”姐妹如何運用針法技巧。華岩明攝

“當時我們家裏的生活條件並不好,子女都很小,我一個人種地,家裏還養了10多頭牛,家裏家外忙不過來。但想到妻子是一名聽障殘疾人,對刺繡如此執著追求,很不容易,我還是選擇了全力支援她,不管多難,我把家裏照顧好,解除她的後顧之憂。”布雲秀的丈夫陳亭錄説。

11月27日,布雲秀(中)與“繡娘”姐妹一起查看新做的錫伯族刺繡頭飾。華岩明攝

布雲秀到蘇州後,刺繡老師了解到她的情況後,免除了培訓費用。學習過程中,布雲秀髮現當時自己的技術跟不上這次高階段培訓技術課,始終無法突破技術技巧,太大的壓力布雲秀精神恍惚,患上神經衰弱,頭髮也開始掉落。但布雲秀仍然咬牙堅持,白天培訓班裏全身心地學習掌握技術要領,不懂的難題請教老師,晚上自己租住的一間毛坯房裏,戴著頭燈一遍又一遍鑽研白天上的刺繡課程技藝,就這樣堅持學習了半年多時間,全面學到了刺繡圖案設計、傳統針法、色彩搭配、繡品創新等方面技術。

11月27日,布雲秀(右)與“繡娘”們展示刺繡旅遊産品。華岩明攝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堅持摸索,布雲秀的刺繡技術有了質的飛躍。2014年8月,她參加第四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榮獲刺繡專業第二名;2015年7月,她參加第五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榮獲刺繡項目三等獎;2017年3月,她參加第52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獲得“金鳳凰”創新産品設計大獎賽銅獎;2018年被評為新疆工藝美術大師;2020年被評為伊犁州級非遺錫伯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2022年7月,她參加第十屆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國內選拔賽獲得刺繡項目第二名。

11月27日,布雲秀(中)在當地學校傳授非遺傳統刺繡手藝。華岩明攝

布雲秀説:“我能成長起來,一直走到今天並獲得成就,不僅僅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援,更要感謝各級婦聯和殘聯的扶持,感謝黨和政府各級領導的關愛,感謝黨的關懷。”感恩之心更給了她鼓舞和精神力量。

11月27日,布雲秀在自家工作室刺繡案板上精心選線配色刺繡。華岩明攝

“以前我和布雲秀師傅一起學習過錫伯刺繡,但我沒有像布雲秀師傅那樣努力堅持下去。現在,我們一起做各種刺繡用品,很多難度地方她都親自刺繡或指導我們,她自己設計的繪圖,與我們一起探討改進圖案,成為我們姐妹幾個人的老師和師傅,布雲秀師傅的堅持努力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與布雲秀師徒稱呼的村民“繡娘”丁翠蘭説。

11月27日,布雲秀(中)與“繡娘”們一起探討布雲秀新設計的刺繡圖案。華岩明攝

今年,當地殘聯牽頭,投資11萬餘元,為布雲秀家裏打造了全新的工作室,包括地板墻、展示櫃和燈具等環境裝飾。

11月27日,布雲秀(右)與村裏“繡娘”們一起做刺繡産品。華岩明攝

如今,布雲秀帶領周邊20多名各民族家庭婦女學做繡花服飾、鞋帽、抱枕等旅遊産品,將“指尖技藝”轉換為“指尖經濟”,在她的輻射帶動下,“繡娘”們每個月能掙到2000余元收入,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刺繡名人,村民們遇見她都親切地稱她為“國際繡娘”。(華岩明)

文章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