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非遺

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開啟文旅融合嶄新篇章

作者:戴錚責編:君君時間:2023-09-20

9月17日,舉世矚目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項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獲得通過,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這是中國第57項世界遺産,也是對景邁山獨特的自然和文化價值的最高認可。

(夕陽下的翁基古寨,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供圖)

申遺成功是歷史文化的積澱與傳承

景邁山古茶林位於中國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內有10個村寨(其中9個為傳統村寨),是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産,居住有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漢族5個民族。

(盛大的“祭茶祖”活動,戴錚/攝)

77歲的蘇國文作為雲南省級非遺項目“普洱祭茶祖習俗”的傳承人,對景邁山的茶祖信仰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熱愛。他回憶,自2004年從原瀾滄縣教育局退休後,就回到景邁山芒景村一心投入到布朗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中。在他和村裏人的共同努力下,布朗族的“茶魂”理念不斷復蘇,當地人愈加重視傳統習俗的傳承與保護,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到民俗文化課程的學習中。

(蘇國文講述帕艾冷與七公主的故事,周佳藝/攝)

除去傳承人身份的蘇國文同時也是布朗族的最後一位“王子”。每年山康茶祖節,蘇國文依舊會身穿布朗族服裝,參與祭茶祖活動。活動中,他三呼茶魂的聲音總是震顫心扉,讓人們感受到布朗族對茶祖的敬仰和尊重。他曾多次講述帕艾冷與七公主的故事,以傳承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和文化。這些故事不僅表達了布朗族對茶的崇拜,還展示了他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理念。

(當地孩童正在學習市級非遺——布朗族刀舞,戴錚/攝)

從蘇國文身上,可以看到歷史文化習俗在布朗族生活中的重要性。景邁山的申遺成功將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景邁山茶文化的歷史和內涵,為保護和傳承這一獨特的民族文化注入新的血液。

申遺成功是文旅産業融合的嶄新機遇

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無疑對普洱的文化和旅遊産業産生深遠影響,這一成就提高了景邁山的國際知名度,將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遊客前來探訪這一神秘而美麗的地方。隨著遊客數量的增加,當地住宿、餐飲、購物等旅遊經濟發展也將日漸繁榮。

(景邁山上的美食——茶葉宴,董俊妍/攝)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遊客需求,早在申遺成功前,景邁山及周邊地區就開始發展更多優質的旅遊産品,如文化體驗、康養旅遊、鄉村旅遊等業態。當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把景邁山申遺作為當前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打造國際生態旅遊勝地的頭等大事和文旅融合發展的頭號工程來抓的工作要求,推動申遺工作與産業發展相融合、互促進,讓景邁山旅遊升級換代,更好的提升景邁山旅遊品質。

(茶人仙貢正在採茶,普洱市文化和旅遊局供圖)

在景邁山上眾多返鄉創業的年輕人隊伍中,一個名叫仙貢的年輕女子,懷揣著對茶的深厚熱愛,回鄉創辦了一家特色農家樂。

(仙貢正在向落腳旅客展示茶藝,楊吉娟/攝)

仙貢家世代以種茶、賣茶為生,2002年,沒有如願成為“上班族”的仙貢回到家鄉,操持起家裏的茶葉事業,並辦起農家樂,除了提供餐飲和住宿服務,還結合景邁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開展了一系列富有茶文化特色的體驗活動,包括採茶、制茶、品茶、茶藝表演等,讓遊客在欣賞美麗自然風光的同時,深度體驗景邁山上的茶文化。

(仙貢致力於景邁山茶文化宣傳,普洱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仙貢家在發展農家樂的同時,秉持了既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也要注重保護景邁山的生態環境發展理念,意在為遊客提供了一個健康、和諧的旅遊環境。通過這種獨特的茶旅融合模式,仙貢家的農家樂迅速發展成為景邁山的一張特色名片。仙貢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當地的茶文化,也能幫助景邁山的鄉村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正在採摘茶葉的布朗族少女,普洱市文化和旅遊局供圖)

仙貢的事跡成為了對新一代鄉村旅遊從業者的最好詮釋,她以熱愛家鄉、熱愛茶文化的深厚情感,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致富路。在景邁山申遺成功的大背景下,傳統茶文化與現代旅遊業將進一步緊密結合,鄉村經濟的振興與生態保護的和諧共生,可以看到了鄉村文旅産業的無限可能。

申遺成功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契機

景邁山申遺成功,不僅是對當地的生態保護的積極促進,更是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期許。世界遺産的稱號意味著景邁山將受到更為嚴格的保護,以保持其獨特的自然和文化風貌。這將使得景邁山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也能夠保持其生態環境的和諧與穩定。

(景邁山古茶樹,戴錚/攝)

下一步,景邁山將以申遺為契機,推動文化和旅遊産業的深度融合。通過制定合理的旅遊規劃和管理方案,平衡旅遊開發和生態保護的關係,確保景邁山在可持續發展中煥發出新的活力。同時,景邁山也將借助這一世界級的品牌效應,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推動區域旅遊經濟的協同發展。通過與當地社區、企業和政府的緊密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具有高度可持續性的旅遊目的地,為遊客提供更加優質、豐富的旅遊體驗,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共同見證這一世界遺産的永恒魅力。(戴錚)

文章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