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非遺

以“繡”為媒 闖出一條刺繡致富路

作者:蘭正 李星儒 古麗簡來提責編:君君時間:2023-09-08

柯爾克孜族刺繡是一種特殊的民族刺繡藝術,主要流行于新疆柯爾克孜族聚居區。柯爾克孜族擅長以家畜皮革和毛絨為原料製作生活用品,其刺繡藝術也因此而帶上草原遊牧文化的氣息。柯爾克孜族刺繡多以日月星辰、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為題材,也有豐富多樣的幾何圖案,主要用以裝飾服裝、鞋帽、腰帶、枕頭、布單、氈毯、帳幃、門簾等日常生活用品。 

圖為溫宿縣寶美特柯爾克孜女子繡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蘭正攝

新疆溫宿縣柯爾克孜民族鄉博孜墩村以“繡”為媒,通過攜手當地非遺傳承人,舉辦各種培訓班、展覽展示、宣傳推廣等活動,讓非遺保護項目及傳統工藝走入基層,並帶領繡娘們闖出一條居家致富路。

在溫宿縣寶美特柯爾克孜女子繡品農民專業合作社,柯爾克孜族刺繡第四代傳承人布茹麗•斯開克正在開展單人培訓課,繡娘古麗及乃提•白克米爾斯在她的指導下,學習如何使用特殊的手法讓畫面更加鮮艷、精緻和立體。

 

圖為溫宿縣寶美特柯爾克孜女子繡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蘭正攝

布茹麗•斯開克不僅是柯爾克孜族刺繡第四代傳承人,還是柯爾克孜族刺繡授課輔導班主任。她説,傳統技藝合作社成立以後,給予他們很大的幫助,在這個平台下,他們還有機會在網路上與其他傳承人互相學習。現在,他的徒弟大概有300多名。

不出家門,不撂荒土地,用家居的技藝就能增收。寶美特合作社充分發揮傳統工藝覆蓋面廣、兼顧農工、適合居家生産的優勢,通過“公司+培訓+訂單”的方式,幫助120多名繡娘讓她們通過自己的手工技藝,取得較為穩定、可觀的收入,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 

博孜墩村村民跟著非遺傳承人學習刺繡。李星儒攝

為打造産學一體的非遺傳承氛圍,合作社自成立以來,借助村委會與網路提供的研培平臺,對刺繡企業、合作社負責人以及繡娘骨幹等近300余人圍繞刺繡技能、圖案設計、市場行銷等內容進行重點培訓,開拓繡娘眼界,也讓非遺傳承人的技能更加精湛。

今年,中國平安“媽媽的針線活”平臺送來了50萬訂單,按圖案計件給繡娘們結算工資。每人平均日收入百元左右,技藝純熟的繡娘月收入可達上萬元。

中國平安“媽媽的針線活”平臺相關負責人説,很多來新疆旅遊的遊客很喜歡手工刺繡,手工刺繡市場很大,她希望更多的繡娘加入布茹麗•斯開克的團隊,生産多元化、更豐富的産品。

在“網際網路+”背景下,柯族傳統工藝工作站以“繡”為媒,帶領柯爾克孜族傳統刺繡先後走進全國乃至世界,産品不僅暢銷全疆和內地,就連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亞一些國家都前來訂購刺繡作品,展示多姿多彩的新疆地域文化。(蘭正、李星儒、古麗簡來提) 

文章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