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鄒焰忠責編:君君時間:2023-09-05
8月18日,阿裏木•庫爾班(左)和他的“變臉”創新團隊正在綵排。鄒焰忠攝
“變臉”在若羌縣火了。
學會“變臉”技藝的阿裏木•庫爾班,成了當地群眾心中的明星。
“太喜歡‘變臉’了,太感謝王波師傅了……”
阿裏木是若羌縣樓蘭藝術團的舞蹈演員,他一席樸實感恩話語背後,是冀疆情深的故事,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下簡稱非遺)在活化中凝心聚力,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故事。
故事裏的人和事,感動著更多的人!
小夥邢臺學非遺成明星
“女子紡織在家園……”
8月18日,若羌縣文化館排練室裏,傳出了豫劇《誰説女子不如男》的唱段。
普通的唱段再次激發了眾人的熱情和關注。因為,這是阿裏木的“變臉”的創新之舉。還因為,他的“變臉”演出一炮走紅。
如何讓“變臉”非遺技藝融入當地的特色?
阿裏木邀請縣樓蘭藝術團的熱娜古麗•艾山、艾買爾•牙生、艾合買提•吾斯曼、海裏且末•沙塔爾,縣文化館的卡哈爾•托乎提、吾斯曼•托乎提,組成了一個“變臉”創新團隊。
阿裏木表演“變臉”,熱娜古麗主唱豫劇,用電子琴、都它樂、彈拔爾、熱瓦甫、手鼓等民樂器伴奏。
雖然還在排練中,消息已不脛而走!
這是河北邢北對口援助若羌的碩果!
邢臺傾情援助,幫助若羌建起了河北幼兒園、村文化活動室、社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涌現了了余文麗等援疆醫生和先進典型。
邢臺的援助有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
2022年7月,邢臺市豫劇團來若羌慰問演出,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鼓勁。該團王波的“變臉”非遺表演,令阿裏木心儀不已,表達了拜師學藝的意向。
今年6月17日至23日,懂得感恩、懂得禮尚往來的若羌,派出樓蘭藝術團赴邢臺回訪演出。
阿裏木有幸又見到了王波老師,舉行了拜師儀式,如願以償學習“變臉”技藝。
7月下旬,阿裏木學成歸來。
7月28日至8月16日,阿裏木在若羌縣、二師36團連演3場“變臉”,場場爆滿,“圈粉”無數。
“這小夥演得真好,一邊噴火一邊變臉……”
一時間,街頭巷尾,熱議阿裏木的“變臉”非遺技藝。
還有,眾多“粉絲”中,有兩位小“粉絲”,分別是11歲的艾力道爾江•艾西丁、6歲的巴哈提地•亞庫甫,一個是5年級的學生、一個是幼兒園大班的“小哥”,緾著阿裏木要拜師學藝。
現在,阿裏木已收下這兩位小徒弟。
讓“變臉”在創新中再放光彩!阿裏木和藝術團的夥伴一商量,引發共鳴,將“變臉”與豫劇、民樂器伴奏結合起來再創作。
説幹説幹,他們正在排練具有若羌特色的“變臉”,預計若羌紅棗節或春晚與觀眾見面。
群眾活動重非遺受歡迎
變臉、豫劇、麥西來甫等都是非遺。
若羌縣現有國家級、自治區級的非遺傳承項目15個。
非遺在傳承與“解碼”中活化,走進群眾文化活動、全民健身中。
紅歌唱起來,舞步跳起來。
8月18日,若羌鎮樓蘭社區“胡楊情舞蹈隊”正在綵排歌伴舞《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
“變換隊形,舞步跟上……”
隨著教練岳明鳳的密碼,隊員腳下交替變化出秧歌步、麥西來甫舞步來,手勢也融入了麥西來甫的元素。
觀看綵排的社區居民連聲叫好!
舞蹈隊輔導員黃金芳介紹,他們的舞蹈動作中加入了許多當地非遺元素,已編排出了20多個別具一格的舞蹈,深受群眾的歡迎。
綵排仍在進行。
“樓蘭豫韻”豫劇演出隊出場了。
隨著伴奏聲響起,熱艷古麗•卡德、李秀蘭同臺演唱《穆桂英持帥》《誰説女子不如男》。
唱腔純正,豫韻地道。
熱艷古麗蘭花指和麥西來甫手勢嫺熟地融為一體,讓人眼前一亮。
“我希望能和阿裏木同臺演出。”
熱艷古麗希望她表演的豫劇能與阿裏木表演的“變臉”撞出火花,編排出更新穎的節目來。
期望和阿裏木同臺演出的還有吾塔木鄉西塔提讓村村民李鵬舉。
李鵬舉是村裏的文化能人,也是秦腔非遺傳承人。
“我們村裏有9個文藝小分隊!”
他一一道來,有秦腔、武術、快板、舞獅、舞龍、若羌賽乃姆、廣場舞、小合唱等。
隊員都是村民,平時務農,節慶節假日相約組織起來表演。
他們受阿裏木“混編”創新啟發,也在嘗試將武術、舞獅、舞龍的動作同廣場舞、若羌賽來姆結合,推陳出新。
若羌鎮文化站站長馬銀青介紹,若羌群眾能歌善舞,喜歡加入非遺元素,使群眾文化活動、全民健更有內涵,讓人耳目一新,在娛人娛已中陶冶情操。
産業賦能推非遺有後勁
樓蘭文化元素、若羌非遺元素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裡面,新疆星拓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星拓科技)功不可沒、若羌鎮文化社區功不沒,阿裏木的“變臉”正成為非遺代言名片。
“我們正在破解樓蘭織錦密碼。”
星拓科技總經理孫虎説起非遺文創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樓蘭故城遺址出土了18張織錦殘片,有延年益壽錦、長保子孫錦、大益子孫錦……
文字最多的一張織錦有12個字:登高明、望四海、遺富壽、為國慶。
織錦上有雲紋、獸形紋、瑞獸紋、變體雲紋、攀枝葉蔓紋等。
這引起了孫虎極大的興趣和關注,應若羌之邀,投資進行織錦活化、開發和推廣。
星拓科技與文化社區、杭州的一家公司結成了利益聯結體,依託文化社區手工坊,成立了織錦活化、應用工作室,將開發出來的織錦文創産品交杭州的廠家生産製作。
孫虎頻繁往來于若羌的樓蘭博物館、四川成都的蜀繡博物館,終於破解了樓蘭織錦的“密碼”,這是應用蜀繡技法,用千根經線萬根緯線織出來的,被稱為“千絲萬縷”。
現在,樓蘭織錦的文創産品,已應用到絲巾、抱枕、瓷缸、瓷杯、絲帶、披肩、文具和手提袋上,依託文化社區手工坊、樓蘭博物館和浙江的經銷商銷售。
“經濟和社會效益看好。”
文化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旭續説,星拓科技每年給社區分紅5萬元,而樓蘭文化也通過樓蘭織錦的文創産品“飛入”尋常百姓家,通過遊客“飛向”全國各地。
阿裏木學藝歸來,讓孫虎又看到新的商機。
他向阿裏木發出邀約,在阿裏木表現“變臉”的臉譜、帽子、斗篷上植入樓蘭織錦圖案,成為樓蘭織錦文創作品的代言人。
樓蘭文化、樓蘭織錦文創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若羌縣文旅局黨組書記李建峰説,非遺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活化應用中更易引發共鳴,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推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凝心聚力。
巴郎學藝赴邢臺,悟得真傳蜂蝶追。
授藝名師舞臺示,高徒會意轉身來。
回頭片刻張飛臉,再看瞬間關羽腮。
開口感恩噴焰火,冀疆共育一支梅。
賦一首《七律•若羌小夥學藝》,送給傳承非遺的小夥,送給非遺活化應用的推動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織錦般大放光彩,
短評:文化更能激活創作原動力
文化不僅是軟實力,而且更能激活創作原動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群眾文化活動、為廣場舞、為文化産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思路、營養和動力。
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下簡稱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凝聚著濃厚的家國情懷。若羌縣十分重視非遺傳承、非遺活化,激活非遺中的精神力量,在文化潤疆中,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凝心聚力。
正是在非遺傳承、非遺活化的濃濃氛圍中,若羌小夥阿裏木•庫爾班赴河北邢臺,拜師學習非遺技藝——“變臉”。
學成歸來的他,連演3場“變臉”,場場爆滿,濃受當地群眾歡迎,又激發了該縣非遺傳承、非遺活化的熱情。在群眾文體活動中、廣場舞中、節慶活動中,可以看到秧歌、舞獅、若羌賽來姆、麥西來甫等非遺的元素。
非遺活化與消費、市場、産業相結合,樓蘭出土的織錦技藝,活化應用到絲巾、鋼筆、挎包等日常用品中,“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為文化的非遺,正在活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創作創造啟迪心智、提供思路和借鑒,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鄒焰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