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非遺

去玉溪元江看根雕版“聶耳和國歌的故事”

作者:陳卓 周馗責編:君君時間:2023-07-25

(《人民音樂家永垂不朽》採用鏤空根藝雕刻出上百朵花)

“這是我聶耳系列作品中的最後一個,看硝煙瀰漫、馬匹嘶鳴的戰場上,八路軍戰士目光堅毅,衝鋒號一響,有背刀扛槍衝鋒在前,有拎著炸彈手榴彈匍匐在地,還有架著大炮準備射擊。他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雕刻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詞曲的屏風)

在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因遠鎮安定社區,75歲高齡的雲南省民族民間高級美術師李元生收刀定型,完成了自己長達十多年的聶耳文化系列根雕作品。為國而歌的聶耳、催人奮進的旋律、穿越時空的音符......在老人的刀筆雕刻中,化作雙向奔赴的熱愛與情懷。

(李元生創作出再現戰爭炮火場景的根雕作品)

一曲報國驚四海,是對聶耳藝術成就的精彩描述,也是對聶耳家國情懷的最好概括。而早在2006年,被中國人事部評為“著名根雕藝術家”的李元生,就用1.6米的百年香樟木樹根創作了名為《聶耳之聲》的根雕作品,並在雲南省第五屆根雕展覽榮獲金獎。 

(可以裝弦彈奏的《聶耳之聲》)

“這件作品我用了整整兩年時間才完成,大提琴正面雕著國色天香牡丹花,背面刻有聶耳生平簡介,鏤空雕刻的琴身是實打實的樂器,一拉上琴弦就能演奏。”説起自己的根雕作品,李元生如數家珍,撫摸著當年的作品,就像對待孩子般細心。“還有個點睛之筆,就是支撐大提琴的連體底座。那時候我不斷構思、整日打磨,讓國歌的每個音符都刻在盤旋而上的的龍形五線譜裏,聲聲傳‘琴’奏出時代最強音。”

(李元生創作的聶耳文化系列根雕作品)

《聶耳之聲》絕妙的造型和深刻的內涵,吸引了全國觀眾的目光。大家讚不絕口,更激發了李元生以根藝之名致敬聶耳的創作熱情。十多年裏,李元生根據各類樹根的自生形態,從聶耳出生到創作《義勇軍進行曲》,從題詞書法到國歌屏風,再到聶耳故鄉各族群眾的文化傳承,他以聶耳的生平事跡、音樂創作及精神寓意為主線,共雕刻了大大小小22件作品。

(李元生收刀定型,完成了自己長達十多年的聶耳文化系列根雕作品)

綠樹掩映下的元生根藝館,一件件聶耳文化系列的根雕作品都精美獨特、匠心獨運。作品《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巧用長條樹根的節疤和根形變化,雕刻出雙臂高舉的聶耳,仿佛正在指揮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年輕的生命力渾然天成,可謂是傳神之作;作品《人民音樂家永垂不朽》採用10多層鏤空根藝雕刻出牡丹、玉蘭、菊花等上百朵花,23歲的聶耳在鮮花簇擁下,懷抱他深愛的小提琴,見證著一個時代的最強音。

(李元生用百年香樟木樹根創作《聶耳之聲》)

藏魂于天然,納靈于神工。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兒子李將福傳習根雕技藝,也逐漸懂得了什麼是“工匠之心”。“要想雕根琢心,腦力、眼力、體力和毅力,缺一不可。我感覺父親每一件作品都是活的,比如《聶耳出世》這幅作品大道至簡,他雕刻出了襁褓中嬰兒熟睡的模樣,就把新生與希望的光芒表達出來。”

(在李元生的耳濡目染下,兒子李將福傳習根雕技藝)

如今,入選“興玉英才支援計劃”的李將福,在人社部門授牌下創建了自己的技能大師工作室,父親李元生的成就也讓他對未來創作有了新想法。“一個宏大系列作品的實施創作,需要付出很大的勞力成本和物資成本。我父親堅持不懈的創作,給了我們很好的指引,我今後也會通過根藝這個載體,用自己的方式講‘聶耳和國歌的故事’,表達家鄉人民對聶耳的紀念,對聶耳精神的傳承。”(陳卓、周馗   元江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文章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