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舟 周明勇 楊中林責編:君君時間:2022-11-18
日前,歷時五年的雲南省景東縣大街鎮三營黌學修復重建主體工程完工,三營黌學又恢復了昔日雄風,繼續傳承中華儒學根脈。
三營黌學位於哀牢山西麓者幹河東岸的三營村上營,建於明朝嘉靖初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曾遭幾次破壞,又幾次修復,歷經滄桑,承載了較多的歷史文化資訊,是除景東城廟學外,縣內最著名的學宮,見證了過去者幹壩特別是大街教育文化發展歷程。
大街鎮三營村黌學裏面的狀元橋就建在黌學大門入口處,相傳,過去所有即將考試的黌學人都要從狀元橋上經過。走過狀元橋進京趕考,都會考出好成績。明清兩朝大街鎮共中舉人13人,貢生18人,大部分都是黌學的學生,黌學學風昌盛,人文蔚起。
在歷史變遷中,黌學歷經百年風雨剝蝕,瓦枯木朽,滿目蕭條破敗。咸豐、同治年間戰亂,大成殿等主體建築被焚燬,昔日光彩淹沒于歷史和歲月深處。1965年,三營完小在此設立,1973年,因擴建校舍拆除部份建築,留下泮池、拱橋、大成殿、桂宮等建築,但也破敗不堪。面對傳承上百年的古建築即將消失,為更好地保護歷史文化遺存,景東縣及三營黌學所在地大街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向上級及社會各界人士籌措資金,對黌學進行修復與重建。
三營黌學是者幹文化的代表,通過三營黌學的修復,能很好的保護歷史文化遺跡,弘揚傳統文化,留住文化的根。
據悉,三營黌學修復重建工作從2018年開始至今年10月份主體工程完工,歷時五年,景東縣共籌措資金300萬元,對黌學大成殿、桂宮、天子臺等進行了全面修復。並按原有建築風格規劃重建大成門、欞星門及部分基礎設施,目前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恢復了往日的風采,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參觀,大街鎮還計劃繼續籌措資金不斷修復完善附屬工程,並利用大街櫻花節等節慶節點,在新修復的三營黌學裏舉辦祭孔儀式等文化活動,讓歷史文化遺存活起來。
通過三營黌學這個名片,把轄區的櫻花園、者幹壩田園風光、傳統古村落這些特色旅遊景點串珠成鏈,再結合白棉紙製作、土陶加工等非物質文化遺産,推動大街鎮全域旅遊發展。
大街鎮黌學,是宣傳和展示地方人文歷史的重要載體,成為宣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主旋律的有力陣地,讓其積極發揮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具有歷史性、民族性,將對研究地方儒學和教育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在秉承儒學思想精華、弘揚傳統美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董舟、周明勇、楊中林 景東縣融媒體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