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物

張梅:從醫36年 為殘疾孩子點亮康復之光

作者:杜浩楠 趙俊峰責編:君君時間:2022-11-08

“爸爸……”20多個月的孩子,此前從來沒有説出過完整的字詞,這是他第一次清晰地叫出了爸爸,稚嫩的聲音,讓在場的張梅和治療師濕了眼眶。

張梅,雲南省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康復醫院主任醫師,醫院裏的孩子們都親切的稱呼她為“張媽媽”。從醫36年,她秉持著醫者仁心,通過專業精湛的康復醫療技術在健康中國的紅河實踐中,推動了紅河州殘疾人康復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用慈母之心編織康復搖籃  點亮殘疾孩子夢想

曾有一位張梅的患者是一個先天性馬蹄足內翻的貧困小女孩,用腳背行走了7年。她看了安徒生童話中的《醜小鴨》,比劃了一個翅膀展開的動作,説:“我想飛,我真的想飛!”

小女孩來到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經過兩次成功的手術後,由“張媽媽”的康復團隊對其進行康復治療,成功告別了用腳背走路的日子!後來,小女孩長成一位花季少女,還參加過紅河州殘疾人舉重隊的訓練。

張梅説:“面對患兒父母期盼的目光,除了心疼,就是全力以赴拯救孩子的使命感!”面對肢體運動障礙的腦癱患兒,言語障礙的自閉症孩子,張梅帶領著康復團隊,把每一個孩子都抱在自己身上,鼓勵孩子們戰勝害怕、悲觀、失望與恐懼,陪伴孩子們一天天成長,一點點康復。

為700多名各族殘疾孩子撐起溫暖大家庭

2021年以來,“張媽媽”帶領團隊,行程3000多公里,足跡遍佈紅河州8個縣市,完成了700多名殘疾兒童的篩查工作。

張梅説:“每一個患兒,都由我親自評估!”第一次篩查工作,是到各縣市殘聯完成的,發現許多鄉鎮的患兒無法到達指定地點完成評估。於是,第二次篩查,“張媽媽”就把工作下沉到各縣鄉鎮,發現大部分患兒的父母離家外出務工,孩子由祖父母照顧,加之每個自然村離鄉鎮比較遠,交通不方便,有的老人難以帶著殘疾的孩子到鄉鎮殘聯進行篩查評估。於是,“張媽媽”決定,下一步篩查工作要入村入戶,絕不漏掉每一個有康復需求的孩子!

把每一個殘疾孩子視同己出,這不僅是新時代醫務工作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敬佑生命、敬業奉獻的真實寫照,更是“張媽媽”一顆情深似海的“慈母心”!

康復一個人  幸福一個家

在張梅帶領下,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打造了一支精醫重德、團結奉獻的康復團隊,“康復一個人,幸福一個家”成為他們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執著追求的目標。

2021年3月23日,紅河州殘聯與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合作運營紅河州殘疾人康復中心。2021年9月16日,紅河州殘疾人康復中心暨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康復醫院啟動運營,按二級甲等醫院標準建設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康復醫院,2022年2月7日正式開診。這是一座集殘疾人康復治療、輔具適配、社區康復指導、殘疾等級醫學評定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設施,填補了紅河州州級殘疾人康復服務設施的空白。已近耳順之年的“張媽媽”,欣然受命,義不容辭擔當起康復醫院的負責人。目前,主要承擔紅河州0至18歲肢體障礙、0至6歲腦癱以及孤獨症、聽力障礙患兒的免費康復訓練,每年預計康復1300人次以上。

談及未來的打算,張梅説,她和團隊將致力於把紅河州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成為全州助殘服務的示範窗口,打造成“立足紅河、覆蓋滇南、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殘疾人康復示範單位,力爭為全國、全省康復托機構建設運營做好典型示範,創造“紅河經驗”。(杜浩楠、趙俊峰文/圖)

文章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