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地處西南邊陲的雲南省臨滄市發力衝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從交通、邊貿、特色農業等多領域著手,提速開創發展繁榮新局面,昔日典型的民族落後區正漸漸釋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

服務“一帶一路” 構建國際大通道

臨滄市少數民族人口97.28萬人,佔總人口的41%,是典型的邊疆民族欠發達地區。長期以來,當地受交通等基礎設施因素制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一度滯後。

 “十三五”期間,當地圍繞“滿足臨滄、發展雲南、服務全國、輻射周邊”的目標,加快建設清水河出境通道,全力構建以鐵路、高速公路為主的立體綜合交通網路。

目前,大理至臨滄高速公路和天保至猴橋高速公路已納入國家高速公路規劃;臨滄至清水河、臨滄至雙江、臨滄至永德、耿馬至滄源、孟定至南傘高速公路列入雲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規劃中的高速公路覆蓋全市8個縣(區)。

鐵路作為現代交通的主動脈,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此,臨滄市加緊構建“飛燕形”鐵路網,其中口岸鐵路為燕之首,昆明(玉溪)至臨滄至清水河鐵路為燕之軀,大理至臨滄鐵路和臨滄至普洱鐵路為燕之雙翼。

根據規劃,到2020年,臨滄市將建成大理至臨滄鐵路、臨滄至清水河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臨翔1#線,全線打通昆明-臨滄-清水河鐵路大通道,新開工建設臨滄至普洱鐵路,積極推動昆明(玉溪)至臨滄高鐵等前期工作。

中國是緬甸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國。臨滄市委書記楊浩東表示,若昆明—皎漂中緬國際大通道建成,對深入推動中緬經濟文化交流、加快緬甸國民經濟發展、減少貧困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發揮邊地優勢 提速邊合區建設

臨滄與緬甸山水相連,有鎮康、耿馬、滄源3個縣與緬甸接壤,邊境線長290.8公里,境內有3個國家級開放口岸、19條邊貿通道,自古以來就是“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上的重要節點,是雲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

近年來,依託邊地優勢,臨滄市積極推進邊合區建設,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提速。臨滄邊合區以耿馬孟定清水河、鎮康南傘、滄源永和3個國家級開放口岸為依託,按照“一核兩翼、一區多園”模式,以耿馬孟定園區為核心,以鎮康南傘園區、滄源永和園區為兩翼進行規劃建設。

根據規劃,到2020年,臨滄邊合區將建成集商貿物流、綜合保稅、跨境金融、跨境旅遊、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進出口加工等功能為一體的沿邊開放重要經濟功能區,成為全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增長極。

此外,當地邊民互市方興未艾,口岸貿易環境日趨改善。中緬清水河口岸片區、緬甸戶板、滾弄等地邊民目前已擁有相對規範、集中的商品交易場所,運作以來,共實現貿易額17.93億元,參與邊民每人平均增收1.26萬元,參與運輸駕駛員每人平均增收5.6萬元。

瞄準特色農業 打造“世界堅果之鄉”

臨滄市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及土地資源優勢,是全球最適宜澳洲堅果生長的地區之一。截至去年底,全市澳洲堅果種植面積達190萬畝,位居世界第一,初挂果面積達 23萬畝,産量達5719噸,産值達 1.5億元。

經過多年培育發展,如今,澳洲堅果已逐步成為臨滄山區農民的“綠色銀行”“鐵桿莊稼”“脫貧樹”和“致富樹。目前,澳洲堅果種植涉及全市8縣(區)、71個鄉鎮、564個村、17萬餘戶種植農戶,戶均收入800多元。

永德縣是臨滄市典型的貧困縣,全縣共有貧困戶7697戶,貧困人口28215人,村級集體經濟非常薄弱,脫貧任務十分艱巨。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當地推行“黨組織+合作社+國有公司+運營企業+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五加”運作模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記者在永德縣崇崗鄉大紅山堅(果)咖(啡)文化産業園看到,黨建牽引下,“堅果+咖啡+山地雞”為主的運作模式運轉良好。經過近七年發展,園區早已由過去的荒山荒坡化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受惠於此,崇崗鄉南汀河流域形成了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綠色産業發展經濟示範帶。

據了解,明年臨滄市還將承辦第八屆國際澳洲堅果研討大會。臨滄市林業局副局長廖承銳表示,舉辦好這次大會,有望進一步推動臨滄堅果産業加速發展,優化臨滄投資環境,讓更多國際友人認識臨滄、參與臨滄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