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的市井敘事與文化隱喻

2024-03-12 15:52:53.0

來源:人民網

今年暑期檔,有一部特別“燃”的電影在大銀幕呈現,傳遞出屬於夏天的炙熱氣息——作為競技體育題材電影,《熱烈》融合了喜劇、街舞等商業元素,呼應了近年來各類街舞綜藝的火熱,以青春勵志為內核,打動了很多觀眾。

用導演的話説,這是一部“講述熱愛的故事”。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在跳舞,但街舞只是外殼,電影所表達的主題更在街舞之外:陷入低谷、面對重重壓力與困境的人們,如何跨越夢想和現實之間的鴻溝。

《熱烈》以平民意識展開了市井敘事,並設計了完整的人物群像:黃渤飾演的丁雷是“驚嘆號街舞團”團長兼教練,在夢想與生存之間一度搖擺不定,面對利益誘惑也曾放棄原則;王一博飾演的陳爍身兼洗車工、母親臘味館服務員、每場300元的舞蹈表演者,憑體力掙“碎銀幾兩”;陳爍的母親在蠟像館的名義下經營著一家小飯館,生活的壓力熄滅了她的歌手夢;陳爍的舅舅常年生病,需要得到細心照顧……

這樣的人物群像,雖並未全面涵蓋多樣的社會面孔,卻也整體勾勒出了城市圈層結構最基礎的生活樣貌。儘管生活不盡如人意,《熱烈》仍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生活可以平凡,但夢想不能泯滅。於是,觀眾可以在電影中看到,陳爍與隊友最終奪得了冠軍,陳爍的母親鼓起勇氣重新拿起麥克風唱歌……無數通過大銀幕觀看街舞比賽的普通人,借助陳爍這一“小人物”的逆襲故事,得到了一次巨大的安慰。

尤其是影片最後20分鐘,被觀眾讚為“年度高燃電影場面”,這段高潮戲讓很多不了解街舞的人感受到了街舞的魅力,“就應該熱烈地活著”,一些觀眾不由地跟隨著舞蹈節奏擊掌、喝彩。

“燃”與“勵志”引發了觀眾共鳴,但電影沒有僅限於此。細看來,《熱烈》對市井生活的刻畫和對文化情懷的執著,是電影不可或缺的構成。

在許多文藝作品中,市井生活往往是慵懶、平凡、低調的代名詞;久被人間煙火所熏陶,市井生活也意味著與世無爭、自得其樂。但《熱烈》所傳遞出市井人物的精神氣質,除了擁有市井生活的樸素底色外,還多了一份立場鮮明、近乎宣言式的表達:舞台中央並非只為獨特人群所擁有,“小人物”也一樣可以通過努力站在聚光燈下。這樣的表達,之於傳統市井生活而言,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昇華。

除了對市井生活有著新的理解與演繹外,《熱烈》還有著一份不易覺察的文化隱喻。街舞作為文化舶來品,通過1984年的美國電影《霹靂舞》在中國廣為人知,並通過街舞綜藝節目廣為傳播,但一直到今天,街舞仍然只局限于部分年輕受眾,並未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眾文化,也始終未擺脫“西洋景”的奇觀局限。《熱烈》這部電影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接壤了《霹靂舞》,將街舞通過大銀幕再次進行了推廣普及,在街舞運動融入亞運會等體育賽事的背景下,有力推動了這一青年流行文化融入主流視野。

此外,影片中街舞在東西方文化內在精神上的差異很值得尋味,凱文與陳爍這組對手,無形中詮釋了東西方文化背景下街舞的不同形態。“富二代”凱文的隊伍更貼近原汁原味的街舞標簽:奔放、狂野、激烈、有一定的攻擊性;反觀陳爍的隊伍,更追求技巧展示、賞心悅目,突出舞者的刻苦與忍耐,重視“示意”與“和諧”。最後陳爍借助教練拋過來的頭盔,在空中用肢體完成了“驚嘆號”的組合展示,這正是一種典型東方式的思維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