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防汛防臺工作機制建設情況新聞發佈會12月11日上午在杭州舉行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浙江省防汛防臺工作機制建設情況新聞發佈會12月11日上午在杭州舉行

2024-12-12 13:5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12月11日,浙江省防汛防臺工作機制建設情況新聞發佈會召開,省防指辦常務副主任、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吳曉榮,省水利廳二級巡視員葛捍東,省自然資源廳地質勘查管理處處長吳瑋,省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副主任葉震,省氣象臺臺長羅玲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發佈會由省應急管理廳總工程師胡堯文主持,全文如下。

浙江省防指辦常務副主任、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吳曉榮

各位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衷心感謝社會各界和媒體朋友們長期以來對防汛防臺抗旱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今年我省極端天氣過程偏多,自然災害總體較常年偏重,強對流天氣之“頻”、極端降雨之“大”、江河洪水之“猛”、颱風影響之“重”、次生災害之“危”,可以説歷史罕見。年初,全省範圍出現降雪和冰凍,最南部的麗水地區也出現了大範圍的降雪和冰凍;4月入梅前,全省面雨量就達到21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倍,居歷史同期第二位,僅次於1983年(230毫米);入梅後的6月9日至29日20天內,全省面雨量35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6%,也居歷史同期第2,僅次於1994年(421毫米),這期間全省有187個鄉鎮(街道)累計雨量超過500毫米,其中慶元縣五大堡鄉楊樓村達到了977毫米的歷史極值;進入臺汛期,我省接連遭受多個颱風襲擊,大家都對10月底的颱風“康妮”記憶猶新,這個颱風是建國以來影響我省時間最晚、最嚴重的颱風之一。面對嚴峻複雜的防汛防臺形勢,我省上下團結一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嚴謹務實、科學精準、積極防禦,實現了人員零傷亡。應該説,這個成績來之不易,是全省上下廣大幹部群眾堅持不懈、共同努力的結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在防汛防臺和防禦雨雪冰凍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機制,我們為這套機制取了一個名字叫“1833”聯合指揮體系,用這套體系努力實現預警響應聯動、研判督導貫通、扁平一體高效,這是我們打贏防汛防臺和雨雪冰凍防禦戰的一個重要法寶。

“1833”的“1”就是省防指建立統一指揮部,對各方資訊、資源、力量進行統籌調度,強化統一指揮,實現全省上下貫通、條線左右協同,發揮整體作戰效能,確保不打亂仗。

“1833”的“8”就是“8個重點領域”,將全省自然災害風險劃分為8個重點領域,分別是地質災害、山洪災害、水庫山塘河網、安全生産、海域安全、城市內澇和城市安全運作、交通運輸、文化旅遊等8個方面。這8個方面對颱風洪澇期間致災、成災的主要災害風險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具有很強的實戰性。這8個領域分別由8個職能部門牽頭,涉及20余個部門協同配合,條抓塊統、塊抓條保,各司其職,為整體防禦提供了有力支撐。

“1833”的第一個“3”就是“3張單”工作機制,“3張單”就是風險提示單、預警單、指令單。在風險預報階段,聯合指揮部綜合各部門提供的資訊,經過聯合會商分析,將各個部門資訊融合為具有全局性的綜合風險研判,再以提示單的形式分發到各個部門和市縣鄉各級指揮部;臨災前,各專業部門加強監測預報,以預警單的形式及時發佈預警資訊,我們經常聽到的紅色預警、橙色預警等,就是預警單的一種。因為預警單往往發佈在風險向災害轉化的關鍵時段,所以對防禦工作的組織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我們提出“以預報預警為令”,就是要求各級抓住預警發佈以後難得的窗口期,緊前做好準備,及時啟動響應,為逃生和救援贏得時間、創造條件;在應對過程中一旦出現災情險情,防指要以指令單的形式進行強有力的指導和干預,指令單通常以命令、指令的形式下達,比如今年防梅雨的關鍵階段,省防指指揮長連續發佈兩次“指揮長令”,把全省上下全部動員起來,廣大人民群眾聞令而動,積極配合,群防群治,群策群力,築起了堅不可摧的人民防線。

“1833”的第二個“3”就是對叫應叫醒的強制性規範,防指和8個重點領域牽頭部門針對暴雨、暴雪、山洪、地質災害風險等級第一時間開展叫應叫醒,發佈黃色預警時叫應叫醒縣防指辦主任(縣應急管理局局長),橙色預警時叫應叫醒常務副縣長,紅色預警時叫應叫醒縣長。先是發浙政釘消息,如果2分鐘內沒有關注,由預警值守人員直接電話提醒,5分鐘以後值班領導進行視頻連線,了解一線災情險情影響面、人員轉移情況、力量物資前置情況、預案方案落實情況等,確保這3個關鍵人以最快速度進入指揮崗位、進入指揮狀態,開展一線指揮調度。這種做法是我們總結多地自然災害成災教訓的基礎上作出的硬性規範,通過強化指揮員坐鎮指揮,保證指揮體系得以高效運轉,這是運用“1833”聯合指揮體系打勝仗的關鍵環節。

這套體系經過近兩年的實踐,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果,在實戰中有3個較明顯的優勢:

一是省市層面實現了多部門聯合作戰,協同更加緊密。資訊是防禦的關鍵因素,通過指揮部,將原來散落在各個部門的災害應對資訊統籌起來,變單部門資訊為多部門融合資訊,形成對災害的綜合性分析和趨勢性判斷,並有效地轉化為指揮和行動。比如梅雨期間的6月24日,我們與氣象、水利等部門多次會商,協商國家電網和安徽省,制定了“早動快動小動”的調度策略,全程11次精準調度新安江水庫泄洪,90個小時內實施閘門啟閉17次,統籌上下游左右岸的汛情資訊,錯開了各個流域的洪峰,做到調度小步快跑、風險穩步可控。

二是發揮了縣級指揮部指揮調度的關鍵作用。縣級指揮部承上啟下,縣(市、區)長擔當指揮員,坐鎮指揮部,履職盡責,一線指揮,尤為重要。在今年的3號颱風“格美”防禦期間,7月26日颱風登陸福建後,我們牢牢盯住氣象雷達回波變化,在淩晨2時針對雲層雨帶運作軌跡,對即將遭遇強降雨的10個縣(市、區)進行叫應叫醒,縣(市、區)長全部到崗指揮,台州溫嶺市12小時降雨量達到150毫米,全市上下廣泛動員、連夜奮戰,無一人因災傷亡。今年汛期以來,我們累計叫應地市113次、縣(市、區)686次,叫醒“三個關鍵人”1540人次,其中縣級主要負責人168人次,各級指揮員敏銳性、主動性明顯增強。

三是充分激發了基層防汛防臺的主觀能動性。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提出“鄉自為戰、村自為戰”的重要理念,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抓基層、打基礎,提升基層鄉村的防汛防臺能力。去年,省委、省政府又啟動基層應急消防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整合提高基層應急能力。今年6月15日下午,受強降雨影響,慶元縣五大堡鄉坑頭村、楊樓村、東半村三村道路中斷、通信中斷、電力中斷。“三斷”情況出現後,我們的基層組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各村組織村幹部和黨員落實各項防汛措施,村裏使用衛星電話與外界迅速取得聯繫,每隔兩小時向鄉防指報告一次情況。省市防指高度重視,多次視頻調度,縣鄉幹部帶隊攜帶物資徒步進村,採取無人機投送食品藥品,解決受災群眾急需,並迅速組織力量搶修公路、供電、通訊設施,確保無一人因災傷亡。

現在已經入冬,根據預報,今年冬天有2—3次全省性寒潮天氣過程,有階段性低溫和雨雪冰凍。根據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們已修訂完成《浙江省抗雪防凍應急預案》。我們將進一步發揮指揮部統籌協調作用,強化部門協同配合,落實落細抗雪防凍各項措施,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為全省人民過好歡樂祥和的元旦、春節,作出我們應急人應有的貢獻。

借此機會,感謝全省幹部群眾對我們應急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援。在這裡我們也發出倡議:每個人都要當好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積極做到“我的安全我負責,他人安全我有責,社會安全我盡責”。讓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守護美麗家園,共同守護美麗浙江。

新華社提問省水利廳

我們都知道,水利工程設施是防汛防臺的重要屏障,今年洞庭湖團洲垸堤防決口曾引起全國關注。能否介紹下我省水利工程設施建設總體情況,以及這些工程在今年防汛防台中起到哪些作用?

浙江省水利廳二級巡視員葛捍東

水利工程設施是防汛防臺體系的重要基礎,是貫徹落實“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方針的首要措施和重要抓手。近年來,全省水利系統切實把推進“千項萬億”水網安瀾提升作為主抓手,全力以赴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省有水庫4271座;江河干堤2218公里;一線標準海塘2014公里;沿海平原建成80多座大中型口門泵站,強排能力達2760立方米每秒。基本形成“上蓄、中防、下排、外擋”的工程體系,為防洪減災提供了強力支撐。如在今年新安江水庫7孔泄洪期間,得益於針對2020年9孔泄洪時暴露出來的問題,實施了建德市三江治理提升工程,直接保護梅城3.5萬人口,一墻之隔,兩番景象,墻外洪水翻涌,墻內萬家燈火;6月26日,富春江水庫出入庫達到建庫以來歷史最大,得益於實施桐廬富春江流域幹堤加固工程,顯著提升防洪排澇能力,桐廬受淹耕地面積較2020年減少近4萬畝,轉移人口較2020年2.8萬人減少至822人;梅汛期東苕溪瓶窯站水位持續超警戒227個小時,得益於余杭區在汛前完成西險大塘堤身防滲墻施工,西險大塘未出現一例滲漏滑坡情況;再如在“格美”颱風影響期間,得益於平陽縣建成的水頭南湖分洪工程,將水頭鎮上游洪水分排,有效減少水頭鎮區段洪峰流量,配合流域其他水利工程,總體降低水頭水位1.3米,減少淹沒範圍約16.8平方千米,減少受災人口1.5萬人,有效減輕了受災損失,工程防洪效益顯著。

今年以來,我們全力推進浙東、浙中水資源配置通道等169項工程前期工作,推動新開工常山縣龍潭水庫等重大水利項目32項,加快建設縉雲縣棠溪水庫等重大水利項目167項。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重大項目建設決策部署,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保安全、穩增長、促發展的關鍵舉措,聚焦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謀深謀實“十五五”重大項目,以“千項萬億”水網安瀾提升為抓手,搶抓超長期國債等重大政策機遇,全力以赴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高水旱災害防禦硬實力。

FM93交通之聲提問省交通運輸廳

今年極端、惡劣天氣災害頻發,公路高邊坡、橋隧等一旦發生垮塌極易造成重大傷亡,群眾很關心出行時公路基礎設施的安全和暢通,那我省是如何提高公路基礎設施防災抗災能力的呢?

浙江省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副主任葉震

今年我省汛期經歷了罕見“暴力梅”以及多個颱風帶來的強降雨,累計致使我省1304條段公路因災中斷,在全省努力下,中斷公路都已第一時間搶通,公路交通應急保障工作總體有序、高效,成功實現了防汛防臺“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的目標。

公路防災抗災能力提升工作責任重、涉及面廣,為切實提升我省公路防災抗災能力,我們按照“契合浙江實際、先行先試、適度超前、可預期、可考核”原則,圍繞“規劃設計、施工管理、養護管理、運營管理、農村公路、科技創新”六個方面,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提升公路防災抗災能力的實施方案》,總體考慮是,聚焦推進公路防災抗災體系建設,提升基礎設施抵禦災害能力,重點突出三個“全”,即全週期覆蓋、全過程監管、全閉環落實。

全週期覆蓋方面,強化源頭預防,把關口前移,加強“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營養護”等全週期管理,保障規劃合理、工程優質、運營可靠。如在規劃設計階段,會充分考慮當地常見災害情況來優化線路、確定建設標準,重點推進相關動態監測系統的設計、建設、驗收“三同時”。全過程監管方面,通過強化設計回溯、巡查排查、風險評估、監測預警、隱患治理、應急處置等措施,提升全過程的動態監管能力。比如在管養階段,按照自然災害公路承災體、邊坡、橋隧結構等分類開展風險評估,分級分類開展災害防治和監測預警,重點加強排水設施巡檢,定期對公路排水系統進行技術狀況評定。全閉環落實方面,借助科技創新、數智管控,摸清風險底數、健全工作機制、落實各方責任,保證“人防+物防+技防”各項舉措全閉環落地。如結合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試點,強化“事前監測預警+事後及時處置”技術支撐,切實提升公路防災抗災能力和安全保障水準。

接下來,我們將紮實推進各項措施,力求保質保量實現預定目標任務,近期(2024年底),初步完成高速公路項目設計回溯工作,推進高風險路段高邊坡和重要橋隧結構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中期(2027年底)加強重要風險點施工規範化標準化和重要橋隧結構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全面建成88個公路應急保障基地,公路防災抗災能力明顯提升。遠期(2030年底),基本建成重大災害風險防控體系,本質安全水準顯著提升,公絡基礎設施更加安全可靠、更加經濟適用、更加韌性耐久。

浙江新聞頻道提問省自然資源廳

我省今年發生了多輪強降雨,請問今年我們省地質災害發生情況怎麼樣,防禦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地質勘查管理處處長吳瑋

我省山多地少,地質構造複雜,73%的陸域面積是突發性地質災害易發區,加上梅雨、颱風、局地強降雨影響頻繁,地質災害多發,是全國17個地質災害防治重點省份之一。近年來,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先後實施“整體智治”和“提能升級”等專項行動,在全國率先實現從單一的隱患點管理向“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的轉變,地質災害風險得到有效管控。今年,我省先後經歷梅汛期和6個颱風等帶來的極端強降雨影響,共發生地質災害災險情 416起,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1581萬元,成功避讓地質災害 33起,避免可能因災傷亡148 人,實現了“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的目標。防禦主要成效可以用“1、2、3、4”來概括:

“1”是指防禦應急“一”體指揮。高效有力銜接我省防汛防臺“1833”聯合指揮體系,建立了全省地質災害防禦統一指揮、集中會商、綜合研判、及時調度、閉環管理的工作機制。

“2”是指綜合治理“兩”大措施。一手抓避讓搬遷,做到應搬盡搬,著力從源頭防範化解災害隱患風險,安置區塊用地指標保障到位,確保搬遷人員搬得動、留得住。一手抓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加大轉移支付資金補助力度,探索推進地質災害流域性治理,及時消除隱患威脅;通過兩手抓,全省地質災害隱患點從5198處下降到目前的354處,直接受地質災害威脅人數減少了95%。

“3”是指監測預警“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根據氣象預報,及時發佈未來24小時地質災害風險區域;第二道防線是針對地質災害風險防範區的逐小時預警;第三道防線是專業設備監測預警,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防範區等區域開展針對性監測,及時告知風險。通過“區域預報+實時預警+現場報警”三道防線,幫助基層更加科學有效組織巡查監測、人員轉移等。

“4”是指技術力量“四”支隊伍。第一支是群測群防隊伍,全省8500余名村幹部和網格員,承擔巡排查工作;第二支是地質隊員,1169名企事業地質隊骨幹,根據地災防治形勢“駐縣進鄉”,一線服務地質災害防禦工作;第三支是應急測繪隊伍,第四支是今年新組建的省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隊,這兩支隊伍24小時待命,一旦發生災情險情,第一時間開展人員搶救、應急排險、應急測繪等工作。四支隊伍協同作戰,為我省地質災害防禦工作提供有力支撐。今年以來,全省共派出技術隊員27094人次,參與指導排查巡查風險隱患35817處次,處置疑似地質災害4216起。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進一步完善多維度管理、多形式綜合治理、多層次監測預警、多方位應急處置的綜合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浙江衛視提問省氣象臺

能不能請氣象部門解釋一下,為何今年極端天氣這麼多,以後會不會再出現類似今年這樣11月來颱風的情況?另外,近期冷空氣活動頻繁,前些天,我省臨安高山區曾出現降雪,也請預測一下今冬明春的天氣情況?會不會出現2008年那樣的極端天氣?

浙江省氣象臺臺長羅玲

今年我省氣象災害總體較常年偏重,極端天氣過程也比較多。主要包括:梅雨總量為近30年同期最多;有6個颱風(2403號“格美”、2413號“貝碧嘉”、2414號“普拉桑”、2418號“山陀兒”、2421號“康妮”和2425號“天兔”)先後影響我省(也較常年平均多,常年為4.1個);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高溫綜合強度居歷史第二;此外,汛期強對流天氣也多發,在局地造成較嚴重的次生災害影響。

造成今年我省氣象災害較重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受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導致大氣中的能量和水汽都在增加,造成降水的強度和強對流的強度均在增加,表現出來的就是極端天氣事件多發頻發重發;另一方面,今年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轉換之年,厄爾尼諾事件已於今年5月結束,冬季可能出現弱拉尼娜事件,轉換過程易出現極端天氣,如今年梅雨期暴雨集中、秋季颱風等熱帶系統多等情況,均是受到這一事件的影響。

今年11月,颱風“康妮”緊擦我省沿海北上,是1949年以來10月下旬以後影響我省最嚴重颱風。“康妮”之後,西北太平洋又依次生成22號“銀杏”、23號“桃芝”、24號“萬宜”和25號“天兔”四個颱風,其中“桃芝”和“天兔”給我國南方沿海及南海海域帶來一定影響。從歷史統計數據來看,颱風在11-12月明顯影響我省的情況雖然比較少見,但也有發生:比如2004年28號颱風“南瑪都”,登陸台灣後北上,與冷空氣結合,在當年12月3-5日給我省沿海造成大範圍的暴雨和大暴雨。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發展,會出現一些年份的秋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溫偏高,副熱帶高壓偏北,因此不排除會再出現類似今年這樣11月甚至更晚時候,還有颱風影響的情況。

針對今冬明春我省氣候趨勢預測,我局積極與國家氣候中心開展會商研判。從目前的分析來看,今冬明春全省平均氣溫總體偏高,降水偏少,但受到階段性冷空氣的影響,可能會出現2-3次全省性寒潮天氣過程;冬季冷空氣影響期間山區可能有凍雨,春季可能出現春寒的情況。

因此,建議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關注階段性強降溫和雨雪冰凍天氣過程,可能對交通出行、電力輸送等造成的不利影響;二是由於預計冬春季降水整體偏少,在水庫蓄水、城鄉供水、森林防火等方面應予以關注;三是需關注冬春季節靜穩天氣帶來的霧霾等,對百姓健康和交通出行産生的不利影響。

根據目前氣候趨勢研判:一方面今年冬季氣溫總體偏高,冷空氣影響是階段性的,像08年那麼長時間持續影響導致氣溫偏低的可能性較小;另一方面,今年水汽輸送條件偏差,降水總體偏少,這也不利於長時間持續雨雪天氣的出現。因此,我們預計,今年冬季出現類似2008年的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較低。但是,還應注意出現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的可能性仍是比較大的,社會各界依然不能掉以輕心,仍要做好應對低溫雨雪天氣的各項準備工作。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提問省應急管理廳

聽了剛才介紹,今年有出現極端情況的可能性,請問省應急管理廳在應急救援力量的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何確保一旦有事,能夠迅捷響應?

浙江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吳曉榮

今年以來,我們立足“全災種、大應急”目標要求,全面整合全省綜合性救援隊伍和專業救援隊伍,組建省、市應急救援機動隊,縣級應急救援隊和鄉鎮(街道)聯合救援指揮部,隊伍建設取得了明顯進步。全省目前共編組各類應急救援隊伍2371支、9萬餘人,初步構建起省市增援處置、縣級節點支撐、鄉鎮快速響應的應急救援力量體系,計劃2025年再增編1萬人左右,在全省能達到10萬人的應急救援隊伍,基本能夠滿足常態化應急救援任務需要。在這方面簡要介紹一下我省的特色做法:一是加強區域協作。將全省劃分為浙南、浙中、浙北和浙東4個應急救援協作區,圍繞預案互補、資訊互通、資源共用、力量互援、能力共建等方面加強協作,優化區域應急資源配置,推動形成區自為戰、片區互防、省級增援的救援協作聯動新局面。二是健全力量體系。通過多年來的努力,我省應急力量救援隊伍應救援能力已經能夠覆蓋危險化學品、森林火災撲救、抗洪搶險、地震地質災害等重點領域;遵照“向下向下再向下”的要求,為全省945支基層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各類裝備3萬5千余臺套,積極開展技能培訓,推動生成人與裝備有機結合的新質救援能力。同時,我們還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工作需要,與央企專業搶險救援力量加強工作對接,建立“應急救援聯盟”,落實駐點保障。在今年的颱風響應期間,把1萬4千多臺套的大型救援裝備點對點地下沉到多災易災村社,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有效補齊了我省工程搶險能力短板。三是建強航空救援力量。進一步優化救援航空器佈局,將原部署于嘉興桐鄉、寧波寧海的2架全災種應急救援直升機調整至湖州德清和舟山定海,積極拓展航空救援應用場景,與浙大二院簽訂了航空醫療救護戰略合作協議,完善“常備常訓、以救為先”的救援機制,努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航空醫療救護隊伍。

下一步,我們一定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訓詞精神,枕戈待旦、厲兵秣馬,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履行我們應急救援人的光榮使命。(陳誠、戴安娜)

【責任編輯:徐海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