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建立城市安全風險動態評估機制 引領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歷經40多年的高速發展,廣東省深圳市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大都市,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跡。然而,隨著人口、建築、商事主體的不斷聚集,以及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的蓬勃發展,深圳面臨著日益複雜的災害事故風險挑戰。深圳市應急管理局探索建立風險全面評估和動態評估相結合的工作機制,迭代開展城市安全風險評估,持續提升城市災害事故風險一體化防控應對能力。2020年以來,深圳市連續4年實現生産安全事故起數和亡人數“雙下降”、自然災害“零死亡”,全市億元GDP生産安全事故死亡率等相對指標繼續保持全國一線城市最優水準。
迭代推進風險全面評估,奠定堅實基礎
“缺乏風險意識是最大的風險。”深圳市應急管理局深知這一點,因此自2011年起,便圍繞“風險在哪、什麼樣的風險、有沒有人管、管得怎麼樣、一旦出事能否應急”這五個核心問題,遞進式開展了四輪城市安全風險評估工作。這一系列的評估工作,不僅逐步將視角從風險類別聚焦至風險點位,還提出了越來越具體、精準、科學的評估結論,為精準防範事故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支撐。
2023年7月,深圳市應急管理局再次牽頭,組織34家市直部門、11個區、78個街道,共同開展全市第四輪城市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經過10個月的緊張實施,評估工作圓滿完成,並形成一系列重要成果。這些成果包括海量的風險數據、科學的風險評估方法以及實戰化的風險管控平臺,為深圳實現“底數更清、情況更明、資訊更全”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具體來説,此輪評估面向7大行業領域、162類場所,累計採集105萬個風險點位、300余萬條危險源和3000余萬條管控措施,建立城市安全風險“一張圖”和“一本賬”。同時,通過拆解千余份安全領域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程,梳理規範965類評估單元、3233類危險源、37090類管控措施建議,實現全行業領域風險評估的標準化。此外,還開發城市公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系統,為超過8000個政府用戶、140萬個企業用戶推送千萬次風險評估管控建議,為提升全民風險防範意識打下堅實基礎。
持續開展風險動態評估,實現精準管控
在第四輪風險評估工作完成後,深圳市應急管理局並未止步,而是緊抓“窗口期”,迅速轉入風險動態評估機制方法的研究階段。2024年10月,深圳市安委辦印發《事故災難類安全風險動態評估機制建設及試點工作方案》,旨在健全完善風險動態評估機制,建立“數據治理-風險研判-資訊分撥”的技術路徑。
這一機制通過動態更新風險底數、綜合研判風險態勢以及精準分撥管控指令,實現了城市安全風險異常波動狀態的精準識別、量化分析和閉環控制。具體來説,深圳以全市城市安全風險點位為基礎,匯集了11個區和22家安委會成員單位的超1115億條數據,融合隱患排查、執法處罰、感知監測、工傷事故、信用保險等業務資訊,實現城市安全風險態勢的動態感知。同時,通過解析全國近10年4000余起事故,採集190類2.8萬項事故關鍵資訊,總結各類典型事故特徵和共性誘因,為精準研判可能發生同類事故的高風險點位提供有力支援。
此外,深圳還建立“1+11+N”監測預警指揮體系,暢通市、區、街道、社區、網格五級資訊分撥流轉路徑。累計發佈聯防聯控指令和風險專題警示30余份,精準防範高風險點位600余處,科學輔助重點行業領域的治本攻堅工作。
推動系統應用向基層延伸,提升應急管理能力
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是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固本之策。為響應這一要求,深圳市應急管理局積極推動系統應用向基層延伸,探索企業安全一碼統管、關鍵風險一盤棋響應、耦合風險一鍵研判等差異化應用場景。
2024年以來,在深圳市應急管理局的引領帶動下,一些轄區開始依託第四輪風險評估成果,通過智慧化手段賦能提升日常管理、聯防聯控、輔助決策、責任倒查等工作效能。其中,南山區提出“一碼賦安全”的思路,探索建立“危險源碼-場所碼-企業碼-團體碼”的四級安全碼體系。這一體系不僅拆解梳理了各類設備設施的安全技術要求,為從業人員精準推送風險提示和作業要求;還整合了日常點檢、安全檢查、隱患排查、風險評估等安全工作要求,實現“一碼統管”,極大減輕了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面對未來,深圳市應急管理局將繼續探索城市安全風險排查整治的新理念、新路徑、新方法。通過及時防範化解安全風險、快速應對處置災害事故,深圳將統籌好安全和發展,努力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特區”。深圳的實踐經驗將為全國其他城市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共同推動我國城市安全治理模式的轉型與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