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福建百年鹽場,追尋傳統制鹽之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探訪福建百年鹽場,追尋傳統制鹽之路

2024-09-13 09:09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泉港被譽為中國的海鹽文化之都,鹽業資源豐富,海鹽生産歷史悠久,轄區山腰鹽場是福建第二大國鹽場、最大的高端綠色食鹽生産和出口鹽基地,至今已有220多年曆史。為深入了解中國海鹽文化,福建農林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挽民族星光,傳民族文化”民族團結實踐團隊于7月10日前往泉州市泉港區,實地走訪山腰鹽場參觀學習,走進山腰鹽場,探索非遺工藝,體驗創新魅力。

實踐團隊在鹽場合影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的泉港山腰鹽場,位於我國東南沿海,是該地區不可或缺的鹽業生産基地。這裡鹽業歷史源遠流長,自古便享有盛名。山腰鹽場依託天然海水資源,採用日曬法制鹽,巧妙地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生産出的海鹽品質上乘,為當地經濟社會的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當實踐團隊踏入這片鹽業寶地時,正值鹽場工人忙碌于制鹽作業。在講解員的細緻解説下,實踐團隊了解到鹽場的獨特製鹽工藝,該工藝分為六個嚴謹環節:納潮、制鹵、結晶、旋鹽、扒鹽、歸坨,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鹽業工人的智慧和辛勤。

鹽工在鹽田上進行制鹽

納潮是制鹽首步,泉港海鹽取自台灣海峽,鹽工觀測潮位注入蓄水池並監控濃度。制鹵採用“七步走水法”,確保滷水飽和。結晶依賴自然條件,是關鍵步驟,鹽工依據季節調整。旋鹽展現技藝,調整次數提升原鹽品質。最終歸坨階段,淋鹵去雜,優質原鹽分類堆放。鹽工辛勤勞作,體現了“曬白了鹽,曬黑了人,一半海水,一半汗水”的精神。

鹽工收集鹽田邊上的鹽堆

鹽田如鏡,鹽花似雪,這片被譽為“天空之鏡”的神奇之地,映射著天地間的壯麗景色。在風和日麗之時,山腰處的鹽場鹽池宛如精心佈局的棋盤,橫豎交錯,波光瀲艷,仿佛一面無邊的明鏡,將蔚藍的天空、悠悠的白雲、錯落有致的建築和參天古木的倒影映照得淋漓盡致。每當晴朗的黃昏降臨,夕陽緩緩沉入地平線,人們便能目睹天空中與鹽池裏“雙日落”的罕見奇景,甚至有幸一睹那絢爛的“雙面”火燒雲的瑰麗。海水、鹽田、石條小徑、鹽耙與推車,這一切共同織就了一幅美得令人心醉的鹽場風光,宛如詩畫,令人流連忘返。

夕陽西下鹽田黃昏景

文物與文化遺産,乃是中華民族基因與血脈的承載,它們是中華優秀文明資源的瑰寶,不可再生,不可替代。我們的實踐團隊深受這一理念啟發,深入鹽場,虛心學習鹽民們世代相傳的辛勤勞作精神,恪守古法,守護著鹽田的守望者精神,致力於讓山腰鹽場的日曬制鹽工藝得以傳承,使之成為延續不絕的文化血脈。

福建農林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 孫柏一 徐嘉鴻 李志培 黃金濤

【責任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