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余起4.44萬人次成功避險 湖北下好監測轉移“先手棋”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1380余起4.44萬人次成功避險 湖北下好監測轉移“先手棋”

2024-08-14 15:56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截至8月11日,湖北省今年已實施轉移避險1380余起,緊急轉移4.44萬人次,無一人傷亡。

防汛是一場事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的大仗、硬仗,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災害監測預警,排查風險隱患,備足裝備物資,完善工作預案,有力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湖北省處於我國地勢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地貌類型多樣,山體地質結構不穩定,地質災害防治難度大。該省圍繞轉移避險這條主線,完善預警“叫應”機制,借助資訊化手段精準防控,實施雨前先轉策略等,下好監測轉移“先手棋”,打好防災避險“主動仗”,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完善升級預警“叫應”機制

5月18日至20日,十堰市迎來一輪較強降雨過程。該市竹溪縣豐溪鎮洞賓口村災害資訊員陶祿曉開展雨後巡邏時,發現自家房屋後側山體有零星碎石崩落,立即將險情向村委會報告。因為發現及時,處置迅速,山下2戶8人成功避險。

這是湖北省今年首起成功避險案例。進入梅雨季節後,該省地質災害進入高發期,轉移避險隨之增多。用該省應急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話來説,“幾乎天天都有轉移,少則一兩人,多則幾百人”。

湖北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省已明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有1.6萬處,這還不包括沒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時轉移避險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最佳舉措。

為了讓轉移避險更加精準高效,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于2023年7月出臺《全省防汛救災預警叫應“十條措施”》,明確實行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分級負責的預警叫應機制,嚴格落實人員轉移避險五級“包保”責任制,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確保“有叫必應、有應必答”,實現“叫得快、應得也快”。

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今年7月,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發佈“十條措施”升級版,提出“三早、三快、四聯、五不”目標要求(即預警發佈部門要做到資訊獲取早、預報研判早、預警發佈早;預警“叫應”體系各節點人員必須快速到崗、快速呼叫、快速回應;防指各成員單位響應期間聯合值守、各專業部門聯合會商、各工程措施聯合調度、各應急隊伍聯合行動;避災轉移堅決做到應轉盡轉不得留人、應轉早轉不得遲緩、強制轉移不得猶豫、轉移安置不得有失、風險未除不得回去),實現預警與響應有效聯動,推動形成“預警、叫應、行動、反饋”工作閉環。

該省各地不斷探索,深化運用預警“叫應”機制。如黃岡市試點“預報預警、會商研判、精準調度、落實舉措、檢查督辦”五步閉環制度,隨州市推出“一鎮一冊”防汛風險點、“一險一表”轉移方案、“一戶一張”明白卡舉措等。

轉移避險最終要靠基層幹部落實,但不少基層幹部對“啥時轉、怎麼轉、往哪轉”等存有疑惑。對此,今年主汛期來臨前,湖北省應急管理廳配合組織部門分東西兩片,組織重點地區縣級防指成員單位、鄉鎮(街道)、村(社區)幹部參加為期半個月的專業培訓,向其傳授轉移避險的具體方法和措施,提高其轉移避險能力。

“通過培訓,在真正遇到險情需要轉移群眾時,就不會手忙腳亂了。”崇陽縣高枧鄉石咀村黨支部書記廖勝明表示。

借助資訊化精準應對

“潘家灣鄉將軍山村出現地質災害預警,立即實地查看。”7月1日,還處於調試階段的宜都市精準預警響應平臺監測到一起地質災害風險,宜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值守人員立即通過平臺調度預警區域一線。

將軍山村災害資訊員立即開展實地巡察,緊急轉移了受威脅的2戶4名群眾,並通過視頻和語音實時反饋現場情況。

這不是演練,而是一場實戰。宜都市市長夏明海坐鎮指揮部,通過該平臺實時查看全市44座中小型水庫的實時水位、預警水位、實時降水量等數據。

各成員單位分頭作戰,根據平臺顯示的風險資訊,督促指導各自行業領域實施停産撤人、隱患排查、險情消除等工作。

宜都市精準預警響應平臺通過了首次實戰檢驗,讓夏明海長舒了一口氣。他表示,宜都市位於三峽庫區,地質災害一直困擾著當地幹部群眾,如何強化資訊化、網格化、制度化實現精準應對,該市一直在思考、探索。

今年,宜都市減災辦牽頭啟動精準預警響應平臺試點建設,接入山洪災害、水庫防汛、雪亮工程等6個資訊平臺1648個前端感知系統,借助科技的力量,強化地質災害風險防控。

有序有力組織轉移避險

黃岡市英山縣地處湖北東部山區,該縣已明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104處、山洪災害村157個。在轉移避險方面,該縣採取受地質災害威脅大的群眾在暴雨來臨前先轉移、巡查發現有險情再轉移的策略,強化轉移避險。

7月1日,氣象部門預報英山縣將在7月2日迎來第三輪強降雨天氣。考慮到此輪強降雨可能與前期降雨形成疊加效應,英山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發佈預警通知,要求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住戶、切坡建房戶、臨山臨溝臨崖有險情苗頭的住戶、低窪地帶有險情苗頭的住戶、頭頂庫塘下游群眾、農村土坯房和自建危房住戶,當日全部提前轉移安置。

“我們在轉移群眾時堅持‘時間早一點、範圍廣一點、動作快一點’的原則,將可能受威脅的群眾提前轉移。”英山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大雨來臨時,各地還會加強巡邏,發現有險情跡象,將再次轉移。”

7月2日,英山縣一天之內出現320多起險情,由於落實了雨前轉移,沒有一人傷亡。

雨前成功轉移,關鍵還是預警“叫應”到位。該縣規定,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時,對涉及鄉鎮主要負責人實施實時電話預警;預警資訊發佈後,鄉鎮、村組幹部要通過電話、“村村響”廣播、到府告知等方式,將預警資訊送達到戶到人,未對預警資訊進行反饋的,迅速組織人員到府查看,形成預警“叫應”閉環。

為更早發現險情,提前轉移受威脅群眾,英山縣要求每個村的地質災害網格員和村“兩委”幹部24小時輪流值班巡邏,隨時做好險情上報和群眾轉移工作。

今年,湖北省有18個轉移避險案例受到應急管理部通報表揚。

【責任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