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納溪:200支隊伍下沉一線 守護群眾平安度汛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四川納溪:200支隊伍下沉一線 守護群眾平安度汛

2024-07-16 15:16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這幾天連續下雨,你們一定要監測永寧河水位上漲情況,還要注意房前屋後,一旦發現有危險,要及時撤離”,7月11日,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新樂鎮黨員幹部黃孟康來到大河村群眾唐德彬家裏宣傳防汛避災知識。

監測預警、隱患排查、會商研判……當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極端天氣多發,瀘州市納溪區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未雨綢繆、聞“汛”而動、通力協作,打好防汛“主動仗”,築牢汛期“安全堤”,切實保障廣大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未雨綢繆下好防汛“先手棋”

“預計8日傍晚到11日上午,我區將出現連續強降雨天氣過程,伴有短時強降水、雷電等強對流天氣……”,7月8日下午4時許,納溪區氣象局發佈連續強降雨天氣消息,全區各級各部門密切關注天氣和雨情、水情變化,全力做好防汛搶險準備。

洪峰過境納溪城區

強化災害監測預警,是做好防汛工作的關鍵。

納溪區加強極端天氣和重大風險研判預警,建立會商制度,組織氣象、水務、住建、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等部門聯合會商研判防汛情況,切實做到雨情早預測、汛情早防禦、險情早排除、災情早救援。

資訊高效流通是提升防汛工作效率、降低人民生命財産損失的重要保障。納溪區建立完善預報預警、監測預警、現地預警等多階段多方式預警體系,建立分級分類“叫應”機制,充分運用監測預警系統及時發佈指令性預警,第一時間到崗到戶到人,確保“發得出、能收到、看得懂、叫得應”,牢牢把握住防汛工作的主動權。

防汛工作需下好“先手棋”、打好“準備仗”。早在汛期前,納溪區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在崗值班制度,健全區、鎮、村三級防汛抗旱組織體系,修訂完善水庫防汛抗旱、安全管理、防汛搶險等應急預案,建立“3人1屋”指揮機制臺賬,調整“三單一書”工作清單,嚴格落實區包鎮、鎮包村、村包組、組包戶、幹部黨員包群眾的包保責任體系,真正做到將責任壓實到“最小工作單元”,形成防範應對合力。

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的原則,納溪區成立了由黨員幹部、人大代表、退役軍人、民兵組成的防汛應急搶險隊伍208支、4200余人,加大編織袋、救生衣、鐵鍬等應急物資的儲備並全部靠前布設,確保突發情況可隨時調配,同時不斷強化應急隊伍建設,努力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隱患排查打好防汛“主動仗”

入汛以來,白節鎮緊繃防汛安全弦,紮實做好防汛度汛工作。目前,白節鎮對轄區4個小(2)型水庫、10個山洪危險區以及其他重點防洪工程落實了責任,建立17支應急搶險隊並落實巡查監測人員32人。

“平時主要巡查山洪災害點和地質隱患點,汛期階段,我們加派人手堅持每天巡查轄區內水庫、山坪塘、河道等重要點位,主要查看壩基是否有滲漏現象、溢洪道是否有泥沙堵塞情況等”,白節鎮副鎮長曾禮華表示,安全員發現問題後必須及時上報並建立問題臺賬,按照時間節點整改到位。

曾禮華説:“每年防汛工作,白節鎮都堅決克服僥倖心理、鬆勁心態,嚴格落實預警‘叫應’機制,提高鎮村幹部汛期應急處置能力,強化群眾安全意識,增強自救能力,確保安全平穩度汛。

隱患排查,是防汛工作的重點。今年以來,納溪區組織6個防汛減災工作督導組對全區38座水庫、28座小水電站、6處河道水閘、46處山洪災害危險區、10處涉水在建工程進行全覆蓋檢查,發現安全隱患近100處,立即責令相關部門整改,開展山洪災害防治及水庫水雨情設備設施維修養護,完成水庫大壩安全管理、安全度汛“三個責任人”、山洪災害危險區“三個責任人”入職培訓,實現各責任人從“有實”到“有能”轉變。

強化演練鑄牢防汛“安全堤”

近日,納溪區豐樂鎮組織民兵應急分隊、退役軍人志願者服務隊開展了一場防汛搶險等綜合應急救援演練,通過“情景+實戰”演練,進一步增強防汛搶險隊伍聯合作戰能力。

納溪區豐樂鎮開展防汛應急演練

演練中,搶險隊員聞令而動、快速反應:有的隊員採用敲銅鑼、手搖報警器等方式發佈預警,挨家通知、動員村民轉移;有的隊員緊張有序地用麻袋裝好泥土,搬運至水庫壩頂,按照專家的指導沿大壩頂靠防浪墻碼放一定的高度和厚度,提高水庫防洪能力。

“整個演練嚴格按照防汛避險轉移應急預案進行,互動性強、情節逼真、貼近實戰,既達到了檢驗預案、鍛鍊隊伍的目的,又增強了整體應急救援能力,還向群眾普及了防災避險知識和技能,有效提升了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納溪區豐樂鎮生態環境與應急管理辦公室主任曹磊表示。

應急有方,才能臨危不慌。近段時間來,納溪區各鎮(街道)陸續開展水庫防汛、山洪災害等應急演練。演練模擬轄區內普降大暴雨,發生洪澇災情和地質災害險情,迅速啟動防汛應急響應,設立現場指揮部,科學設置會商研判、緊急撤離、應急救援救護、搶險處置等科目,轉移救援、地災防治、交通管制、應急搶險、醫療救治、後勤保障、技術支撐等組各司其職,迅速展開行動,確保群眾能夠快速安全有序轉移至安置點,為推動納溪高品質建成現代生態新城提供更加堅實的安全保障。(王超明、梁隆宇、邱艷茹、童霜梅)

【責任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