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名工人成功轉移的背後 浙江麗水持續健全基層防禦應對局地強降雨工作體系,激活“神經末梢”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299名工人成功轉移的背後 浙江麗水持續健全基層防禦應對局地強降雨工作體系,激活“神經末梢”

2024-07-04 14:38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浙江麗水降雨不斷,水位持續上漲,299名工人的安危牽動人心。各方聯動下,一場大轉移冒雨展開。

自6月9日浙江進入梅汛期以來,該省西南部降雨集中。17日,麗水市9個縣(市、區)中的7個將山洪、地質災害預警提升至最高級別。面對嚴峻形勢,浙江省麗水市充分發揮基層防禦應對局地強降雨工作體系實效,有力有序處置多起險情。

細緻巡查敏銳研判果斷轉移

麗水市雲和縣石塘鎮小順村4公里外的麻車崗山坳深處,有一片施工人員生活區(見右圖),住著G235國道雲和段改建工程項目的299名工人。

6月9日,正值端午假期,雨下得很大。根據預報,雨勢還將持續數日,石塘鎮政府便第一時間通知各村幹部值班備勤。

6月11日,石塘鎮收到雷暴大風、地質災害、山洪等橙色預警後,要求加強對在建工程、庫區、山區道路等的巡查排險。小順村應急管理員王朝雲知道山坳裏住著許多施工人員,巡查排查時格外留心。11日下午,降雨量進一步增大。王朝雲巡查時,發現村後龍麗高速公路高架橋下,施工便道的水泥涵洞被雨水衝下來的雜物堵塞,導致河道水位上漲。他趕緊上報情況,調來挖掘機,將施工便道挖開,及時疏通了河道。

當日傍晚,暴雨如注。17時25分,王朝雲到G235國道麻車崗山坳口巡查時,發現有多處積水,但未發現其他異常。19時58分,因擔心施工項目生活區內工人們的安全,王朝雲再次前往山坳口查看,發現水位已沒過膝蓋,且附近公路邊的山體有鬆動跡象。20時7分,王朝雲通過手機登錄浙江省災害風險隱患上報系統,如實報送情況,並向石塘鎮政府進行電話報告。20時25分,石塘鎮組織人員到現場核實,並與項目部負責人劉永亮取得聯繫,要求其通知生活區工棚內的工人立即轉移。

20時50分,在項目部統一組織下,工人們開始向小順村文化禮堂以及附近培訓學校進行轉移。22時30分,生活區共299名施工人員全部轉移完畢。

17日上午,暴雨依然在下。記者在小順村看到,當時被臨時安置在村文化禮堂的工人已被轉移到條件更好的雲和縣安置點內。

在培訓學校宿舍,記者見到了部分被安置在此的工人。來自湖北十堰的帶班組長曾鍵等人在聊天,他們告訴記者,轉移那天雨非常大,大部分工友因為停工,都在生活區內休息。由於生活區在山坳裏,他們很擔心兩側的山體會因大雨發生滑坡。他們還組織了幾個人,去疏通生活區旁邊的排水溝。“幸好及時轉移,不然太危險了。”曾鍵感慨道。

入汛以來,這樣的成功避險案例在麗水並非個例。

“幸好有你們,我們一家人才能像現在這樣坐在一起。”6月12日,在避災安置點,85歲的村民沈世樹緊緊握著鎮幹部的手感謝道。10分鐘前,他們一家五口在麗水市慶元縣竹口鎮幹部苦口婆心的勸説下匆忙撤離。此前,該鎮工作人員在隱患排查時,發現山體有鬆動、水質變渾,後地質專家團隊趕赴現場確認存在安全隱患。當日15時40分,沈世樹夫婦家後山發生山體滑坡。

洪水沒過西溪村溪流上的橋洞,村民就要撤離——這是慶元縣龍溪鄉幹部總結出的“土警戒線”。6月15日4時25分,龍溪鄉幹部吳其鋒和林鋒在值班時,發現河水上漲迅速,開始轉移群眾。20多分鐘後,全村31戶88名受影響的村民全部轉移到避災安置點。

6月11日10時左右,麗水市龍泉市西街街道應急管理員梅舒根在巡查時,發現鳳凰路一處房屋後山泥土有鬆動跡象,便即刻上報,組織受威脅區域11戶34人撤離。同時,相關人員第一時間趕往現場處置險情,圈定危險區範圍。次日23時,該隱患點發生塌方,塌方量900余立方米,因人員轉移及時,未造成傷亡。

激活末梢預警到人聯合處置

17日,在從雲和縣前往石塘鎮僅20余公里的路途中,記者就發現公路邊有5處塌方。雲和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秦志告訴記者,該縣的地質條件決定了山體岩石不穩定,一遇到連續降雨,容易發生地質災害。

“近年來,雲和縣聚焦精準預警、重點防治、應急保障、備戰備勤等環節,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防汛減災治理體系。”雲和縣應急管理局局長高時聖介紹,在平時,該縣積極完善災害風險治理體系,開展風險識別、隱患排查、整改銷號全過程閉環管理;有突發情況時,該縣嚴格落實浙江省防汛防臺“1833”聯合指揮體系和“135”預警叫應機制等,全面發揮應急處置效能。

為做好自然災害應急避險工作,多年來,麗水市在方法和理念上不斷優化,確保受威脅群眾第一時間撤得出、不回流。

“在強化防汛機制建設方面,我們下了很多功夫。”在麗水市應急指揮大廳,連續值守多日的該市應急管理局防汛減災處處長胡來福向記者介紹了相關情況。該市結合山區汛期、颱風集中期強對流天氣局部性多發等特徵,制定基層防禦應對局地強降雨重點舉措的指導意見,建設基層防禦應對局地強降雨工作體系,從鄉、村、群眾三級入手,激活“神經末梢”,對上貫通浙江省防汛防臺“1833”聯合指揮體系。

“按照省裏的有關部署,我們擬定了防汛防臺‘鄉自為戰、村自為戰’工作規則,在鄉鎮(街道)成立鄉級防汛防臺指揮部,在行政村(社區)成立村級防汛防臺工作組,配備村級應急管理員,落實每人每月500元至1000元補貼,推動工作有統籌、隱患早發現、人員快轉移。”胡來福介紹,該市明確鄉級政府可根據當地雨勢雨量實際情況,自主啟動或調整響應等級,細化防範應對措施。

為保障預警、響應資訊到戶、到人,該市強化預警資訊發佈聯動,整合市級新聞媒體,明確在不同預警和響應等級下的資訊發佈平臺,多維度確保災害資訊員和應急管理員收到預警資訊。

此外,作為全省開展巨災保險工作的試點地區之一,該市用市場化手段完善社會治理方式,引導保險機構參與自然災害事前防禦。據麗水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胡俊傑介紹,在本輪強降雨應對過程中,雲和、慶元兩縣已完成巨災保險賠付工作,共計62萬餘元。該市每年提取年度總保費的5%,將其作為風險減量服務資金,用於完善鄉鎮(街道)災前預防措施,探索建立“應急管理+保險服務”風險減量管理體系,持續提升鄉村基礎防災減災水準。

【責任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