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納:菲律賓駐華大使
2017年12月18日
菲律賓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夥伴。“一帶一路”倡議如何促進菲律賓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又為中國與菲律賓的合作帶來了怎樣的機遇?菲律賓駐華大使羅馬納在接受中國網專訪時對此進行了解讀。
菲律賓駐華大使羅馬納接受記者的專訪。攝影/郭俊魁
中國網:大使閣下,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採訪。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會見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時指出,菲律賓是中國友好近鄰,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夥伴。您認為,應該如何堅持睦鄰友好合作、實現合作共贏,給兩國人民帶來切實利益?
羅馬納:這個問題正中要點。從菲律賓的立場出發,我們是以本國人民如何受益、如何在主權平等的基礎上,互惠菲中兩國人民的角度來看待“一帶一路”倡議的,是以融合的角度來看待“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基於菲律賓的國情,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與菲律賓的國家發展計劃、政府發展計劃和政府重點領域之間存在融合點。
我們還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之間也同樣存在廣泛的融合性。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彼此之間可以進行合作的領域非常廣闊。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的關注點是如何能夠達成“一帶一路”倡議、菲律賓發展計劃和東盟互聯互通的總體規劃,如何將其轉化為具體的經濟收益和項目。這不僅有利於中國、菲律賓和東盟,也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內的所有國家。但關鍵點在於聯通性,因為這才能使我們看到特定領域內的共同利益。比如,基礎設施項目,菲律賓改善基礎設施的需求很大,東南亞地區也迫切需要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所以這是中國、菲律賓和東盟之間利益一致的一個領域。
中國網:菲律賓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您認為,如何加強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戰略對接和政策溝通,不斷深化在基礎設施、經貿、農業、旅遊等各領域合作,讓兩國民眾從合作中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羅馬納:這些都是有著廣泛合作的領域,存在許多的雙邊合作項目和渠道。
海上絲綢之路的概念從地理上一直延伸到印度洋海域,在我們看來,最重要的是推動建設一條能夠促進通航自由和多國貿易、擴大投資旅遊和民間交流的絲綢之路。
我們通過這個角度來看“一帶一路”倡議,就不難發現在旅遊業方面已經出現了很好的跡象。過去的一年裏,來菲律賓的中國遊客數量幾乎翻了一番。我們大使館接受的簽證申請數量越來越多,甚至部分領事由於處理大量的簽證申請而出現勞累過度的情況,但這不是一件壞事。
去年全年,大約有60萬中國遊客到菲律賓旅遊。而今年到十月,這個數字已達80萬,我們的目標是100萬,或許在春節之前可以實現這一目標。明年的目標是中國遊客數量達130萬。這是“一帶一路”倡議帶給民間交流的一個實實在在的好處。在兩國雙邊關係改善的大前提下,中國已經從過去的排名第三、第四位,成為了菲律賓第二大遊客來源。我們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也許在一兩年之內,中國將成為菲律賓旅遊業最主要的遊客來源。
此外,在兩國貿易方面也有許多互惠互利的地方。如果你在北京逛逛,你會看到來自菲律賓的香蕉、芒果、鳳梨和其他熱帶水果,這些水果大量涌入中國市場。
此外,基礎設施項目也正在菲律賓推廣。中國將出資在馬尼拉和曼達盧永市援建兩座橋梁,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緩解首都地區的交通堵塞問題。這項工程剛剛開始,並且有望在一兩年之內完成。此外,在2018年還有兩個具體的項目:一個是在菲律賓北部修建大型水壩,另一個是在離馬尼拉不遠的呂宋島地區修建水庫,這些只是開始。還有一個從馬尼拉到呂宋島南部的鐵路項目的計劃。我們認為這些是改善雙邊關係框架下的第一批項目。這些項目有助於互聯互通,有助於改善雙邊關係,也有助於具體體現“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
現在有關第二批項目的討論正在進行中,其中大部分項目將落戶于菲律賓南部的棉蘭老島,以及米沙鄢群島。除此之外,還包括在達沃和棉蘭老島建設橋梁、高速公路和鐵路項目。但是這些項目仍在討論之中,我們希望在2019年之前能敲定下來。
中國網:中共十九大確定了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的奮鬥目標。中國將繼續奉行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您認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應如何確保兩國關係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維護好南海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
羅馬納:我認為,杜特爾特總統所遵循的方式基本上可以概括如下:一方面,他堅持菲律賓憲法中所闡明的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關鍵是要成為所有人的朋友,而不是任何人的敵人。在我看來,這種做法較以往的重大轉變之處不是把爭端置於關係的中心,而是要看到雙邊關係的複雜性。
菲中雙邊關係之中存在一個沒有爭議的大空間,例如貿易、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科技、教育、文化和農業。所以杜特爾特總統所走的就是雙軌制的思路——把爭議放在一條單獨的軌道上,並且把它先放在一邊;然後試著加速發展雙邊當中沒有爭議的領域。我們在菲中兩國之間建立了雙邊磋商機制,去年五月舉行了首屆會議,而第二次會議也即將到來。我們以冷靜、客觀的方式討論敏感問題。
而且我們還探討了如何處理一些由當下無法解決的問題帶來的糾紛。關鍵是要緩解緊張局勢和處理爭議,而這是我們正在嘗試做的。我認為,過去一年我們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緩和了緊張局勢,促進了許多領域內的合作,比如兩國海岸警衛隊、海軍部隊和漁民之間的合作。
除此之外,包括旅遊、教育、文化和科學在內的其他領域的合作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在農業、外交和經貿等領域也恢復了舊有的雙邊機制,最近又恢復了國防方面的雙邊機制。所以,一方面兩國之間可以將關係正常化,另一方面我們還能夠把這種關係放在更高的層面。我認為前景是光明的,菲中兩國將能夠沿著這個軌道進一步改善關係。雖然未來仍有可能出現挑戰,但只要雙方能夠在主權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礎上討論問題,將有可能繼續和進一步推動兩國的雙邊關係。
中國網:中菲兩國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在人文交流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您認為,兩國如何增進民間友好,堅持民心相通,實現中菲關係恒久如一?
羅馬納:我認為,從菲律賓的角度出發,杜特爾特總統領導下的現任行政部門已經明確表達了我們的基本認知,即彼此的命運同屬亞洲。一是由於客觀的地緣因素,二是因為我們必須首先處理好彼此的鄰里關係。今年恰逢菲律賓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提出東盟中心論的觀點,並倡導進一步加強東盟國家之間的團結。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認識到,中國是菲律賓最大的鄰國,我們必須處理好與中國的睦鄰關係。
首先是要以和平共處為基礎,但更重要的是在主權平等和互利的基礎上促進友好合作關係。出於歷史和文化原因,菲律賓與曾經對其實行殖民統治的西班牙之間的關係比較緊密,與美國(自21世紀開始對菲進行過短暫殖民)也比較密切,與同樣作為鄰國的日本也保持了良好的關係。但我認為菲律賓希望實現的是一個更加均衡、多樣、廣闊的多邊關係,一個不仰仗西方或者單一國家。中國當然包含在其中,因為中國不僅是我們最大的鄰國,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中菲兩國的交往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先於西班牙人的到來和菲律賓國家的建立。那時南部蘇祿地區的蘇丹在明朝時期已經與中國皇帝建立了友好關係。他會遠赴中國,把蘇祿海的珍珠和棉蘭老島的其他産品供奉給中國皇帝,中國皇帝會以發展貿易關係作為回報。蘇祿的蘇丹在1417年的一次旅行的返程中死亡。他死在山東附近,所以皇帝為他在德州修建了一座墳墓。這座墓現在已經翻修過了,就像一座小型的皇帝陵墓。而今年已經是他過世的第600週年,這個歷史故事在中菲旅遊業發展和兩國公民關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一些很有名的菲律賓歷史學家和中國歷史學家一直在研究這個話題。我想指出的是,兩國之間需要做的基本上是重振舊有的、源遠流長的關係。我們願意和傳統的夥伴繼續保持友誼,與中國改善歷史關係、發展新的友誼,同時以東盟的中心地位為基礎發展好與包括美國、日本、俄羅斯、印度在內的各大國的良好關係。這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中國網:在過去30多年裏,中國已使近8億人口擺脫了貧困。對此,您如何評價?其他國家在扶貧減貧領域可以從中國汲取什麼經驗?中菲雙方可以開展哪些合作?
羅馬納:實際上,扶貧減貧是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成功案例之一,也是引起全世界,包括國際金融機構關注的一個案例。世界銀行已經指出,中國是全球減貧的主要貢獻者。而現在中國的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消除絕對貧困。這當然是很多發展中國家想向中國學習的領域,同時也留有許多雙邊合作的空間。菲律賓對中國的減貧經驗很感興趣。目前,菲律賓仍有大約百分之十六、十七的貧困人口,我們希望在杜特爾特總統執政時期降低這個數字。但關鍵在於,菲律賓的貧困率從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二十五,減少到百分之十六、百分之十二或百分之十,是一個重大的挑戰。而且,這不僅需要來自本國內部和不同行業的幫助,還需要學習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的經驗。
這就是為什麼菲律賓一位負責扶貧減貧的內閣官員曾多次到訪中國,考察被認為是脫貧典範的地方,並試圖厘清我們可以從中國減貧吸取的經驗。這對於菲律賓的減貧是有益的,因為這是當前政府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不僅如此,這個問題也是之前多屆政府所面臨的共同挑戰。我們的經驗是,扶貧減貧不容易,但是我們慢慢做到了,希望我們能汲取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的經驗教訓,從而能夠大幅度地在可預見的未來減少菲律賓的貧困。
中國網:中國網正在建設“一帶一路”網,請您寄語。
羅馬納:大家都很好奇“一帶一路”倡議對於中國、菲律賓和世界而言意味著什麼。很多民眾都在詢問與之相關的問題,很多學者也在關注相應的議題,而關於該倡議的內涵也存在一些誤解。所以這裡的關鍵在於中國能夠解釋它的觀點,並建立一個相應的網站,使任何想要更多地了解“一帶一路”的人通過搜尋網站知曉倡議的內容、參與的國家、面臨的挑戰和取得的成功。我對你們創建這個網站,以及你們為這個網站所作的努力表示祝賀,希望你們能夠提供實用的資訊,讓世界全面地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
(策劃:王東海;主持人:葉爾肯;文字:金玲,劉夢雅;翻譯:方蔓琳;攝像:郭俊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