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成為甘肅對外交流新名片

發佈時間:2021-12-21 14:38:44 | 來源:甘肅日報 | 作者:宜秀萍 | 責任編輯:葉開

關鍵詞:中醫藥,甘肅

     (原標題:【我們的40年】中醫藥成為甘肅對外交流新名片)


    上世紀七十年代,跟隨援外醫療隊,甘肅中醫藥首次走進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醫療援助中,簡便驗廉的中醫藥征服了馬國人民,並輻射傳播到整個非洲大陸。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甘肅中醫藥事業迎來了幾度發展,走出國門的步伐也不斷加快。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本著“以文帶醫、以醫帶藥、以藥帶商”的思路,我省多部門聯動,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中醫藥領域的深度合作,在當地掀起看中醫、吃中藥的熱潮。如今,中醫藥已經成為甘肅對外交流的一張新名片。

    打開一扇窗

    1975年8月,按照國家援外醫療總體部署,我省開始向馬達加斯加派遣援外醫療隊,每兩年輪換一批,至今共派出醫療隊21批608人次。

    馬國經濟落後,醫療條件差,沒有神經科、心腦血管科等專科醫生和診療設備,同時,由於高鹽、高糖飲食,馬國人患高血壓、糖尿病的特別多,由此引發的偏癱病人也很多。針灸、火罐、推拿等中醫技術正是治療偏癱症的強項。此外,當地人民大多極度貧窮,這些中醫技術基本不用花錢,療效又好,非常受歡迎。因此,從第一批醫療隊開始,每一批隊員裏中醫醫生是必配的專業隊員。

    “在馬國,來找我做針灸治療的病人特別多,比國內的還多。”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張洪濤回憶,2002年至2004年,他被選派到馬國,執行援外醫療任務。兩年間,張洪濤每天都要接診幾十、上百人。

    張掖市人民醫院中醫科醫生王毅曾兩次赴馬國開展醫療援助,並曾擔任東方點點長。在馬國,王毅成了全科醫生,除了要動手術的,基本什麼病都治。東方點有不少遊客,隨著中醫針灸的名氣遠揚,王毅還接診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如扭傷、急性挫傷等,中醫治療效果非常好,無形中也宣傳了中醫文化。

    像張洪濤、王毅這樣的優秀中醫,在每批醫療隊員中都十分搶眼。他們在為馬國人民祛除病痛的同時,還手把手帶教當地助手,不少馬國助手由此學會了拔罐、推拿等簡單的中醫技術,有的還憑藉這些本領開了診所。

    “我們這批醫療隊共有6名中醫,是甘肅援外醫療史上中醫隊員最多的一批。”正在馬國服務的第21批援馬醫療隊隊長淩曉文介紹。

    43年不間斷的援外醫療,在馬國樹立起中國醫生的光輝形象,也成為傳播中醫藥文化的窗口。現在,馬國上下都非常認可並接受中醫藥服務。在國內最普通不過的風油精,在馬國卻是可治療多種疾病的“萬金油”,除了防治蚊蟲叮咬外,當地人還用於胃腸痙攣疼痛、牙疼、頭疼、眩暈、汗臭、腋臭等症狀,供不應求,備受歡迎。

    2015年,省衛計委依託醫療隊所在的馬達加斯加馬義奇醫院,建立了岐黃中醫學院和岐黃中醫中心,在開展中醫藥特色醫療服務的同時,系統開展中醫藥教育和培訓工作,傳承帶教馬國臨床醫師及實習學生,使之成為中醫藥文化在馬達加斯加傳播的重要基地。

    探出一條路

    改革開放,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為甘肅中醫藥走出國門帶來了新的契機。

    2013年10月,烏克蘭岐黃中醫學院掛牌成立,這是我省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家岐黃中醫學院。省衛計委分批次組織甘肅中醫專家入駐岐黃中醫學院,舉辦中醫講座,開展中醫義診活動,為當地中醫學習者提供規範、權威的中醫藥教材和教學渠道;同時,邀請烏克蘭中醫愛好者來甘肅進修學習。此外,開設中醫中心,運用療效確切的中醫技術和中醫藥産品對外開展診療服務;建立互訪和磋商機制,優化中醫藥服務貿易海外政策環境,推動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