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文明對話”研討會:“一帶一路”拉動中拉合作逆勢增長

發佈時間:2019-09-24 09:27:54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符園園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中拉關係,文明對話,逆勢,合作夥伴關係,合作前景

“中拉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研討會期間舉行。

  “中拉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研討會期間舉行。

人民網徐州9月23日電(符園園)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顯著提高了。”被問及新中國成立70年來最大的變化時,來自烏拉圭的巴勃羅·羅維塔在參加第三屆“中拉文明對話”研討會時這樣告訴記者。

9月21至22日,以“中拉70年:相交相知與經驗共用”為主題的第三屆“中拉文明對話”研討會在江蘇徐州召開。記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中拉人文交流故事的新書《我們的記憶:中拉人文交流口述史》發佈。作為該書的參與者之一,羅維塔向記者分享了他對於70年來中國巨變的所見所感。

“中國人的吃穿住行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我們吃飯就是一個白菜,夏天的水果只有西瓜,而現在你想吃什麼都有”,羅維塔告訴記者,“出國旅遊對於現在的中國人很常見,但在以前年代是無法想像的事。”對於這些改變的原因,羅維塔歸結于中國政府的政策,“只有國家發展了,人民的生活水準才會提高。但國家的發展,並不意味著人民的生活水準一定會提高,還是得取決於政府的決策。”

羅維塔是東方深思網的創始人,他在中國生活了44年,不過,他與中國的聯繫從父親時候就開始了。當時,他父親負責將中國的一些書籍銷售到烏拉圭和周邊的拉美國家,從小他就閱讀了許多來自中國的書籍。

對於中國和拉美國家之間的交流,羅維塔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對於中拉雙方都是有利的,“比如烏拉圭把牛肉出口到中國,既給烏拉圭人民創造了新的勞動力,也為中國百姓多提供了一種選擇。而中國在烏拉圭等拉美國家的投資,是給雙方都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

回顧中拉雙方相交相知的70年,從民間往來開始,到進入各領域務實合作飛速發展的“跨越期”,如今的中拉關係呈現的是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新格局。

中國外交部拉美司司長趙本堂在研討會發表致辭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拉動中拉合作逆勢增長。2018年,中拉貿易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拉美已成為僅次於亞洲的中國海外投資第二大目的地。同時,中拉的地方、媒體、智庫、高校的交流也日益密切”。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長王榮軍介紹,2000年之前成立並存續至今的拉美研究機構僅有4家,2011年及之後成立的拉美研究機構有44家,增速迅猛。截至目前已有56家拉美研究機構(不含港澳臺地區)。

哥倫比亞駐華大使路易斯·蒙薩爾韋表示,在過去的70年裏,中國和拉丁美洲一直保持著動態的交流。以前,大多數中拉關係的研究都集中在貿易方面,如今,中拉雙方在文化、文學、學術等方面都展開了雙邊交流。“我們的目標始終是通過中拉文明對話,互學互鑒,相互了解,進一步加深中拉關係,以造福我們各國人民”。

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經濟研究生院院長賽裏奧·遠山表示,中拉之間的合作前景是積極的。中國和拉美國家經濟互補,為許多私營領域提供了投資機會,也為大學之間的科技交流提供了空間。中拉文明對話為雙方增進了解提供了平臺,也為之後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打下了基礎。

研討會期間,還揭牌成立了“中拉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該基地專注于中拉人文交流領域研究,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江蘇師範大學共建。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郭存海表示,“中拉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將專注于尋找中拉人文交流的相關者,打撈中拉人文交流的記憶,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為中拉人文交流提供政策建議,填補中拉人文交流研究的空白。

本屆“中拉文明對話”研討會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國外文局朝華出版社聯合主辦,江蘇師範大學承辦。來自中國和拉美10國的政府官員、外交官、企業家、學者、記者,以及文化傳播機構的代表共計100多人參加。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