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教授的駐村扶貧筆記

發佈時間:2019-09-16 10:55:23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張華魁、李偉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湖北,走村入戶,鄉村金教授,柳林鄉,扶貧,公祖村

  金梅(左)在湖北十堰市竹山縣柳林鄉公祖村進行入戶調查(7月16日攝)。新華社發 張華魁攝


新華社記者李偉

中秋剛過的神農架西麓,秋意正濃,到處瀰漫著豐收的喜悅。

天天住在村裏的金梅教授,儼然一個地道“老農”,正在走訪貧困戶督促生産收穫。不論走到哪兒,她的手中始終都帶著一本筆電。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金梅笑聲爽朗,作為一名大學教授,駐村扶貧期間,她一直保持著入戶調查做筆記的習慣,如今已寫下7本入戶調查筆記。

金梅教授的最新一本筆電,詳細記錄了貧困戶陶衛紅今年的産業脫貧情況:12畝煙葉種植,純收入3萬元以上;7箱採用新方法養殖的中華小蜜蜂,每箱一年可産蜜20斤,每斤能賣到70元至80元。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來算,陶衛紅家已經成功脫貧。

今年53歲的金梅,是漢江師範學院的一名副教授。研究農村社會學的她經常走村入戶開展調研,用她的話來説,進入村莊田野,有知識儲備的先天優勢。

“離開講臺到農村扶貧,調查技巧的優勢一開始有用,但是長期做農村工作,還是得有與農民打交道的熱情,得真誠,尊重每一個個體,熱心、細心、耐心。”金梅告訴記者,自2014年8月起,她來到離家300多公里外的湖北十堰市竹山縣柳林鄉公祖村,作為駐村幹部,已經幾乎走遍了村裏的每個角落。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金梅喜歡與貧困群眾面對面,進駐公祖村後,她就開始入戶走訪。但是,村上的貧困戶大多住得分散,往往不能駕車,全靠步行,加上詢問得仔細,一天下來,走不了幾戶。

在金梅最初的筆電上,記者找到了公祖村給她的第一印象:公祖村位於湖北與重慶交界處的大巴山區,海拔最高近2000米,是十堰地處最偏遠、海拔最高的村落之一,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61戶,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每次入戶的時候,我都穿顏色鮮艷的衣服,老鄉們大老遠就能看到我,知道我入戶來了。”隨著走訪次數增多,村民們慢慢熟悉了這位城裏來的女教授。

憑著這股韌勁、熱情,5年下來,金梅跟全村人都成了朋友。哪家有幾口人、因何導致貧困、主要困難是什麼,都被金梅記了下來。十萬餘字的入戶走訪筆記,記錄著她對村莊觀察的點點滴滴,也見證了這個貧瘠山村的悄然改變。

在扶貧5年多的日子裏,金梅和其他駐村幹部群策群力,公祖村的變化看得見:村裏的主導産業煙葉種植規模穩定,去年全村93戶煙葉種植戶中就有45戶貧困戶畝均收入3500元以上,鼓勵村民用科學方法養殖中華小蜜蜂,新成立了兩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60多戶貧困戶投入産業脫貧……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金梅特別重視貧困戶子女的受教育情況。一次走訪中,金梅在貧困戶熊正萬家中發現他兒子因中耳炎在家,沒有去學校,還萌生了休學的念頭。金梅趕緊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同時給他做思想工作。

半個月後,經過金梅的開導,小熊養好病,又回到了學校上課。去年高考,小夥子考上了金梅所在的學校漢江師範學院。開學報到那天,金梅特意回到學校,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領著小熊辦理報到手續,還為他購買了生活用品。

如今,金梅離退休只剩兩年時間,公祖村今年年底361戶貧困戶即將全部實現脫貧。“公祖村穩定脫貧、防返貧還有不少工作要做,我要和駐村工作隊同事們一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起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新的筆電上,金梅再次寫下錚錚誓言。

翻開金梅去年的一本筆電,記者再次找到了關於陶衛紅的記錄:38歲的陶衛紅,是家裏的頂梁柱,因患嚴重角膜炎,幾近失明,整個家庭陷入貧困。

怎麼辦?金梅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們一起幫忙牽線,去年成功在十堰市一家醫院幫他免費換了眼角膜,幫助陶衛紅重拾了産業脫貧的信心。

在陶衛紅家裏,這個憨厚的漢子告訴記者,金教授見人就先笑,天天臉上帶著笑容,每次到家都是噓寒問暖。她一點沒有城裏人的架子,進門就坐,倒水就喝,對貧困戶特別關心,像是一家人。

金梅(左)在湖北十堰市竹山縣柳林鄉公祖村進行入戶調查(8月27日攝)。新華社發(張華魁攝)

  金梅的筆電(9月10日攝)。新華社發(張華魁攝)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