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經濟“漲價潮”符合市場規律

發佈時間:2019-09-09 13:58:26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摩拜,符合市場,吐槽,市場定位,經濟形態

最近,不少北京市民發現,摩拜單車起步價已經提高至1元/15分鐘了,整體算下來還不如坐公交車便宜。除了共用單車漲價外,共用充電寶等共用産品近期也紛紛加入“漲價潮”。

一些共用經濟形態紛紛跨入“漲價時代”,無疑讓很多已經習慣於享受低價乃至免費服務的消費者在心理上感覺難以接受,乃至發出“再也不騎共用單車”“再也不用共用充電寶”的吐槽。然而,對於這樣的吐槽,這些共用經濟背後的企業並沒有過於擔心,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市場定位,也知道自己的漲價舉動其實是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符合規律的東西,必然有其合理性。

在此前共用經濟“跑馬圈地”時,無論是共用單車還是共用充電寶,使用價格都十分便宜乃至乾脆免費。這一方面是企業為了獲得客戶、搶佔市場所採取的行銷手段;另一方面,相關企業之所以能如此“大方”,是因為有各路資本源源不斷地注入。但是,資本是要求回報的,現在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等漲價,就是資本索取投資回報之時。

更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當市場結束了跑馬圈地的時代,留下的獲勝者越來越少,也就意味著共用經濟已經從“量”的階段發展到了“質”的階段。這個時候不僅消費者要求的消費體驗越來越高,而且對於已經站穩腳跟的商家企業來説,也要通過提供更好的産品、更優質的服務來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這既符合消費者利益,也符合市場發展規律。至於人們關心的漲價問題,雖然敏感,但似乎反而成了一種“副産品”。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無論是共用單車還是共用充電寶,對於它們的使用都限于特定的時間和場景,不會成為一種日常應用。比如,共用單車主要是作為一種交通接駁工具,為的是打通交通出行“最後一公里”,人們不可能天天騎共用單車上下班、買菜、辦事。又如,共用充電寶是人們忘記帶充電寶且正好手機又沒電的時候才使用,多數人平時並不會時時刻刻要租用共用充電寶。這就意味著,即便共用經濟迎來了“漲價潮”,但因為人們使用共用産品和服務的頻率、時間有限,多出來的成本也有限,並非到了不可承擔的地步。

相比之下,人們期待著這樣的情景,就是共用經濟背後的企業以合理的價格為公眾提供優質服務,公眾則根據自己的需要,該用就用,不該用也不會因為便宜就隨性用,這才符合買賣雙方的長遠利益。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