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親歷故事 見證輝煌歷程

發佈時間:2019-08-19 09:18:39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支付寶,超分子結構,插層,建議學生,一帶一路

  圖為格爾德·卡明斯基獲頒“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資料圖片

  圖為戴偉在山西省科學技術館進行科普講座時演示化學實驗。資料圖片

  圖為陽·科諾裏(後)在西北工業大學講學。資料圖片

  圖為艾格叻(左二)在泰國博仁大學帶領師生體驗太極拳。資料圖片

中國的發展速度讓我感到驚喜

(奧地利)格爾德·卡明斯基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偉大成就。中國成功使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並將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

我是奧地利與中國友誼發展的見證者。上世紀70年代初,我作為維也納大學國際法專家,專門給奧地利國民議會寫了一封信,從國際法角度闡述了奧地利和中國建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獲得了議會的重視。1971年,奧中兩國正式建交。也正是在這一年,奧地利對華友好及文化關係促進會(奧中友協)正式成立。成立48年來,奧中友協一直專注于增進兩國民間友好往來,推動兩國人民的友誼不斷發展。

1972年,我第一次訪問中國。為期四個星期的旅程讓我在廣東、河南等地留下了難忘的回憶。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3月的河南山區仍然十分寒冷。當時鄉親們的生活都不富裕,但依然堅持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我,晚上鄉親們把自家的棉被拿來給我蓋。一位老鄉請我去家裏吃飯,怕我吃不飽,盛了三大碗麵,裏面還加了雞蛋。我知道,當時雞蛋非常珍貴。

1991年,我來到山東莒南縣參加羅生特雕塑揭幕儀式。奧地利援華醫生羅生特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拯救了許多中國士兵和老百姓的生命,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忘記他。在揭幕儀式上,莒南縣的鄉親和退伍軍人排起長隊向我表達他們真摯的感激之情。

中國人民的善良淳樸,堅定了我推動奧中兩國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的決心。如今,我訪問了中國近80次,親眼目睹了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單獨或與其他人合作出版了70多本書籍,介紹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幫助奧地利及歐洲民眾更好地了解中國、讀懂中國。我也因此成為第一個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的奧地利人,我對此感到自豪。

我還惦記著河南的鄉親們。去年我在奧地利又見到了當年去過的村子的村支書,得知當年貧窮的村莊已經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水準大大提高,我倍感欣慰。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偉大成就。中國成功使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並將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我還記得上世紀70年代中國民眾攢錢購買“三大件”:手錶、自行車和縫紉機。如今我認識的中國朋友們都開上了汽車,住上了新房,用上了先進的電子設備。中國的發展速度讓我感到驚喜。

不僅如此,如今世界上很多名牌産品都是中國製造。中國各個城市都矗立著著名建築師設計的高樓大廈,旅行者乘坐著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不僅在中國,也在許多其他國家普遍使用。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的發展成就世界矚目。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今年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為亞洲乃至世界不同文明之間交流互鑒指明方向。中國向世界展示了負責任大國的風範,讓我感到振奮。

為慶祝奧中友協成立50週年,我正在撰寫一本新書,介紹奧地利與中國的故事,把自己和中國的滿滿記憶都寫進去。希望奧中兩國人民友誼萬古長青。

(作者為中國“人民友好使者”、奧地利奧中友協常務副主席,本報記者花放、黃髮紅採訪整理)

見證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氣象

(英國)戴 偉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在科研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今,中國不少重點實驗室都已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人工智慧、航空航太、生物科技、通信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不斷涌現。中國不斷改善的科研環境和人員待遇將吸引更多國內外人才加入到創新隊伍中。

少年時的我有兩大興趣,一是紛繁多彩的化學實驗,另一個就是中國。中國這個擁有眾多人口的廣袤國家令我深深著迷。

我博士畢業于牛津大學,後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任教。1987年,第二十五屆國際配位化學會議在南京召開。那是我第一次來中國,留下了溫暖的回憶。時任會議副主席陳懿教授為我悉心安排了參觀行程。所到之處,總有熱心的中國人為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杭州西湖邊上,兩位素不相識的小夥子用不甚流利的英語為我講解歷史典故的情景,令我至今難忘。

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和踏實進取,加深了我對中國的熱愛。此後,每年我都會來中國參加學術交流。每一次來,我都發現中國的面貌在變化,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因此萌生到中國工作的念頭。1996年,北京化工大學應用化學系的段雪教授向我發出了合作邀請,我便毅然辭去埃克塞特大學化學系教學委員會主席職務,加入了北京化工大學。

20多年前,中國無論是實驗室條件還是科學家待遇都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當時很多英國同行不理解我的選擇,但時間證明了一切。隨著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科研投入不斷增加,中國的科研環境得到了巨大改善。僅就北京化工大學而言,博士生的人數已從我初來時的24人增加到目前的500多人,形成了有規模的科研團隊。包括我與段雪教授長期專注的層狀及插層結構功能材料系統研究在內,我所在的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學研究已經走在國際前沿,具有國際影響力。

回想起來,我很慶倖當年決定來到中國。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洪流中,我們的科學研究得以與中國的國民經濟建設緊密聯繫。中國工業鏈條日趨完善,能將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産力,在民眾的生産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令我們充滿成就感。例如,我們實驗室研製的超分子結構紫外阻隔材料解決了瀝青耐紫外老化能力弱的世界性難題,在中國西部等紫外線輻照強烈的地區應用廣泛;插層結構功能材料中的阻燃劑則對於改善塑膠製品性能、保障安全生産不可或缺。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在科研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今,中國不少重點實驗室都已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人工智慧、航空航太、生物科技、通信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不斷涌現。中國不斷改善的科研環境和人員待遇將吸引更多國內外人才加入到創新隊伍中。

除科研外,我也專注于科普工作。8年來,我每年都前往中國各地幾十所中小學開展化學實驗,教授化學知識,在孩子們心中播撒科學的種子。

去年初,我開通了短視頻平臺的賬號,將科普實驗的視頻上傳到網上,一年多來已吸引了280多萬粉絲。我在平臺上看到,中國許多地區的農民在網上展示、出售當地土特産,由此走上致富之路。中國各類網際網路平臺飛速發展,農村地區也基本實現了全網路覆蓋,資訊基礎設施的建設為農村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中國將在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我對這一目標的實現充滿信心。

再過幾年我就要退休了,但我並不打算回英國。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團已經邀請我加入到他們的隊伍當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很高興能夠同眾多中國老科學家一道,繼續在科學傳播之路上發光發熱,繼續見證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氣象。

(作者為中國政府友誼獎、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分會主席,本報記者尚凱元採訪整理)

中國在科研領域取得長足進展

(比利時)陽·科諾裏

當時中國農民的生活雖與發達國家有差距,但基本生活條件都得以滿足,衣食住行和教育都有保障。今天,中國在科研領域取得長足進展,中國研究人員高度重視智慧財産權保護,法律法規更加成熟。

1993年,我擔任荷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電子與資訊學院的教授,從事數字圖像處理和資訊通信技術設計相關研究工作。當年9月,我和時任布魯塞爾信號與圖像學會會長馬克·阿切利受邀前往中國,在西北工業大學(以下簡稱“西工大”)講學。我們在西工大參觀了很多實驗室,同中國師生廣泛座談。我主講的內容是光計算、電腦架構及醫學成像處理。每一堂課上都擠滿了學生,他們用有限的英語害羞地向我們提問。我和馬克希望改變這種單向授課的模式,於是建議學生展示他們自己的作品。我們對這些作品提出建議和指導,學生們則充滿熱情地詢問專業知識、歐洲的大學生活情況。大家跨越了語言障礙,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課餘時間,我和馬克租了兩輛自行車深入鄉村。當地農民熱情地招呼我們去家裏做客。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中國農民的生活雖與發達國家有差距,但基本生活條件都得以滿足,衣食住行和教育都有保障。試問世界上還有哪個人口大國能做到這樣的程度?這次難忘的旅程加深了我對中國的親近感。

後來,我代表荷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與西工大簽訂了在神經計算—圖像處理與非平穩信號分析方面的合作協議。之後,兩校學生交流、教師互訪等合作陸續拉開帷幕。在網際網路技術還沒有那麼普及的時代,我們和西工大通過互通書信談合作、交換出版物,有時信件需要幾個月才能寄到。同時,我們與中國其他高校和研究所的聯繫也在不斷加強。

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我們雙方在並行計算和生物醫學工程應用、電子處理和資訊傳輸的可行替代方案、圖像與視頻編碼等領域開展聯合培養計劃。我們與陜西省語音與圖像資訊處理重點實驗室開展合作,至今已聯合培養了40多名研究生,合作發表100多篇論文。我們的技術還在研發智慧機器人上得到應用,並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比利時館作為高科技展品展出。

20多年前,中國的産業發展與學術國際交流還在起步階段,與世界接觸較少,對專利的重視程度還不夠。今天,中國在科研領域取得長足進展,中國研究人員高度重視智慧財産權保護,法律法規更加成熟。在這種趨勢下,比中兩國高校努力合作,雙向共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合作走上新臺階。

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的推動下,比中教育與科技交流日益頻繁。從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我認為其中蘊含文化交流的潛力不容小覷。“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高校合作是連接民心、交流思想、跨越障礙、增進理解的通道。

如今在荷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中國學生佔外國留學生人數的比例達到7.8%,在非歐盟國家中佔比最高。僅電子與資訊學院,就與超過25所中國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密切合作。很難想像,如今豐富多彩的交流合作都是20多年前一封封跨洋書信中討論出來的。

我獲得了中國政府友誼獎和陜西省政府“三秦友誼獎”,這些都是我1993年初到中國時未曾預料到的。回望前路,當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能夠超越我的個人學術追求,為比中更廣泛的學術合作作出貢獻,我感到非常欣慰。

(作者為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名譽教授、西北工業大學客座教授,本報駐比利時記者方瑩馨採訪整理)

中國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泰國)艾格叻

70年來,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中國走符合自身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社會實現了迅速發展,為世界矚目。中國尋求的發展,是與世界各國攜手共進,協調好外部環境的聯動發展。

1993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跟隨外公去廣東省揭陽市探親。我猶記得那裏群山圍繞,有很多低矮的平房。如今,我已去過中國十幾次。每到一個地方,我都能深切感受到中國人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是一線城市,生活在二三線城市和鄉鎮的人民也住進了新房,享受到了越來越全面的社會福利和醫療保障,公共交通工具網路日益完善,文體活動場所也越來越多。

70年來,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中國走符合自身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社會實現了迅速發展,為世界矚目,也讓我受到了強烈震撼。

雖然我在泰國出生長大,但從小就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中國地大物博,各地風土人情不盡相同,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每次去中國我都會認識一些新的朋友,和他們的接觸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

我自幼學習中國武術,武式太極拳、八極拳、八卦掌、螳螂拳都接觸過。有一次我去廣東省,偶遇了一位師出同門的太極拳練習者。交談中發現,我們的師傅居然是師兄弟,我倆一見如故成了朋友。後來我去浙江義烏時,再次偶遇這位朋友。他熱情地請我吃飯,還介紹其他朋友給我。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中國朋友的熱情讓我非常感動。

走遍中國的大城市後,我現在喜歡一個人去小城鎮旅行。在旅行中,我結識了各行各業的中國朋友,和他們的接觸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和中國人民。

我從事過很多職業,但都與中國文化密不可分。我開過中國音樂培訓中心,也教授過中國圍棋、中國武術。在學習和向泰國民眾推廣中國文化的過程中,我理解了其中蘊含的很多深刻道理。我認為,中國的發展理念著眼長遠,注重協調聯動。中國尋求的發展,是與世界各國攜手共進,協調好外部環境的聯動發展。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始終順應時代潮流,根據外部形勢的變化進行政策調整。現在,中國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維護多邊主義作出重要貢獻。

近年來,中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不斷推進民心相通。我目前擔任泰國海上絲路孔子學院(以下簡稱“海絲孔院”)的泰方院長。海絲孔院注重傳播中國語言文化,這對於增進其他國家人民對中國的了解和友誼十分重要。在海絲孔院,許多泰國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文化,豐富了精神世界,甚至改變了人生的發展方向,希望前往中國工作生活。現在孔院經常舉辦泰中文化交流活動,讓泰國民眾更加了解中國文化,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

我也是泰國博仁大學國際學生事務處主任。約有4000名中國留學生在博仁大學就讀,在國際學生群體中佔了很大的比例。我們曾在博仁大學舉辦中國文化節,向泰國學生介紹中國文化,增加中國留學生和泰國學生面對面接觸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泰中兩國青年相互學習對方的文化,在交流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共建“一帶一路”對促進泰中人民福祉意義深遠。隨著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深入,將有更多國家民眾感受到共商共建共用的好處。我相信,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未來中國人民將取得更多輝煌成就。

(作者為泰國海上絲路孔子學院泰方院長,本報駐泰國記者趙益普採訪整理)

電子信箱:rmrbgj@people.cn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