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文明互鑒的魅力

發佈時間:2019-07-15 09:02:18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方瑩馨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互鑒,牧羊女,星空,油畫,非遺

  圖為交流展現場,當地觀眾現場體驗絨繡技藝。新華社記者 潘革平攝

日前,一批別樣的“東方油畫”登陸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它們遠看色彩濃郁、層次感清晰,頗似油畫,仔細觀看可見密密匝匝、立體靈動的針腳,原來都是刺繡作品!名為上海絨繡的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令在場觀眾紛紛稱奇。

此次展覽名為《“繡”裏乾坤·上海絨繡歐洲交流展》,由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和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共同主辦,將持續到9月18日。展出的40幅作品均由上海當代絨繡大師精心製作,有的作品對西方繪畫予以再現,有的聚焦展示中國與歐洲的風景、文化等。

一針一線中,繡出了憨態可掬的大熊貓、高樓林立的陸家嘴,還有梵谷的《星空》、米勒的《牧羊女》……上海絨繡的表現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絨繡亦名絨線繡,即用彩色羊毛絨線,在特製的網眼麻布上繡制出來的工藝美術品。自20世紀40年代起,上海絨繡手工藝品開始崛起,以西洋繪畫和攝影作品為藍本,通過多種針法、技法表現,形成了上海絨繡這一獨特繡藝,將中國刺繡藝術與西方美術有機融合。

布魯塞爾市民弗朗索瓦説,欣賞這些繡品感覺就像是在看油畫一樣,作品中的大熊貓身上每一根絨毛都清晰可見,“中國非遺傳承人的技藝真是不可思議”。“一幅絨繡作品要經過一年甚至幾年才能完成,我打心裏敬佩中國藝術家們。他們將西方藝術融入中國的工藝美術中,讓我們感受到文明互鑒的魅力”。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主任葛譯友表示,來賓從中能夠感受到中國工匠精神,感受到絨繡的美感與厚重,以及與歐洲的淵源。

為了全方位展示中國非遺作品,現場迴圈播放了兩個電視片,介紹上海絨繡製作,並舉辦了“技藝背後的傳承故事”講座,非遺傳承人還手把手教觀眾製作絨繡作品。

在老師的指導下,當地市民雷雅繡出了一排花邊,她趕緊拍照留念,準備回去分享給朋友。“中國的很多非遺項目都很有趣,讓人忍不住想試一試。”雷雅告訴記者。

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曹忠明表示,上海絨繡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也是中歐文化交流的傑出代表。希望此次展覽能激發中比民眾的情感共鳴。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