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扶貧:從“拎水桶”到“修管道”

發佈時間:2018-02-09 14:42:55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陳靜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冷鏈物流,扶貧開發,網際網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 靜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資訊技術,為精準扶貧插上了資訊化翅膀,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網際網路,讓農産品通過網際網路走出鄉村,讓山溝裏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網際網路扶貧提高了資訊的精準性,提高了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參與度和獲得感——

阿里巴巴日前公佈數據稱,阿裏興農扶貧頻道累計對接13個省份,120個國家級貧困縣。每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農産品平均銷往270余個地級市,阿里巴巴還成立了脫貧基金,表示未來5年將投入100億元。京東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宣佈擔任河北阜平縣平石頭村名譽村主任,並表示“5年內讓全體村民年均收入翻10倍”。萬能WiFi鑰匙在1000所偏遠學校鋪設了免費網路,易果幫雲南紅河州銷售了1600多噸水果……網際網路公司在精準扶貧這件事上鉚足了勁。

“網際網路可以在貧困人口動態管理中進一步提高資訊的精準性,提升社會扶貧的管理服務水準,也能提高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參與度和獲得感,讓他們得到更多實惠,坐上發展快車。”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如是説。

網際網路如何在精準扶貧中“授人以漁”,將“拎水桶”變成“修管道”?

充分利用大數據——

接近資訊 遠離貧困

“點擊一下‘芒果’,就能看到雲南和廣西共有三個縣以此為特産。點擊‘柚子’,就能看到四川、湖南、湖北多個貧困縣盛産柚子。”中國人民大學資訊學院院長文繼榮向記者演示著他們為國家網信辦開發的“中國網路扶貧行動大數據分析平臺”。“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就能深入挖掘貧困縣的特産和優勢資源。”

越接近資訊,越遠離貧困。對政府管理者來説,網際網路實現的數據打通,成為精準扶貧的基礎。劉永富表示,運用網際網路技術,我國建立了全國扶貧大數據平臺,第一次實現了貧困人口的幫扶、管理到村到戶到人,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打下基礎。

對於貧困地區的用戶來説,通過基礎設施“最後一公里”,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網路服務成為打通“數字鴻溝”的關鍵。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鮑建安坦言:“釋放資訊紅利,增強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基礎設施建設是將網際網路融入精準扶貧的起點。”

國家網信辦原副主任任賢良説,目前全國有96%的行政村已經實現了寬頻接入,貧困村寬頻覆蓋率已經達到86%,農村電商有效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增收致富,全國中小學網際網路接入率從5年前的25%上升到90%,越來越多貧困地區的孩子通過網際網路學習成長。

不過,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也告訴記者,這個數字和“十三五”規劃提出的“98%行政村通寬頻,90%的貧困村能夠實現寬頻接入”仍有距離。王志勤説,從技術手段來看,目前採用光纖寬頻的比較多,但在更多偏遠和高原地區,應該考慮與無線技術結合來解決問題。此外,希望運營企業能夠針對貧困地區推出資費更為優惠的套餐,讓這些地區的用戶真正能夠用得起。

大力發展電商——

靠近市場 加速脫貧

“我們村裏的‘時光雞’和‘歲月鴨’,出售的時候不計重量,只看養殖時間。因為不計重,農戶就沒有給雞鴨吃飼料、添加劑的動力,養殖方式回歸健康,但網際網路的可追溯技術,讓消費者掃描一下二維碼就能看到是誰養的,養了多久,這樣信任感也能建立起來。”四川蒼溪縣白繹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告訴記者。

靠近市場,加速脫貧。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克服貧困地區的區位瓶頸制約,把綠色、天然、無污染的特色農産品通過網路直接銷售到市場,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這被視為貧困地區“造血”的一條有效途徑。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社會扶貧司巡視員曲天軍介紹説,國家已經明確今後3年內對有條件的832個縣實行電商進農村全覆蓋,“目前覆蓋率已經達到60%,投入資金已達到100億元”。

把農産品賣出去,並不是只靠投入資金就能解決問題,淘寶大學校長王帥坦言:“扶貧不止捐一點錢,而是要培養人才,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從內部培養起脫貧的動力,長遠地幫助貧困地區成長。”

機制的建立要依靠網際網路技術。岫雲村的“時光雞”靠二維碼保證養殖時間,京東的扶貧創新項目“京東跑步雞”則給雞戴上了“雞腳環計步器”,要求必須放養,跑到100萬步以上京東承諾當地三倍價格回購。

機制的建立更要靠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易果集團董事長張曄對此頗為感慨:“過去某個貧困縣的蘋果滯銷了,生鮮電商們就去採購,初心是好的,但投入的時間精力和産生的效益不成正比,治標不治本。滯銷和賤賣的出現,其實是生産和需求沒有良好的對接,現在需要通過種植技術提升品質,讓消費者滿意。易果甚至投資了一些上游的農業技術公司,比如萬里神農,請該公司在雲南建水搞了葡萄示範田,種植方法和農民習慣的方法大有不同,再把成熟的種植技術推廣出去。”

機制的建立還要有包括冷鏈物流等一整套支撐環境。張曄告訴記者:“生鮮産品損耗率高,過去損耗可以由傳統渠道來消化,比如超市收到了黃瓜發現有兩根壞了,自己就處理掉了,但電商意味著産品直接對接消費者,收到快遞發現有兩根壞黃瓜,消費者肯定接受不了。”一畝田副總裁高海燕則表示:“物流對農産品上行的約束性程度與電商業態選擇所産生的業務強度有關係,所以對於單一業務來説,如果直面消費者,就要形成區域品牌。此外,農産品上行也應該考慮通過電商渠道和諸如商超之類的企業對接,以整車制的物流形態降低成本。”

配置教育資源——

貼近教育 阻斷貧困

借由網際網路,貧困農村的孩子學起了芭蕾舞,拉上小提琴,理解了《千里江山圖》的美。去年年底,公益組織荷風基金會與騰訊一起發起了“青少年藝術啟發平臺”,嘗試通過線上教學方式,對貧困地區中小學開展全面的藝術教育,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郭凱天表示,騰訊基金會為這個項目捐出了2000萬元。“希望通過藝術+網際網路的線上線下互動教育方式,推動藝術教育的普及和城鄉均衡化發展。”

貼近教育,阻斷貧困。扶智是精準扶貧的治本之策。網際網路平臺能夠整合和重新配置教育資源,放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作用和價值,它一方面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另一方面也在幫助貧困地區農民接受先進的技能教育。

北京雲校大數據技術研究院院長陳正拜告訴記者,海南三沙市只有26名學生和6位老師,派優秀老師去三沙教學顯然比較困難,但現在通過雲校,不僅能請外教來上課,還能利用大數據打造老師的精準教學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在技能教育方面,由大企業主導,與商業模式緊密聯繫的網際網路教育正在生根開花。蒙牛乳業總裁盧敏放説,蒙牛針對農民推出了“牧場主大學”,其中包括專家線上講課,也包括一對一實時輔導。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2018年,蘇寧要在全國100個貧困縣落地電商扶貧實訓店。“這個模式通過屬地化公司註冊、目標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定向就業實訓、線上線下行銷技能培養、服務業務承接等方式,實現就業扶貧、培訓扶貧在當地的落地,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