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
分享到 0

肥東縣響導鄉:擦亮“桃”産業招牌 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肥東縣響導鄉持續強化黨建引領,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抓手,以發展集體産業為指引,積極開發本地優質資源稟賦,發展鄉村特色産業,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推動村集體經濟“提檔增速”。2月8日上午,安徽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長張其安帶領專家調研組蒞臨響導鄉,調研洽談“響”桃産業發展技術應用與示範合作事宜。

響導鄉現有桃園1.2萬畝,桃子年産量約1.8萬噸(畝均産量約3000斤),年産值約6000萬元(畝均産值約5000元),凈利潤約3600萬元(畝均凈利潤約3000元)。桃園流轉土地1.2萬畝,每畝流轉費350元,可以為老百姓增加土地流轉收入近420萬元。每年桃樹種植、管護、採摘的過程中用工7.2萬人次,可為本地農民增加務工收入約650萬元。

張其安教授説,響導萬畝桃園處於全省集中優勢區,通過標準化栽培、果園建設提升“響”桃品質,合力創建1-2個示範桃園。我們將通過專家現場指導和理論培訓相結合培訓新型骨幹果農,同時篩選出適宜發展的優良桃品種,進而促進桃品種結構調整,改善當前生産中存在的品種結構不合理現象,持續提供“響”桃全産業鏈科技幫扶。

該鄉黨委書記孔玲玲指出,“響”桃種植規模大,現已成為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但面臨品種類型相對比較單一的問題。希望通過同省農科院進一步深化合作,加快桃優良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桃産業發展技術應用與示範,優化調整桃産業品種結構,通過種植不同桃樹品種進行搭配,延長果樹的花期、採摘時間,提高經濟效益,進一步做大做強“響”桃這一優勢品牌,把桃産業培育成為特色更突出、品牌更響亮、效益更顯著的農業支柱産業。

響導鄉將持續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提高“響”桃知名度為抓手,進一步延伸桃産業鏈,推出桃膠新産品,增加附加值,推動桃産業發展。以花為媒,以桃為禮,繼續舉辦桃花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調動農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各方力量,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旅遊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文/陶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