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
分享到 0

績溪縣家朋鄉:放飛民俗飏燈,振興傳統文化

“磡頭放飏燈,隔壁隔塢紅彤彤”,每到春節,績溪縣家朋鄉家朋村放飏燈成為村民約定俗成的活動。站在熱鬧的人群中抬頭仰望夜空,一隻大型飏燈拖著二十四隻小燈徐徐升空,映紅了半邊天,將皚皚白雪覆蓋的山川田野照得亮亮的。飏燈順利升空,大家不禁鼓掌叫好,並在心裏默默許下心願,願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平安順遂!

磡頭飏燈已被列為宣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其製作和放飛需要經驗豐富的師傅團結協作才能完成。為傳承和發揚這項傳統文化,農曆大年三十,恰逢天降瑞雪,家朋鄉老年學校邀請了非遺傳承人教授製作飏燈。

教學現場,不少老年學員和返鄉遊子積極參與,自發帶著棉紙及竹篾等器材,打算跟著老師傅大展身手。經商議,決定製作一盞高五米寬兩米的大型飏燈。老師傅們齊心協力先將100余張棉紙用漿糊粘合成平頂圓紙箱形狀,面用鐵絲、竹篾扎製成圓形“飏燈絡”,用於置放用松明、豬油夾棉紗製成的燃料;同時,再製作象徵著24個節氣的24個小燈懸挂在大燈下,增加觀賞效果。

放飛當晚,大家在空曠的田野裏逐一點燃大小飏燈,讓大燈牽著小燈徐徐升空,提前準備好的煙花在此時同步燃放,放飛場面壯觀,瀰漫著濃烈的喜慶年味,整個夜景美極了。

除了飏燈,家朋村的磡頭老鼓、“抬花轎”等傳統民俗也已被列入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家朋鄉老年學校也充分利用文化資源開展老年教學。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瑰寶,是留住鄉愁的“記憶”,是溫暖人心的“長明燈”,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傳統文化,以文化凝聚力量,促進文化振興,助力鄉村振興!(文/周水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