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開局之年看安徽|製造邁向“智造” 競跑新賽道

11年前,半導體專家汪良恩從江蘇回到家鄉安徽池州,創辦了一家安徽安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當年的池州,尚不是安徽半導體産業的重鎮。汪良恩説,自己當時回來是抱著建設家鄉的心態。

如今,作為“頭雁”的安芯電子不再是單打獨鬥。數年間,半導體企業呼朋引伴,先後來池州經開區落戶,産業基地也形成從IC設計、晶圓製造到智慧應用的全産業鏈體系。

高精尖企業落戶成群、高科技含量産業鏈抱團紮根、從“傳統製造”向“科技智造”轉型,這是安徽製造業的蝶變,也是安徽發展理念之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

1月1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長王清憲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安徽“智造”為高品質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

誰讓安徽製造“跑”了起來?

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給安徽汽車産業當“紅娘”的故事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2020年,蔚來安徽生産基地落成後,在國內不同場合,李斌自發承擔起安徽非官方招商顧問的角色。一次汽車行業大會上,同是安徽老鄉的比亞迪董事長、總裁王傳福拉住李斌,問道:“你在安徽到底怎麼樣?”

李斌把安徽的營商環境跟王傳福説了後,又圍繞公司效率提升和經營改善簡要説了幾個數字,王傳福心裏有數了。

2021年8月,比亞迪在合肥的園區正式破土動工。從簽約到開工,僅用了42天。短短10個月後,比亞迪合肥項目第一台整車順利下線。

顯然,這是企業期待的“安徽速度”,這種速度也助力安徽製造業駛入發展快車道。在安徽製造“跑”起來的過程中,“鏈”的作用被充分發揮。

“鏈”,意味著産業集群。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安徽已“形成産業鏈招商主形態”。近年來,圍繞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網聯汽車、人工智慧、新能源、新材料和綠色食品製造等十大新興産業,安徽逐一編織産業鏈圖譜和“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路線圖,並分別成立“産業專班”,專班由省領導牽頭擔當“鏈長”,把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專家學者、社會基金聚到一起,共同研究産業發展中的問題。

多了個“鏈長”,區別有多大?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和平坦言,“鏈長”經常圍繞行業堵點、難點問題召開協調會議,曾經企業跑三五個部門才能協調的問題,如今“鏈長”召集一個會就解決了,企業等待成本大大降低。“這就是在建立有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場”。

除了“鏈長”,還有“鏈主”。各條産業鏈中,龍頭企業被稱為“鏈主”,他們自發地撮合、吸引上下游企業到安徽發展。作為最熟悉行業動態、了解市場規律的群體,“鏈主”的意見建議也備受“鏈長”重視和尊重。

“鏈長”“鏈主”良性互動下,企業聲音和市場動態直接傳遞到政府決策層,政府制訂政策時更有的放矢。安徽逐漸完成“邀企業來”到“企業要來”的華麗轉身。龍頭企業帶動産業,産業帶動産業集群,政府與企業攜手共舞,安徽製造業一路快跑成為必然結果。

跑得快,更要跑得遠

以製造業命名的國際級盛會——世界製造業大會,如今在安徽已連續舉辦了五屆。每次大會的舉辦都吸引了世界目光。僅去年,2022世界製造業大會就完成集中簽約項目567項,預計實現總投資3794億元。

程浩慶是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合肥分中心的工作人員,大會期間,他每天都要到展廳走走看看。展廳內一批帶有安徽基因的“黑科技”吸引了他的目光:“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SAR衛星、大有時空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戰鴻載人固定翼“空中應急指揮機”、銅銦鎵硒發電玻璃飾面構件……這些新産品、新技術、新應用在安徽的落地生根,讓程浩慶驚嘆於安徽製造業發展之快,發展之新。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9.6%,全球10%的筆記型電腦、20%的液晶顯示屏全都來自安徽。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超50%,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一組數字直觀展現了安徽製造業在全球和全國製造業格局中的地位。

不再圍繞煤銅鋼等資源型“銅墻鐵壁”,也不再依賴生産洗衣機電冰箱等“白色家電”,如今“芯屏汽合”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正成為安徽製造業的新標簽。

用“工業網際網路”升級傳統工廠,是安徽製造業的最新打法。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銅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儲松潮尤其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加快建設”的相關要求。在他看來,安徽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正在逐漸走向成熟,“有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支撐,曾經有色、水泥、發電、鋼鐵、化工等傳統産業,可以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實現深度融合,促進製造業提質增效,實現綠色安全發展。”

科技創新,為安徽製造業實現轉型提供強力支撐,更是助力安徽製造跑得快、跑得穩、跑得遠的關鍵變數。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安徽省共有19家企業入選全國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而在2022年裏,安徽一年就新增“小巨人”企業256家,省內“小巨人”企業總數位居全國第7位。企業的創新活力也在持續迸發,過去一年裏,又有近390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在安徽誕生。

“安徽製造業能實現快速突破,我並不感到意外。”拿到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後,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鳳凰濾清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登宇第一時間審讀了報告中關於“加快推進三次産業高品質協同發展”的內容。陳登宇興奮地説:“安徽尤其重視對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培育,近年來更是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扶持力度,這為企業以後專業賽道上越跑越遠奠定了基礎。”

從製造到“智造”,這是安徽長期以來尊重科技、重視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好回報。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的過程,也是安徽利用科技創新優勢不斷為産業賦能的過程。

陳登宇形象地將“製造業發展”與“跑步”這項運動進行比較,“機遇來了,就必須用足力氣進行百米衝刺;進入發展穩定期,就要把握節奏、自我調整,像跑馬拉松一樣,為下一個直線和彎道做好準備。”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持續深入,安徽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程將不斷提速。有理由相信,安徽製造將在新賽道上繼續跑出新成績,迸發新動能,賽出新輝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