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記者近日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安徽省近年來拓展覆蓋城市、城鎮、鄉村、工業園區四位一體的監測廣度和深度,基本建成覆蓋大氣、水、土壤、噪聲、生態、輻射等各類環境要素的監測網路。
水環境監測方面,我省以科學評價水環境品質為核心,聚焦大江大河保護,圍繞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共設置地表水國省控斷面533個,實現全省三大流域(長江、淮河、新安江)和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監測全覆蓋。飲用水安全監測上,所有縣級及以上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建設自動監測站共有155個。
大氣和聲環境監測方面,聚焦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和預警預報,確定國控空氣監測點位77個、省控128個,實現每個縣(市、區)至少兩個空氣站的常規監測全覆蓋。省生態環境廳在16個地級市均開展了揮發性有機物和細顆粒物監測,並建設組分自動站,實現組分監測全覆蓋;對全省32個涉揮發性有機物省級以上開發區和38家化工園區部署開展專項監測;布設了400余個地方鄉鎮空氣品質監測站點;在16個地級市按照聲環境功能區設置監測點位153個。
土壤監測方面,堅持守底線、防風險、保安全,緊盯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確定國家土壤環境品質基礎點位和背景點位共804個,省級風險監控點位413個,地下水環境品質考核點位102個,每年組織開展例行監測;組織960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定期開展周邊土壤及地下水監測,動態掌握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狀況。
輻射環境監測方面,關注輻射環境品質,監控重點輻射源,全省設置17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59個水體放射性指標監測點、59個陸地輻射監測點、16個土壤放射性指標監測點和16個電磁環境監測點,同時對重要核技術利用企業、伴生放射性礦企業、大型電磁輻射設施等重點輻射源進行監測,確保輻射源和輻射環境安全。
污染源監測方面,省生態環境廳持續加強對重點排污單位和入河排污口監管,推動全省1萬餘家排污許可發證企業依法開展自行監測,推進2750家重點排污單位安裝、聯網自動監控設備,建設非現場監管執法體系;組織對已核發排污許可證的企業及入河排污口、涉重金屬行業企業相關堆場、尾礦庫等開展執法監測;疫情期間,積極組織全省大型醫院及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開展自行監測。
生態品質監測方面,目前主要以濕地和森林兩類生態系統為重點,選取巢湖湖區和黃山風景區,對陸地植物群落、湖泊生物群落、環境要素和景觀格局開展常態化監測,動態掌握生態品質變化情況。每年組織對15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環境品質開展監測和評價,採用自然生態指標和環境狀況指標,綜合計算縣域生態環境品質及年際變化,推動地方政府加強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維護國家和地區生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