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體
分享到 0

來安縣:大學生返鄉創業 助力“鄉村皖美振興”

近日,滁州市來安縣新安鎮農經站來到該縣新安鎮黃壩村黃本慶家庭農場查看縣級示範家庭農場申報工作,見到黃本慶的時候,這位來安縣職業農民模範、安徽省青年農場主榮譽稱號獲得者正帶著草帽和農場的工人一塊進行插秧,時不時還發出幾聲爽朗的笑聲。

“兒時,父親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什麼時候能過得像城裏人一樣啊?令我刻骨銘心,我學農的目的就是要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帶動鄉親們致富奔小康,實現父輩的夢想。”返鄉創業的大學畢業生黃本慶説。2009年,黃本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湖北省高校華中農業大學,在2013年他放棄了在首都優越的職業生涯,回到家鄉來安縣新安鎮開始了自己的逐夢之旅。

由於缺乏資金和經驗,黃本慶從傳統農業著手做起。他利用幾年的積蓄和向銀行貸款的12萬元,流轉了200畝土地,改造了農田,修繕了道路,架設了電路……一切都朝著他規劃的方向推進。但巨大的投入,讓他的資金難以為繼,加上水稻田出現的草害、缺苗、缺水、分蘗不夠等一系列問題,將他的創業計劃擊碎。

“萬事開頭難,我堅信只要我不斷學習新技術,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調整思路,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黃本慶説。他上網查閱資料,向自己的大學老師諮詢,向縣農技部門求教,每天在田間地頭查看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逐漸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2018年,他種植的水稻産量從以前的1000斤增加到1200斤,小麥産量從以前的500斤增加到現在八九百斤,帶動周邊10余戶群眾就業,其中4戶是脫貧戶。

現如今,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黃本慶已經成為種植能手,農場規模也從200畝擴大到了400余畝。同時也意識到,傳統農業很難做大做強,要想有更大的發展就必須另辟蹊徑,發展現代農業。他堅持生態種植經營理念,改變傳統單一的種植模式,在原有水稻、小麥種植的基礎上進行油菜、茭白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利用低窪田嘗試稻蝦共養模式,增加了稻田的附加值,使原來只能種植一季水稻的低窪田增加了收益。

看著農場一天天變好,黃本慶的父親心裏滿是成就感:“剛開始把農場交給他我還不放心,怕他經營不好。剛回來時,他白天一整天就在地裏捯飭不停,一到晚上抱著書一看就是半夜,如今看來算是開了個好頭,希望他能學以致用,帶領工人在農場這片土地上幹點成績出來!”(文/童飛、丁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