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分享到 0

規劃出臺 安徽將加大發展氫能産業力度

氫能發電、氫能汽車、氫能電池……綠色氫能逐步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和産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未來,安徽將加大發展氫能産業力度,促進氫能産業規模化、商業化發展。近日,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印發《安徽省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30年,力爭氫燃料電池系統産能超過30000台/年,氫燃料電池整車産能超過20000輛/年,氫能産業總産值達到1200億元。

創新攻堅 破技術“瓶頸”降使用成本

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我們開上了純電動汽車,但充電較慢、續航焦慮也困擾著車主。有沒有一種能源既低碳環保,又充能方便,還有長續航的功能呢?氫能源汽車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氫能是一種來源廣泛、清潔無碳、靈活高效、應用場景豐富的二次能源,也是推動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理想媒介。然而,從短期看,技術不夠成熟、價格昂貴是短板。要突破技術和成本的瓶頸,就要大力創新,發展氫能産業。

《規劃》提出,要以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為突破口,推動重點企業和科研機構聯合研發攻關,加快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技術、標準和品牌,降低氫能應用成本;加快氫能多領域多場景示範推廣應用,加速加氫基礎設施佈局建設,促進氫能産業規模化、商業化發展。

如何實現技術突破?根據《規劃》,我省將發揮創新和産業優勢,加快氫能産業領域創新平臺建設,吸引集聚一批高水準人才團隊,集中力量在氫製備、氫儲運、氫加注以及氫應用等領域實現突破。

比如,在氫儲運領域,攻關氫氣高壓存儲技術,開發70兆帕及以上高壓存儲材料與儲氫罐設備;在氫加注領域,加強加氫站關鍵設備研發力度,探索降低加氫站建設和運營成本的有效路徑,依託成熟加油站體系探索建設“油電氫氣”一體化加氫站;在氫應用領域,將重點開展氫燃料電池研發和産業化,研發高性能、低成本的氫燃料電池客車、轎車、重卡及專用車等。

“鏈”上發力 培育特色鮮明的氫能産業鏈

培育産業鏈,是發展氫能産業的重點。《規劃》專門提出實施産業鏈條培育工程,打造一條完善的氫能産業鏈。

制氫和用氫是産業鏈的關鍵環節,圍繞這些關鍵領域,我省將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工業副産制氫、清潔煤制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燃料電池汽車等細分領域發展。積極發展儲(運)氫、加氫裝備産業,完善配套基礎設施體系,打造涵蓋氫能生産、儲運、加注、應用等各環節的全産業鏈條。

針對各市發展氫能明確主攻方向。比如在淮南、淮北、宿州、蚌埠等光伏、風電發展條件較好的地區,推進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的示範,並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在馬鞍山、阜陽、安慶等鋼鐵、有色、化工産業聚集地區,因地制宜地發展工業副産制氫産業;在合肥、蕪湖等地區,重點進行燃料電池整車的研發和生産,以發展燃料電池公交車、客車、重卡、物流車為主,兼顧發展燃料電池轎車、叉車、專用車等。

聚焦一條氫能産業鏈,促進鏈條的延伸與擴展,實現延鏈、補鏈、強鏈。《規劃》中提到,我省將圍繞“製備、儲運、加注、應用”等環節,吸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支援優勢企業以相互持股、戰略聯盟等各種方式實現強強聯合,通過整合上下游産業要素,推動産業鏈從研發、生産、應用到服務延伸發展,加速推動氫能産業關鍵裝備的本地化生産。同時,促進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在醫療、網際網路、無人機等領域的延伸發展。

示範應用 氫燃料汽車正在駛來

新能源産業發展的關鍵終端在於推廣和應用。圍繞氫能應用,《規劃》提出實施“示範應用推進工程”,讓氫能真正走進我們的生産生活。

比如在燃料電池領域,我省將支援合肥、蕪湖、六安、阜陽等地區,開展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計程車、物流車等示範運營;在銅陵、蕪湖、馬鞍山、六安、淮南、蚌埠等沿江、沿淮城市,開展氫燃料電池船舶示範應用,開拓船用氫燃料電池市場空間;支援燃料電池分佈式發電、智慧化家用和公共建築用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等示範應用項目,鼓勵探索利用氫燃料電池作為通信基站、醫療及公共事業部門等的備用電源。

在工業領域,將探索氫能在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等行業作為高品質原料的應用,開展氫能行業耦合利用示範,帶動相關傳統行業不斷轉型升級,有效降低工業領域化石能源消耗,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綠色發展水準。

氫能安全性怎麼樣?會不會爆炸?面對新鮮事物,公眾會有這樣的顧慮。《規劃》提出用“科普+宣傳”的辦法來加強推廣,通過舉辦宣傳教育及培訓活動、氫能知識講座,介紹、推廣氫能産品、氫能開發利用技術與方法,提高公眾對氫能的認知度和認同感。

《規劃》也描繪了未來十幾年內的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目標。其中提出,力爭到2025年,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氫的純化與分離、儲氫裝備及材料、燃料電池電堆及核心零部件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建成10個以上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到2030年,力爭燃料電池系統産能超過30000台/年,燃料電池整車産能超過20000輛/年,加氫站(包括合建站)數量超過120座,氫能産業總産值達到1200億元;到2035年,形成創新能力強、産業化水準高、配套設施完善、示範應用領先的氫能産業體系,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氫能産業發展示範區和集聚發展高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