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
分享到 0

歙縣深渡鎮:“徽州鄉風評理堂”開鄉村善治新路

徽州被稱為“禮儀之邦”,“以禮待人”一直是徽州的基本屬性和優秀傳統文化,也是鄉村自治治理的必要前提,徽州禮儀本身就內秉法治與法度的精神,遵循禮法兼治的基本原則。自古以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難免會有各種矛盾、糾紛,問題不在於社會是否存在矛盾和糾紛,而在於這些矛盾的解決方式和糾紛的處理方法。對此,歙縣深渡鎮大茂社區的“徽州鄉風評理堂”就結合古徽州社會宗族調解的治理模式,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樣板,不僅將古徽州文化與現代化治理相結合,而且很好地傳承了古徽州文化,是在鄉村善治的背景下提出的創新舉措,已成為傳承古徽州人謙和禮讓文化底蘊的平臺,成為“借古人之哲思,解今人之困惑”的鄉村善治新路。

匯聚多方調解力量,讓糾紛調解更加多元。2022年5月,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上調解會在深渡鎮大茂社區“徽州鄉風評理堂”召開。“剛接到這調解時,我們都有些束手無策,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工傷賠償案件,它的索賠金額高達40余萬元,同時又跨安徽、浙江兩省,無法做到面對面溝通調解,這在疫情反覆大背景下的難度更是顯而易見。”大茂社區黨總支書記姚順武如是説。在了解事故情況、認定責任後,評理堂成員聯合公安、法院經過多次線上溝通,擺事實、講道理、搬法律,工人一方自知缺乏安全意識需承擔一定責任,最終接受調解,用工方于當天下午便結清商定的賠償款13萬2000元。這是“徽州鄉風評理堂”自2020年成立以來第一起通過線上平臺成功調解的案件,不僅為評理員調解創新了方式,讓評理堂逐漸形成“人大代表+綜治、法院、檢察、公安、司法行政”的“1+5”工作新格局,也讓群眾的利益得到了切實保障。

組建標準鄉賢隊伍,讓糾紛化解更加民主。徽州鄉風評理堂由一正兩副理事與四位成員共六人組成,他們均是在深渡鎮大茂社區各自然村中遴選出的公認的品德高尚且有較高威望的鄉賢,具備調解矛盾糾紛的技能,也擁有做思想工作的基礎,不僅熟悉村民的性格脾氣,也對各村情況瞭如指掌。他們無疑能夠充分發揮自身親緣、地緣、人緣的優勢,對村民進行感化和教育,同時還能夠借助個人影響力和公信力正向引導鄉村風氣。例如副理事張太根在處理家庭糾紛上獨具特色,擅於以倫理道德、孝親敬長和家風傳承、教育後代為切入點,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同時讓年輕人獲得啟發;評理員吳順旺作為生産隊隊長,憑藉個人廣泛影響力在解決工程隊和群眾矛盾糾紛時大顯身手。六位評理員作為“好人、能人、熱心人”,在解決婚姻家庭矛盾、宅基地矛盾、涉旅糾紛、經濟糾紛時各顯神通,深得村民的尊重和敬仰,他們真正做到了在新時代有新作為,真正做到對村民有求必應,解決糾紛真心真情。

延伸創新評議機制,讓糾紛化解更具活力。徽州鄉風評理堂注重村民自治,講究民主決策,做實黨建引領信用村鄉村文明評議,創新推出了“戶主會”機制。從支部提議到召集區域戶主,讓群眾討論決策,最終由群眾自己做出選擇題,不僅深度激發了村民當家作主的熱情,發揚了主人翁精神,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村黨組織領導下的全過程基層民主自治模式。2021年朱家塢枇杷園進園道路項目開展初期,村民就因項目實施無徵地費、各戶徵地多少不均衡而産生爭論。評理員講法理、講道理、講情理,對涉及的40余戶農戶到府溝通意願,召開戶主會集體討論,提出要考慮長遠利益,最終經各戶主表決同意,將涉及4畝多土地無償捐出修建進園道路,節約了徵地資金20余萬元。“戶主會”機制的設立延伸了徽州鄉風評理堂模式,為村民提出意見訴求、解決矛盾糾紛完善了平臺與渠道,為鄉村文明評議、審議、復議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有效激發了民主活力,促進村民自治,實現了鄉村善治。

言之高下在於理,道無古今惟其時。鄉賢作為鄉風文明的踐行者、鄉村和諧的維護者,入駐徽州鄉風評理堂,讓之前的“社區書記一張嘴講道理”變為“多張嘴化解問題”,讓評理堂成為矛盾糾紛的調處室、群眾説理的大講堂,不僅搭建起了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切實做到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依法治人,更使大量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文/張文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