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分享到 0

經濟強的創新安徽 | 創新驅動,塑造發展新優勢

連日來,安徽省科技戰線廣大幹部、科技工作者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紛紛表示要始終把創新擺在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核心地位,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安徽高品質跨越式發展增添強勁動能。

強化創新平臺體系建設

培育壯大戰略科技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佈局,形成國家實驗室體系”。

省科技廳創新基地建設處副處長陳旭應表示,將對標我省高品質發展需求,強化統籌規劃,重塑梯次佈局、定位清晰、功能完善的安徽特色創新平臺體系,形成支撐服務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安徽高品質跨越式發展的體系化力量。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在深空探測、新能源、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等領域爭創國家實驗室,支援優勢單位爭創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等“國字號”平臺。推進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支援企業和高校院所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促進産學研深度融合。聚焦十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重點領域,支援行業領軍或龍頭企業牽頭,聯合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和高校院所組建省産業研究院,打造集産業規劃、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和技術服務於一體的産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

合肥高新區歷經30多年的發展,探索出了一條“科學—技術—創新—産業”的內生發展之路,在新一代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等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和産業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中國聲谷量子中心”的園區品牌,在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中連續8年位居前10名。

“我們要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合肥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宋道軍介紹,高新區將實施“戰略科技引領”行動,加快建設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和科大矽谷核心區,充分發揮合肥國家實驗室的引領作用,持續強化中國科大高新校區、深空探測實驗室、合肥離子醫學中心和國家級新型研發平臺等戰略科技力量。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打贏核心技術攻堅戰

11月4日,在強磁場科學中心“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中央控制大廳,副研究員房震正在查看水冷磁體線圈的核心組件——比特片。

今年33歲的房震是強磁場科學中心“高場磁體技術青年創新突擊隊”隊長,他帶領的這支隊伍由裝置的各系統青年科研骨幹組成,平均年齡只有35歲。就在今年8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其混合磁體産生了45.22特斯拉(T)的穩態磁場,相當於地球磁場的90多萬倍。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讓團隊深受激勵。”房震告訴記者,他們接下來將以奮鬥和傳承為關鍵詞,繼續深耕基礎研究,強化協同創新,為裝置性能進一步提升做好核心技術儲備。“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把原創性基礎研究做深、做足、做紮實,用實際行動為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房震説。

省科技廳高新技術處副處長史洪強表示,將聚焦“最緊急、最急迫”的問題,在項目統籌上,堅持由企業出題,凝練科技攻關項目,確保凝練出“真問題”,形成“真榜單”;在項目遴選上,堅持目標導向,將項目成果産業化績效作為立項重要考量指標;在過程管理上,滾動編制“倒逼”“引領”“替代”“轉化”等清單,圍繞清單,實行閉環管理;在項目主體上,發揮企業出題者、答題人、閱卷人作用,重大項目主要由企業牽頭承擔;在支援方式上,綜合採用公開競爭、定向委託、“揭榜挂帥”等方式支援,聚焦“真問題”“真榜單”,集中資金予以重點支援。

位於合肥高新區的國儀量子致力於為全球範圍內企業、政府、研究機構提供一流科研服務,以量子精密測量儀器為代表的産品已經交付到海內外數百家客戶。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國儀量子董事長賀羽深受鼓舞,倍感振奮。“我們將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量子精密測量與高端科學儀器的研製中,以匠心打造自主科學儀器品牌,為科技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

“二十大報告中關於科技創新的論述,對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發出了動員令,更加堅定了我們潛心研究、集智攻關的信心和決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説,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合肥研究院緊緊圍繞“四個率先”和“兩加快一努力”目標要求,聚焦原始科技創新的主責主業,持續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時發揮中科院駐皖機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推進中科院各方要素向安徽、合肥匯聚。

目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在皖踐行科技創新改革取得實效,打造了“成果轉移轉化平臺+産業關鍵技術研發平臺+兩鏈融合産業育成平臺”的多元化、全鏈條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建成了若干有影響的國家級平臺。合肥創新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三年間,合肥創新院累計引入高層次創業團隊100多個,孵化培育企業超過300家,累計營收超過20億元,累計稅收超過5000萬元,實現了從市級、省級到國家級孵化平臺的跨越,入選國家發改委的全創改百佳案例,成為院地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的可複製模式。“我們將繼續堅守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的使命定位,以建設世界一流的綜合性科研機構為目標,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面向未來,劉建國信心滿滿。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準。“我們將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加強企業主導的産學研合作,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建設。”省科技廳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處四級調研員劉沛沛表示,將構建以産業研究院為主體的企業創新平臺體系,建設科技成果中試基地、科技成果産業化基地,推進應用場景創新和示範,吸引集聚省外高水準創新資源,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

同時,強化科技成果對接交易,依託“羚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研發資源與企業需求精準高效對接,大力發展技術轉移機構,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商學院,搭建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交流互動融合平臺,常態化開展中國(安徽)科交會,推動企業與高校需求對接;建立天使投資基金群,完善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省種子投資基金,設立雛鷹計劃專項基金、新型研發機構專項基金,支援“投早投小投科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