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每天中午都到這裡來吃午餐,兩葷兩素一湯的午餐,我們吃得很滿足。”91歲的張南松老人對這所新開的池州市貴池區涓橋鎮涓橋村老年食堂很滿意。
9月24日上午,張南松在貴池區涓橋鎮涓橋村養老服務站的廣場上觀看戲劇演出,臨近中午,老人起身前往身後的老年食堂用餐。
讓老人吃上“暖心飯”“放心飯”
小飯碗裏裝著大民生。老年助餐服務有助於解決居家老年人最現實、最迫切的“熱飯”難題。
每到中午11點半,老年食堂內,在志願者的引導下,老人們有序排隊、打飯並就餐。每日兩葷兩素一湯的午餐,口感清淡,營養均衡,老人們吃得放心。
涓橋村老年食堂的服務對象主要為涓橋村全村及周邊村居有就餐需求老人,70歲以下老人每餐10元、70歲以上老人每餐5元、80歲以上老人每餐4元。
熱騰騰的飯菜香和老人們愉快的聊天聲,在八十余平方米的老年食堂中增添了歡樂和祥和的氛圍,涓橋村黨總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震介紹道,目前老年食堂每天就餐人數為40至50人左右。
切實辦好民生“食”事,解決老年群體用餐難題。綜合考慮老年人實際情況,涓橋村老年食堂還積極與中國電信合作開發了微信點餐小程式並配套刷卡機器,方便子女們為父母訂餐和飯卡充值,老人可憑飯卡直接購買午餐,即使不會使用智慧手機的老人也可以吃上“暖心飯”。此外,用餐老人的子女們還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式查看第二日功能表。
王震表示:“下一步,我們將規劃送餐服務,爭取涓橋村全村及周邊村居全覆蓋,讓每一位有需求的老人都能吃上可口的飯菜。”
實施老年助餐行動,是安徽省十大暖民心行動之一。涓橋鎮黨委政府立足本鎮實際,在市、區民政局的指導下,利用原涓橋村小學閒置校舍進行改造,建設集村級養老服務站和老年食堂功能為一體的“養老服務站+助餐”服務模式。
截至今年8月,貴池區已建成運營城市老年食堂(助餐點)45個,農村老年食堂(助餐點)已建成37個,全區共計開展助餐服務8300人次。
課後服務讓家長更“安心”
輪滑、冰壺、創意美術,航模、麥博思考力等眾多個性化課程的開設,使得池州市貴池區人民路小學同學們的課後時光精彩紛呈。
9月22日下午,三年級的冰壺體驗課正在進行,同學們依次排隊,手扶球把,單膝跪地,發力助推,冰壺便被投擲出去。
三年級6班的徐子涵説道:“過年的時候觀看冬奧會比賽,知道了冰壺項目,我覺得很酷、很好玩,於是我就報名參加了。”體育老師王先峰老師介紹道,學生們在冰壺課上不僅可以學習相關體育技能,還能收穫樂趣,培養學生不畏艱難的精神。
人民路小學後服務工作從家長需求和學生個性出發,從學校特色和學生全面發展出發,以在“五育自然”的課程中培育“五靈”少年為課後服務工作目標,積極做好託管服務的好“管家”和個性化服務的好“專家”。“孩子在學校中積極培養愛好,我們也可以放心把孩子留在學校裏,等到下班時間再來接孩子,課後延時服務達到了兩全其美的效果。”二年級學生家長劉文琳表示。
落實“雙減”政策,託管服務“減負提質”。在託管服務中,人民路小學採取任課老師課時負責制,由各班級語、數、英老師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學情,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業指導、閱讀指導和輔導答疑等,幫助同學們在校完成課時作業,減輕學生課後作業負擔。
用課後服務的“加法”補充學生負擔的“減法”。個性化服務則是以開展社團活動為主,活動涵蓋體育、藝術、自然、科技、勞動等各方面,注重跨學科融合,生活與實踐相結合。輪滑、冰壺等體育類頗受同學們歡迎,新開設的滾鐵環、扔飛碟、滾陀螺課程也獲得同學們廣泛認可。創意美術,航模、麥博思考力等科技創新課程,茶藝、綠植培植等勞動課程也各有其特色。
學校操場上,也建設了專門的輪滑跑道,輪滑班的孩子們在跑道上快速馳騁,低頭俯身、降低重心,孩子們認真地跟著老師學習滑行。
“孩子很喜歡輪滑,輪滑課對他來説是一個放鬆的好機會,他常和我説,上輪滑課有一種自由的感覺。”四年級朱潤東的媽媽王銀燕説道。據了解,朱潤東從一年級開始參加學校的輪滑課程,目前已陸續參加省級比賽。
據了解,為檢驗個性化課程的收穫,人民路小學制定考核方案,通過過程性考核,與期末展演相結合的品質考核方式,促進課後服務管理和品質不斷提升。
貴池區于2021年秋季學期全面開展課後服務,將課後服務行為融入“五項管理”,並作為“五大行動”重要推手之一。區各義務教育學校統籌學校優勢資源,堅持公益屬性原則,以“一校一案”的策略,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課後服務具體實施方案,全面推行課後服務“5+2”模式,解決廣大家長的“急、難、愁、盼”等熱點焦點問題。
貴池區義務教育學校74所已全部開展了課後服務,截至2022年2月,在校學生參與率95.2%、在校教師參與率93.7%,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100%全覆蓋、有需求的學生100%全覆蓋。
心繫“萬家燈火”、情牽“柴米油鹽”,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貴池區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解決實際問題,認認真真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向全區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文/張瑞,圖/池州市貴池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