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新聞發佈會在合肥舉行

9月19日下午,2022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新聞發佈會在合肥舉行。據悉,本次展演周由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指導,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安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將於9月26日在安慶市舉行。根據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本次展演周採取“線上+線下”、線上為主的方式,對活動規模進行了壓減、對演出形式進行了調整,展演周10項主要活動分為三種形式舉行。

10項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本次展演周充分汲取歷屆藝術節、展演周的經驗做法,圍繞“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時代”主線,10項主要活動分為三種形式舉行。

一是重點舉行開幕式主題文藝演出。9月26日下午3點,在安慶市黃梅戲藝術中心舉行展演周開幕式,演出《鳳鳴聲聲、梅花朵朵——“喜迎二十大”黃梅戲經典演唱會》。展演周開幕式主題文藝演出由安徽再芬黃梅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聯袂中央電視臺有關節目組承辦,以“傳承經典、守正創新”為主題,邀請全國黃梅戲梅花獎獲得者匯聚安慶,共同致敬嚴鳳英、王少舫等黃梅戲先輩大師。通過戲曲名家、優秀青年演員、少年兒童的經典傳唱,展現黃梅戲薪火相傳的非凡歷程和最新成果,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二是突出雲上展演展播展覽。“喜迎二十大”黃梅戲優秀劇目展演、黃梅戲小戲暨地方戲曲展演、黃梅戲校園課間操展演、黃梅戲廣場舞展演、“跟著名家唱黃梅”網路模倣秀、民間工藝黃梅戲主題展等6項展演周主體活動進行雲上展演展播展覽。其中,“喜迎二十大”黃梅戲優秀劇目展播,共有省內11家黃梅戲劇團15台優秀黃梅戲大戲進行線上展演,這些作品線上演播時間為9月27日—10月7日。黃梅戲小戲展演共有全市文藝團體圍繞鄉村振興、移風易俗、法治宣傳等主題,創作的23部黃梅小戲摺子戲參加;地方戲曲展演共有岳西高腔、潛山彈腔、宿松文南詞、太湖曲子戲、懷寧懷腔、望江龍腔等4個瀕危劇種和2個戲曲聲腔共10個作品參加;這些作品分成3場進行演播,線上演播時間為9月28日—30日。安慶市黃梅戲校園課間操展演和黃梅戲廣場舞展演均完成了基層展演,市級集中展演線上演播時間為10月1日-2日。“跟著名家唱黃梅”網路模倣秀已于9月16日啟動,首個教唱嘉賓是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吳美蓮,活動旨在進一步促進黃梅戲的網路傳播傳唱,提高戲迷表演水準,培育年輕受眾,推動年輕人成為戲曲傳播的主力軍,“十佳”網路模倣秀將於10月7日揭曉。安慶民間工藝黃梅戲主題展組織全市非遺傳承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創作體現黃梅戲元素和主題的剪紙、烙畫、雪木畫、挑花、蛋雕等民間工藝作品,展示黃梅戲經典劇目、著名唱段、代表人物、紅色故事相關的特色民間工藝品。該展覽採取線上線下同步、線上為主的方式,9月27日-10月在網路和安慶市美術館同步展出。

三是適時精彩呈現部分線下活動。長三角地區戲曲展演、“宜城清風·黃梅頌廉”廉潔文化戲曲展演、第六屆“京黃故里”石牌戲會(“走進美麗鄉村”戲曲巡演)等3項展演活動和其他優秀黃梅戲大戲、小戲線下展演將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文藝宣傳中適時開展。

“雲上之約”讓市民樂享文化生活

本次展演周充分運用網路平臺,堅持藝術為民,致力文化共用,創新展演形式,著力打造“安全、精彩、共用”的雲端展演周。

一是安全。安慶市疫防辦對是否具備舉辦黃梅戲展演周進行了多次疫情風險評估。按要求制定專門的展演周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省外來人查驗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開展一次落地檢,落實3天2檢。

二是精彩。展演周的重頭戲——優秀黃梅戲劇目展演儘管轉為線上演播,但劇目經過精挑細選,內容依舊精彩紛呈。這些展演劇目既有黃梅戲《女駙馬》《小辭店》等經典劇目,也有黃梅戲《不朽的驕楊》《太陽山上》《新四軍母親》《挑山女人》等近年新創新編的現實題材劇目,還有入選全省戲劇孵化計劃的黃梅戲雜技劇《七夕情緣》,非常值得觀看。

三是共用。展演週期間,特邀安慶籍知名企業家、投資人參加“暢敘桑梓情、共建大宜城”宜商大會、首屆“振風”資本對接圓桌會、異地安慶商會會長聯席會議,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加油助力。通過雲商城、安慶智遊APP等線上線下同步,展銷及展示安慶市中華老字號企業生産的系列産品、名牌農副産品、地方特色名優産品,擴大文化消費,促進文化旅遊商貿融合發展。

“三點創新”引人注目

本次黃梅戲展演周打破實體劇場、廣場的邊界,降低觀演門檻,積極搭建媒體傳播矩陣,並在活動內容上積極拓展,做到了“三點創新”。

一是展演形式傳播平臺的創新。利用“網際網路+”模式,創新打造“一網五端兩平臺”【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網站;微網志、微信、抖音、今日頭條、百家號;掌上安慶、學習強國有戲安徽】傳播模式,積極借助“有戲安徽”“安徽文化雲”“安徽公共文化雲”等專業平台資源,構建整合化展示、分眾化傳播的演播直播平臺矩陣。精心製作黃梅戲展演周多角度全內容連續性的專題片,聚力開展黃梅戲精彩節目、優秀劇目、創新作品、推廣活動的線上展演,多角度呈現、多渠道傳播,用科技賦能藝術傳承,推動形成全網聯動、全域展示、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

二是展演劇目遴選方式的創新。首次變藝術大餐“送餐制”為“點餐制”。由群眾網路投票選擇喜愛的劇目。經過網路投票和專家評審,遴選出今年黃梅戲展演周15部參演大戲。

三是黃梅戲社會推廣活動的創新。首次舉行黃梅戲校園課間操展演。今年安慶市創新“戲曲進校園”工作,在常態化開展校園戲曲教學、展演展示等活動基礎上,黃梅戲、教育教研等方面專家歷時一個多月,全新編排出黃梅戲校園課間操。本次展演周將遴選20個學校節目參加全市黃梅戲校園課間操線上展演。首次組織黃梅戲廣場舞展演。宣傳、文化部門聯合工會、婦聯組織,與藝術院校合作,精心編排出一批具有黃梅戲音樂、節奏、動作等特色的廣場舞曲目,結合當地群眾文化品牌活動,發動廣大戲迷和群眾學跳黃梅戲廣場舞,開啟戲曲+健身融合發展新嘗試。本次展演周將遴選出22支優秀廣場舞隊伍參加全市黃梅戲廣場舞線上展演。首次組織廉潔文化戲曲展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加強廉潔文化主題戲曲創作,展演週期間開展安慶市“宜城清風·黃梅頌廉”廉潔文化戲曲展演,並組織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幹部及家屬等集中觀看,引導黨員幹部廉潔慎獨。利用黃梅戲展演周的品牌影響,提升安慶市廉潔文化建設效果。(圖文/陳紫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