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安徽銅陵郊區:打好教育“組合拳”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今年以來,安徽省銅陵市郊區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任務,以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為根本保證,聚焦教育發展的戰略性、緊迫性和人民群眾關切的問題,著力深化改革,激發活力、補齊短板、優化結構,充分發揮教育服務國計民生作用,通過打好教育“組合拳”,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黨建引領統籌全局  

該區以黨建引領統籌全局,加強對校(園)意識形態工作領導,結合實際,開展“守教育初心、擔育人使命、作師德表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等主題教育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師德師風建設全過程,以黨風帶師風,推進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  

切實落實教育投入只增不減,依法保障教育經費投入逐年增長。今年上半年,該區教育支出共計1.6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51%。全力實現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到今年底,將實現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9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100%,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40%。  

不斷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爭取中央專項薄改資金433萬元,省級校舍維修資金282.3萬元,新建陳瑤湖中心小學塑膠運動場、老灣小學塑膠運動場,對悅江實驗小學教學樓外墻、紅陽初中室外進行改造;安排資金1000萬元,用於陳瑤湖鎮三莊小學塑膠運動場新建、老洲中心小學報告廳改造及設備添置、老灣初中校園改造及設備添置、鷂石初中校園環境整治、花園初中外墻翻新等;計劃投資4000萬元,啟動周潭中心學校遷址新建,滿足郊區優質均衡達標需求;投入資金40萬元,完成市第八中學中考網上巡查系統建設並順利投入應用;全力推進智慧學校建設,實現智慧學校城鄉全覆蓋目標。加快推進教育資源整合力度,在前期撤並小學(教學點)基礎上,今年繼續對施家、裕豐、紅楊、荊山四個教學點進行整合。  

教研強師齊頭並進  

教科研工作特色發展。組織開展各學科作業設計比賽,推進智慧作業和創新作業發展實施,共收集參評作品61篇,參與教師225人。認真落實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工作,抓好心理教育引導,開展線上心理健康講座和輔導。嚴格按照中考規範要求,組織開展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專項檢查和初三畢業班調研探查摸底工作。進一步加強名教師工作室建設,促進名教師工作室輻射引領作用。  

教師隊伍專業發展。修訂完善郊區城鄉教師交流辦法,今年秋季學期在全區學校範圍內試行。完成崗位聘任及責任制考核,2021年底新評專業技術崗位76人,今年初全部完成聘任工作。完成1250名教職工個人崗位責任制考核及上報工作。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開展“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主題教育活動,全面提升中小學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水準。全面推行教師“區管校聘”管理改革,結合實際,核定鷂石初中教師崗位情況,為初中學校推行教師無校籍管理打好基礎。  

強化安全管理與監督。修訂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人、物、技防投入,加強與相關部門聯繫,常態化實施安全監管。全面部署落實預防青少年兒童溺水及校園安全工作,各中小學校、幼兒園利用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主題班(隊)會等形式,加強防溺水宣傳。針對留守、困境兒童等重點人群開展家訪活動300余次,依託安全教育雲平臺,組織學生觀看專題教育視頻,學習防溺水安全知識。  

“雙減”工作紮實推進  

紮實開展“雙減”工作。該區各中小學校(含教學點)均落實作業時長總量控制和考試安排等要求,有效減輕校內、課後負擔。紮實開展校外培訓專項治理“回頭看”行動,有效鞏固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清零”成果。完善課後服務課程體系,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探索課後服務和“五大行動”融合路徑,將體育、美育、勞育類課程作為學校課後服務必設課程。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縮小區域城鄉教育差距。建立健全校級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積極遴選教師參加全市“青銅盃”教師業務能力“大比武”。開展常態化教學視導,通過推門聽課、檢查備課筆記等形式,為課堂教育診斷把脈。  

目前,郊區35所學校全部設置課後服務項目,共9022名學生參加課後服務,佔學生總數的92%,1025名教師參與課後服務,佔教師總數91.7%。郊區10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已全部登出辦學許可,並對社會公告,實現區域內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清零”。  

暖民心行動卓有成效  

郊區全力推進暖民心行動和2022年為民辦實事工作,今年累計建成510個公辦園學位,開設2-3歲托班幼兒園佔比達19%,高出目標任務14個百分點,區內無證園已全面消除。  

常態化推進老有所學各項工作。今年以來,累計投入老年教育經費24.2萬元。全區79個村(居)全部成立老年協會,培育成立社會工作機構7個,銅山、白鶴、民福等10余個城鄉社區建有老年教育場所,定期開展老年教育活動。在全區45所養老服務三級中心、10所養老機構、社區學校等設立老年人教育場所,並配備投影儀、桌椅等設施設備,機動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目前,已建設老年教育場所72個、線下登記學員5400人。  

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同時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堅決防止課後服務變成集體教學、補課或考試,力爭做到小學生作業不出校門、初中生作業大部分在校內完成,減輕學生和家長負擔。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力量作用,利用課後服務時間,開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生態環保等教育活動。充分發揮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研學旅行基地等校外教育場所作用,促進校內外教育相互補充。  (圖文/方文婷、陳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