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奇特蔡畈古村落 藏身皖西南太湖

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距今500餘年的蔡家畈古宅群,國家第一批公佈的傳統古村落,深藏皖西南大別山區太湖縣湯泉鄉金鷹村。也許舊時山高林密,嶺路彎彎,交通閉塞,才使得650余間明清古建築群免於戰火保留至今。沿著今時修建寬敞的道路,駕車探訪古宅群。踏在500多年的古村石板路上,置身古風古韻古宅間,仿佛今人變古人,穿越回到古明清。

蔡家畈古村落古民居

古色古香古村落

群山環繞,竹木綠植擁抱的景觀中,蔡家畈古宅群依山而建,坐西北朝東南落在山衝間,一條小溪流穿村而過,將古宅分為河東河西,河床上架設的幾塊石板橋,是兩岸往來通道。進入村口,便是廣場,這裡是古今村民聚散地,村中古建築群列分祠堂、府院、民居三個等次。

古村落蔡家畈,過去曾是蔡姓居地,後蔡姓搬遷,殷氏先人來此定居,就地取材,修建住宅村落,古宅群中殷氏祠堂(祖堂)最為莊嚴,青磚石塊木結構,雕樑木柱石鼓托,徽派隔火馬頭墻,石雕門框大木門,方型石墩門邊分,小瓦屋頂安神獸,上重堂庭供列祖,中重堂庭義族事,下重堂庭集族人。祠堂一般是紅白喜事時族人才啟用,而每逢過年過節,族人們會端上魚肉酒飯,齊集祠堂,由族中德高望重長者帶頭焚香祭拜祖宗。據剛從村黨總支書記位上退休的殷響東介紹:蔡畈殷氏祠堂(祖堂)始建於清朝嘉慶七年(西元1802年)。時至今日,雖歷經風吹雨打220年,而置身祠堂內,發現樑柱上的對聯、墻壁碑記、大門頂上的匾額字跡清晰完好。

蔡家畈保留完好的古宅堂廳分三重,設下堂廳、中堂廳、上堂廳,在殷響東的陪同介紹下,進入這棟建於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所建的古宅,映入眼簾的是石基磚墻木窗門,樑柱雕花刻圖,下堂廳石板鋪設天井、內設排水通道,兩邊磚木結構巷道廂房相連,石框木門完好無損。踏步重修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的中堂廳。冋樣石板鋪設天井、巷道廂房相連。醒目的是大門上有四根木質雕圖裝飾物。殷響東解釋:此為古代殷氏族人摘取功名的標誌。行至建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名為六龍堂的上堂廳:除了石鋪天井、古樸廂房。這個主廳較寬敞,室內現保存完好的八根古木堂柱非常氣派。

在蔡家畈古宅群中,保存完好的還有殷氏族中明清時期一些名士、官吏、商賈的古宅,如呈禧公屋:殷呈禧公(1655~1680年),古宅建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維甲公屋:此宅建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據殷響東與幾位殷姓老者介紹:維甲公,是古宅堂廳中堂廳和上堂廳族人的祖先,古村落整個民居眾星捧月般地以該屋為中心建設,結構古樸的宅房,房頂砌有防火牆,內外雕樑畫棟。至今古墻上還存有“一色杏花紅十里,狀元歸去馬如飛”的水墨詩畫。

浴春公屋:殷浴春(1795—1851年),是維甲公第三代孫。該座建於清道光年間的古宅,土木結構,門窗戶扇斜撐木雕至今保存完好。

殷赍臣故居:建於清光緒年間。據殷氏族譜記載,殷赍臣字良弼,號夢岩,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舉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欽點內閣軍機。光緒三十三年朝考授軍機章京。民國時期,歷任縣長、軍法處長、襄陽留守處司令、太湖縣財委會主任等職。該棟故居為徽派建築,內有磚石結構天井、土木組合廂房、八字型石木青磚結構大門,屋頂砌有防火牆,整過建築莊嚴氣派。

蔡家畈普通民居房,被一條石砌河岸的小溪圍繞,民居基本上是石頭宅基青磚土木結構,中隔木樓,簡樸大氣,戶戶巷道相連。一色的青磚小瓦馬頭墻,宅內立柱穿枋,據村中一些老者介紹:古宅裏所用木製立柱、大梁、門窗戶扇,歷經數百年風吹雨打日曬至今保存完好,主要用料是採伐當地山上一種自然生長材質堅硬防腐性強的櫧樹。

蔡家畈保留至今的明清數百年古宅徽派建築藝術,與規模較大的土木結構古宅群,是時國家命名的“第一批中國傳統古村落”。現如今已是安徽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湖縣人民政府近年曾先後撥款數千萬元對古宅群進行了維修保護。

太湖縣委書記朱小兵特別重視該縣轄區文物古跡的保護和文化旅遊業的開發工作,他認為:蔡家畈明清建築古村落,歷經500餘年歷史,留給後人的不僅是觀賞價值,更具有很大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文物保護價值。

蔡家畈古村落老宅內景

好山好水好林木

俗話説一方山水養一方人,蔡家畈古村落,背依來龍山及鳳形山,面朝金山、羊角山,三面環山,與其稱畈,但平坦面積不大,不如説是山衝。而來龍山乃天柱山山脈,嶺坡相連,龍頭正好面朝水潭(蔡畈水庫)。靠山面水、隨坡就勢而建的蔡家畈古建築群,當地傳説古有才學高深的地理先生,途經蔡畈古村落,驚嘆此地好風水,預言此地將人才輩出,書香永續。特留下讚美詩句:“上有黑獅看嶺頭,下有黃龍鎖水口,前有金山文峰對,後有綠竹伴書香。”據蔡家畈老輩人説:蔡家畈座落龍飛鳳舞面朝金山的風水寶地,所以歷代人才輩出。

古村落內一口內圓外方石砌古井,是古人為防火就近打水而挖,此井數百年水源不斷。蔡家畈古村落內建築設計不僅防火防盜,屋前屋後地底排水設施巧妙,宅內天井從地底石槽將水排至室外屋檐下石砌排水溝,再排進穿村溪流而去。穿材溪流常年水流不斷,除減輕上游蔡畈水庫洪澇外,還承擔著村後山溝水流匯集排放及田園抗旱,小溪流水清澈見底,小魚小蝦嬉戲遊蕩。

村旁龍泉古池,是村裏居民數百年人畜日常飲用水源地,雖然如今有了自來水,但村裏一些老人還會來這裡提水。村裏老輩人説龍泉水甘甜可以直飲,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確,村中男女近百歲老人很多,一個個身材較瘦,精神狀態康健。很少生病。有人將此地水土拿去化驗,發現蔡家畈水土富含許多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礦物質及硒元素。龍泉口永遠放著幾把竹簡,方便來往行人取水解渴。

村後蔡畈水庫,匯集山川水流,裏面養殖魚蝦,旱時灌溉田地,澇時集排山水。如今這裡打造了太空艙式的“星空民宿”,成了外來遊客嚮往之地,更是皖西南大別山區一座亮麗的風景線。

蔡家畈古村落住宅大院樑柱門窗500餘年保存完好,其用料是選用當地山區所産櫧樹,也稱大葉橡樹,此樹搜尋資料顯示多産皖南、蘇南山區,耐乾旱,抗寒冷。櫧樹壽齡長,樹榦高聳枝葉茂,四季常青,材質堅硬耐腐。樹分甜櫧、苦櫧兩種,5月花期。10月果子成熟,《本草綱目》記載:儲子仁氣味苦、澀、平、無毒。主治食之不饑、令人健行、止泄痢、破惡血、止渴。

據蔡家畈老輩人介紹:苦櫧樹質苦辣,一般不易惹蟲蟻,所以苦櫧蓋房打造傢具,防蟲防腐堅硬經久耐用。

蔡家畈古村落老宅巷道

名人名家名美揚

居住蔡家畈古村落的殷氏族人刻記殷氏祖訓,勤讀書忠報國,勤耕種儉持家,仁待人誠守信……古今這裡名人輩出。據殷響東介紹:蔡家畈古村落雖然沒走出過重要的政治歷史大人物,但古今走出過不少有名望的人士,其中有三位最為典型,第一位便是生於道光丁未年(1847年)的殷先拔,病逝于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他自小勤讀書,立志要用所學報國為民。于26歲時“由廩生考選同治十二年癸酉科優貢,再由同治十三年甲戌應保和殿朝考,被欽取二等第14名,供職于禮部,在朝任士大夫,中憲大夫等職”。一生為官勤政廉潔。體恤民情,留下美名。

殷響東介紹説:另一位從蔡畈走出去的名人叫殷賚臣,生於光緒六年(1880年),病逝於民國32年(1943年)。光緒1898年時年18歲中舉,光緒二十九年參加會試挑選謄錄議敘知縣,光緒三十年參加殿試欽取內閣中書,光緒三十三年通過朝考授軍機章京,宣統年間授任陸軍第9師湖北督軍公署軍事法官,民國初年在國民革命軍38軍擔任秘書長,兼任湖北房縣知事、襄陽市警察廳廳長、鄖縣知事及襄鄖鎮守使署參謀並任執法官,民國二十四年至民國二十六年在安徽省政府建設廳任秘書,民國二十七年至民國三十二年任太湖縣財委會主任,民國三十二年病逝家中。

殷賚臣為官一方體恤民眾疾苦,在掃除地方黑惡勢力,清剿匪患保境安民方面屢建奇功。每到任一方,深受地方百姓愛戴。多次調任時,原轄區民眾自發送上簽名萬名傘以示敬意。抗戰期間其任太湖縣財委會主任,時倡導發行太湖縣銀元兌換券,為穩定物價防止物資外流、打擊了不法商人哄抬物價大發國難財的動機,安定了民心。殷賚臣不僅對軍事、地理、醫案有相當研究和專長。而且還擅長書法,據説民間至今還存留著其墨跡。

從蔡家畈走出的還有一位了不起的女子殷翠和。其生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病逝于1966年。殷響東介紹説:殷翠和從小聰明伶俐,其父母疼愛,在一朱姓親戚資助下,她得以上學,後到江西省九江市儒勵書院讀書。于1933年考取上海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開設的護校,畢業後曾公費到美國留學。1936年回國後在上海市吳淞口創辦了公共衛生訓練班,從事醫護人員培訓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她隨一眾人員避難至江西省彭澤縣,忙於醫院婦産科工作。1941年至廣東省廣州市協濟醫院所辦護校受聘擔任校長。1949年回到江西省九江市受聘擔任康福醫院院長。1953年被新中國有關部門調任江西省婦幼保健院擔任副院長。1966年69歲的殷翠和因病醫治無效逝世。臨終前她將價值5萬元的財産全部上交國家,醫者仁心。殷翠和畢生獻身國家醫學事業,為健康醫學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江西省人民政府為她舉行了追悼會。

自新中國成立後,從蔡家畈古村落走出了數百名優秀人才,為國家的繁榮昌盛,他(她)們在各行各業建功立業美名揚。(圖文/宋海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