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蕪湖市繁昌區將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優勢打出政策“組合拳”,助力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穩步發展。
“財政+金融”支援政策,為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增添“新動力”。參照省信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標準,將合作社納入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範圍,對經營穩健、信用良好的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提供免擔保信用貸款支援,解決發展資金需求。截至目前,已完成61個合作社信用資訊收集、錄入工作。建立各金融機構與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常態化交流機制,搭建“政銀社”平臺,共同協調解決合作社資金需求;引導金融機構優先在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拓展金融業務,通過A級、AA級、AAA級信用等級分別按貸款當期 LPR利率的 40%、50%、60%補貼,設立2000萬元的風險補償基金,創設“鄉村振興貸”及續貸過橋資金等措施,鼓勵金融機構為信用主體打造特色金融産品和服務,實行優惠利率、增加額度等政策,支援發展現代農業生産。截至2022年7月底,我區1896戶信用主體存續授信餘額30527萬元,1053戶信用主體在用信餘額19331萬元。
“土地+品牌”優惠政策,為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注入“新活力”。支援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依法依規盤活現有農村集體閒散建設用地發展産業,設施農業用地中的生産設施、配套設施用地直接用於或者服務於農業生産,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簡化辦理農業設施用地審批手續。鼓勵群眾以土地、技術、勞動力等多種形態資源入股,充分整合本村發展資源,因地制宜發展主導産業。按照“培育一批、推薦一批、儲備一批”的工作原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點品牌商標。品牌建設作為提升農産品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方式,對促進農業轉型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申請註冊了“橫山西街牛肉”、“橫山西街牛脯”、“新港茶幹”、“白玉枇杷”等30余個品牌商標。對合作社新認證的“三品一標”,參考《蕪湖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蕪湖市扶持産業發展政策(2022-2023年)的通知》等相關政策文件給予獎勵,認證獎補標準為一項2萬元、兩項2.5萬元、三項3萬元;2021年度,繁昌區共有7人享受此項獎補,合計20余萬元。
“社會+商務”服務政策,為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增設“加速器”。支援有條件的鎮成立鎮級聯社,依託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規模流轉土地,爭取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統一託管經營或流轉招商,收益由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和農戶按比例分成,現已成立鎮級聯社3家。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可為農戶提供土地生産經營全環節、綜合性託管服務或耕、種、管、收等單個經營環節的“半託管”服務,開展土地託管、智慧配肥、農機作業、水肥一體化等服務,發展高山茭白甲魚套養、青梅種植、白茶種植、稻蝦共養、化肥農資銷售、鄉村旅遊等産業。2022年新增青梅種植面積7300畝、年內計劃可達2萬畝,建立智慧蕪湖大米基地17個、面積18000畝,共建稻蝦共養産業發展6000余畝,開發鄉村旅遊點15個。充分發揮區級電商服務中心和鎮電商服務站點的輻射支撐作用,引導電商龍頭企業在樣板示範村建設村級服務站點,提供諮詢、代理、快遞、金融以及合作社産品開發、設計包裝、宣傳行銷等全方位服務,幫助開展農産品網上銷售業務。目前註冊成立了紙鳶香草、蕪湖小豆芽旅遊策劃、山水長寺生態農業、吾茶至尊等30多家信用電商品牌。
“項目+人才”扶持政策,為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提供“壓艙石”。按照“積極穩妥、簡便高效、強化監管”的原則,從財政預算等支出的農村公益性項目中,篩選適合合作社承接實施的項目(依法必須公開招標項目除外),主要包括: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道路建設及日常管理養護、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及維修養護、高標準農田建設及維修養護、塘壩溝渠清淤擴挖、物業管理等。充分動員返鄉創業人才、有帶富能力新鄉賢、有先進技術的高學歷人才等人群,結合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産業發展需求,點對點吸納能承攬工程的能人、懂種養的大戶參與到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中來,為領辦合作社注入內生動力。安排4名幹部到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跟班學習6個月,充實鄉村振興力量。選派31名退出領導崗位幹部到薄弱後進村或先進示範村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舉辦鄉村振興指導員專題培訓班,全面提升各位鄉村振興指導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準。紮實做好駐村人才的教育管理,組織在村選調生、選派幹部、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工作組組長開展2期“鄉村振興群英匯”系列主題活動,通過現場觀摩、擂臺比武等方式倒逼人才在鄉村振興中主動思考、主動謀劃。探索推行“五事”工作法和“三個一點”工作法,打造“板凳議事會”,激發農村黨員在村級事務管理上的活力,加大對農村致富帶富能手、種養殖大戶等黨員先進典型的培育宣傳,把優秀農民黨員吸納進村級組織、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讓那些作風好、能力強、有事業心的農村黨員幹有舞臺、幹有機會、幹有盼頭。截至7月底,已完成村集體經濟收入1353萬元,佔全年目標任務的35%,其中,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00萬元的村3個,佔全年目標任務的60%。(文/薛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