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變化都是錢書記領著大夥兒幹出來的,我們老百姓心裏都明白”
——黨建引領,鄉村建設動力足
青陽縣新河鎮向陽村,是一個群山環繞的小山村。8月初,記者來到這裡採訪時看到,紫薇紅艷、田疇蒼翠,紅瓦白墻,一派美好田園景象。
很難想像幾年前,這裡是另外一幅畫面:道路狹窄、交通不暢,村民叫苦連連……談起向陽村的巨大變化,79歲的村民章大爺説:“這些變化都是錢書記領著大夥兒幹出來的,我們老百姓心裏都明白。”
章大爺口中的錢書記,是向陽村黨總支書記錢志高。2011年退役的錢志高放棄外地更高的收入,于2012年舉家回鄉,並先後任村後備幹部、文書、黨總支書記。
回到家鄉後,軍人出身的錢志高意識到,村子要發展,提升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執行力,發揮黨員的先鋒作用是關鍵。在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後,錢志高説,要求大家做到的事,自己作為村裏的“領頭雁”就要衝在前。
2020年,臨近長江支流七星河的向陽村遭遇洪災,錢志高帶領村裏黨員志願者,戰鬥在七星河邊,巡控、堵漏、排查險情,硬是一個多月沒回過家;面對新冠疫情,村“兩委”人員奔跑在防控一線……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錢志高和村“兩委”班子成員的作為,激發了全村黨員群眾謀發展的動力。
人心齊了,事也就好辦了。幾年來,村裏的一件件難題解決了,一件件大事小情幹成了。在錢志高的帶領下,向陽村共籌資550萬元修建了9條約7千米的“振興路”,解決12個村民組1800人出行難及産品運輸難問題。此外,錢志高還以駐地部隊將向陽村作為定點幫扶村為契機,帶領村黨支部與部隊開展黨建活動,共謀發展大計。幾年來,部隊先後投入34萬元新建留守兒童工作室、黨建標準化活動室等,有力支援了向陽村的建設和發展。
鄉村振興,離不開村黨組織的帶領。這在當涂縣黃池鎮西河村的發展實踐中得到充分體現。黃池鎮有10個村,往年,西河村年終考核多位居中下游或倒數三位,如今的西河村卻是鎮裏的先進村。
“有什麼困難黨員幹部先上,讓村民看到希望。”西河村之所以能從“墊底村”變成“先進村”,最關鍵的是黨員在一次次攻堅克難中經受住了考驗,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支援。2010年,受暴雨影響,外河水位陡漲,西河村第一個上埂建起防汛棚。2012年,西河村汛情嚴峻,出現塌方,身為女性的村黨支部書記張慶華帶頭跳下去搶險,身上曬得起了泡,帶動了全體黨員奮戰。村民評價説:“張慶華真是鐵娘子。”當地組織部門也表示,西河村的黨員發揮骨幹作用很突出,黨員能感受到群眾的口碑、組織的認可帶來的榮譽感、責任感。
從2012年開始,西河村憑著連續多年的規範化基層治理,逐漸形成了厚積薄發的“蝴蝶效應”,最明顯的是,黨組織的核心作用越來越明顯,黨員示範帶動效應越來越突出,村民越來越團結,風氣越來越淳凈,工作越來越好做。
“村‘兩委’幫我流轉了58畝土地,讓我家逐漸走上了致富路。”
——服務先行,基層治理活力顯
8月上旬,記者來到銅陵市義安區西聯鎮犁橋村,走進村部,讓人眼前一亮的是村為民服務大廳。只見大廳裏,各種功能辦理區一字排開,辦理事項、辦理流程明明白白。
犁橋村黨委書記鐘崑崙告訴記者,村裏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留守群眾多是老年人和青少年,外出辦事不方便。為此,村裏提供了一站式為民服務,群眾只要到村為民服務大廳提交辦事申請、提供相關材料,村裏全部可以幫助辦好。特別是遇到老年人腿腳不靈便,來現場辦理身份證等戶籍業務困難時,村裏會協調駐村民警,提供到府服務。
“作為黨員,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為群眾做好服務。”鐘崑崙表示。近年來,犁橋村以為民服務促進發展為立足點,充分發揮不同類型黨組織的組織功能,按照區域就近原則,在西聯鎮黨委指導下,2019年5月,犁橋村黨委、和平中心學校黨支部、西聯鎮供電黨支部、國盛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組建成中共犁橋水鎮區域聯合委員會。
“秉承‘區域統籌、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建共用’的理念,充分整合各黨組織優勢資源,努力形成合力效應,力爭在黨建引領上有新作為;圍繞聯合黨組織實際需求,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幫帶作用,力爭在共同發展上有新成效;突出聯合黨組織作用發揮,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推動區域內各單位共同發展。”鐘崑崙告訴記者,區域聯合委員會成立以後,村裏以往很多感覺棘手的問題迎刃而解。
鐘崑崙舉例説,村裏的兒童上下學交通安全問題一直是群眾擔心的問題,村黨委和和平中心學校黨支部為此聯合開展了專項活動,有效推動了問題的解決。為盤活村裏的旅遊資源,村黨委和國盛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聯手,共同開發鄉村旅遊,為村民增收找到增長點。如今,區域聯合已經成為為民服務的新途徑。
在青陽縣新河鎮向陽村,近年來,群眾正感受到家門口的為民服務帶來的便捷。記者在向陽村採訪時了解到,向陽村位於山區丘陵地帶,距離新河鎮有7公里,村民外出辦事不是很方便。村裏通過提供便民服務,幫助群眾解難題。村黨總支書記錢志高説,最近,村裏針對老年人社保卡激活問題,及時與銀行對接,協調銀行到村委會與村民面對面辦理相關事項,解決了具體困難。
除了解決行政事項辦理問題,村民在生産發展中遇到的難題,也是村委會關注的焦點。去年初,萌生蓮藕種植想法的55歲村民徐明友找到了村委會,“2017年脫貧後,我的日子越過越好,手上有點積蓄,想流轉咱們村的閒置農田用來養藕。村‘兩委’幫我流轉了58畝土地,讓我家逐漸走上了致富路。”徐明友説。
期間,向陽村“兩委”成員主動幫助徐明友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借閱農業書籍,聯繫鎮農業技術人員教授蓮藕種植技術。同時,積極幫他聯繫本省以及上海、浙江等地的市場渠道,其1畝藕凈利潤1500元,收入遠超村內傳統農業種植。
“村裏通過協商議事將大家擰成一股繩,解決村裏房屋閒置的問題,促進鄉村旅遊發展”
——共建共用,和諧鄉村面貌新
小橋流水,畫壁連廊。在犁橋村,獨具水鄉特色的文化街區讓人流連。其實,這裡之前只是村民閒置的一片居民區,通過村民協商議事,統一了大家的意見進行改造開發,才有了今天的如畫美景。
“我們是國字號的美麗鄉村,又處於圩區,有豐富的水鄉資源,村裏通過協商議事將大家擰成一股繩,解決村裏房屋閒置的問題,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曾經參與議事的村民代表汪德余説道。
2019年1月的一天,村黨委書記、黨委副書記和幾位村民代表圍坐在村民議事協商堂協商盤活閒置房屋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協商過程中,大家一致認為要抓住鄉村旅遊發展的機遇,依託強大的網際網路數據資源優勢,多方整合資訊資源,並對閒置的鄉村旅遊資源進行不斷開發和創新,在充分契合市場需求下滿足遊客的個性化體驗。
經過協商,大家確定了盤活閒置房屋、發展鄉村旅遊的方案。通過引進田原藝術季活動,利用4棟村民閒置民房改造成3棟民宿、1棟咖啡館,村民以房租形式獲取收益,有效盤活閒置資源。通過開發鄉村旅遊農産品增強鄉村旅遊特色體驗,利用“網際網路+”進行推廣,走文化創意發展的路子。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解決閒置民房年久失修的問題,而且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提升“夢裏水鄉,古韻犁橋”的知名度,為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提高村民收入打下堅實基礎。
犁橋村由原明塘、鬥門兩個自然村合併而成。在鄉村建設治理過程中,村莊的規劃建設、文明創建、産業發展、生産生活等各個方面,都與群眾關係極為密切。同時,因為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涉及資金投入,如果不因地制宜,廣泛聽取意見,爭取群眾支援,工作很難推行,也很難取得實效。在此背景下,犁橋村在上級部門的指導和鎮政府的支援下,勇於創新,探索適合本地發展的治理模式,協商議事便是其中一個亮點。“我們幹什麼事情都找大家商量,讓群眾參與其中。”村黨委書記鐘崑崙告訴記者。
和諧美麗平安的美好鄉村,共建共治共用是關鍵。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近年來,各地都在對此進行有益探索。
在向陽村,“網路+網格”工作法,是讓村裏面貌一新的法寶。村黨總支書記錢志高介紹説,為提高鄉村治理管理水準和服務能力,他們以“網際網路+”技術為依託,聚力打造“智慧向陽”數據管理中心,突破固有思維模式,將人、地、物、事、組織進行關聯,一網統籌管理,利用多渠道數據採集,覆蓋全域,實現統一調度指揮、協同高效聯動。
線上智慧管理,線下則通過分佈在全村的網格員,一人一賬號,每人負責20戶至40戶的農戶,通過“數字鄉村”App,實現巡護打卡、村民資訊採集、事件管理、任務管理、日常走訪、數據統計等。此外,村裏安裝了26個“小天眼”,設置在村裏重要路口及易發生盜竊、糾紛、事故等重點場所。錢志高説,通過實施“網路+網格”工作法,村裏的治安情況大大好轉,近年來,治安案件基本為零,各類矛盾糾紛也能及時得到妥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