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舒城:農文旅融合發展“荷蓮經濟”

近年來,六安市舒城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各鄉鎮依託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種植荷蓮産業,深挖荷花文化,唱響荷花品牌,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荷蓮經濟”,為該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新路、把脈支招。

特色種植發展“荷蓮産業”

舒城縣春秋鄉與安徽春華谷研學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聯手合作打造的春秋盛景蓮文化産業園,在文衝、文王、中元等7個村集中連片種植2000畝“太空蓮”,包括蓮花觀賞園450畝,蓮産品加工廠房2200平方米,開發蓮産品品種6個。其中“太空蓮36號”盛産蓮子,加工後既是很好的休閒食品又是名貴的中藥食材。採取“市場+公司+村集體經濟+農戶”模式,春秋鄉政府負責協調聯絡、技術支援,安徽春華谷研學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市場和蓮子加工,村集體與大戶具體栽植、管理和採摘等。採摘的水果蓮蓬、麻蓮蓬、鐵蓮子及高稈蓮蓬、花苞等直接由外地採購商轉運,銷往北京、上海、山東、河南、合肥等地,麻蓬蓮和鐵蓮則運往産業園加工基地進行深加工。

該鄉“太空蓮”種植面積較大的村,2021年集體經濟收入中元村達61萬元、勝利村達50萬元、田埠村達46萬元。同時,積極引導困難家庭栽植,産業園包銷售,確保群眾穩定增收。“太空蓮”種植大量用工需求,也方便了當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該鄉指導企業堅持以貧困勞動力為主,根據不同的勞動能力,確定不同崗位和報酬,每人每天60-100元不等。如2021年中元村發放用工報酬169325元,用工88人,每人平均收入1924元。種植基地土地流轉以該鄉近年來拋荒地、低窪低産地為主。目前,已流轉多年拋荒地850畝,低窪低産地760畝,農戶曾經荒蕪的低産低效土地獲得了300元/畝的土地流轉收入。

文翁研學融合“荷花旅遊”

春秋鄉依託文翁研學中心和春秋三衝千畝蓮花産業基地,打造文翁研學旅遊特色小鎮,總面積達3500畝,包括發展太空蓮産業2000畝、菊花産業300畝、中藥材産業300畝、經濟林果産業300畝、石斛産業100畝等。近年來,先後舉辦了六安市舒城縣鄉村振興論壇暨春秋鄉首屆蓮花文化旅遊節,開展鄉村振興專家主旨演講、春秋鄉“文翁故里”研學旅遊小鎮開園宣傳推介、千畝蓮花開園迎客等活動;舉辦了“感文翁之風,遊春秋山水”攝影大賽、文翁研學旅遊小鎮抖音大賽、農特産品展銷、文藝節目匯演等活動。

該鄉以文翁研學中心為媒,與特色産業跨界融合,打造研學旅遊集散地、鄉村旅遊打卡地、鄉村振興的樣板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村田園盛景。同時,通過太空蓮産業發展,對拋荒地、低窪低産地進行了整治,對田間道路、水利設施進行了修復,土壤達到改良,鄉村環境達到了美化。受疫情影響,2021年文翁研學旅遊特色小鎮接待研學、旅遊達20萬人次以上,其中有關作家、詩人、戲劇家、音樂家等組團參加的主題創作采風活動近20場次,帶動了周邊旅遊、休閒、購物、餐飲等全方位消費鏈。

豐富內涵唱響“蓮花品牌”

白鷺在碧綠的荷葉間嬉戲,野鴨在睡蓮中穿梭,一幅以荷花為主角的夏日生態畫卷徐徐展開。由安徽荷風蓮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成的華東蓮花城蓮花生態文化項目,位於安徽省舒城縣棠樹鄉三拐村境內。項目園區包括1200多畝觀賞荷花、睡蓮、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其內有藕蓮、子蓮和花蓮等百餘個品種。為不斷創新荷花特色文化藝術實踐,舒城縣棠樹鄉和項目主體單位通過舉辦攝影、繪畫、詩歌、舞蹈、太極、瑜伽、圍棋和中國傳統民樂器等活動,深入挖掘蓮花文化藝術價值,打響“周瑜故里 蓮花之城”生態文化品牌。同時,註冊了“龍泉荷花宴”“龍泉香蓮茶”“瑤池香蓮酒”“華東蓮花城”“荷風蓮韻”化粧品商標。

已建成1000多畝蓮花花海沉浸式生態場景、300平方米蓮産品體驗館、780平方米攝影基地,受到中央電視臺、《人民攝影報》、人民網、新華網等主要媒體廣泛關注和作家、詩人、攝影家、音樂家等熱烈歡迎,與多個省、市洽談引進了合作項目。下一步,擬建設包括荷花節主場館、蓮花生態街區、蓮花特色民宿、蓮花雙創空間、荷花宴美食餐飲、小喬蓮花茶莊、周瑜蓮花酒莊和建設中華蓮文化永久性會址。“荷蓮産業”融合生態文化提升了“周瑜蓮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2021年園區蓮花産值達6000萬元,每畝綜合效益可達到26000元。(文/胡聖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