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競技成為杭州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中國電競産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電競産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作為從電子遊戲衍生出的新事物,電子競技沿著體育化的方向演進,走出了一條新興體育産業之路。
經過多年的發展演變,電競這一新興體育産業,逐步從萌芽發展壯大,從小眾圈層走向社會潮流。伴隨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2003年,電子競技成為國家體育總局承認的第99個正式體育項目,開始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近年來,電競行業迎來了黃金髮展期,職業聯賽迅猛發展,移動電競乘勢崛起,帶動遊戲直播平臺的繁榮,涌現出更多國家級甚至世界級的官方綜合賽事。一些電競賽事的社會影響力,開始比肩、甚至超越許多傳統熱門賽事,而且隨著電競入選亞運會正式項目,社會對電競的認同也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在此過程中,電競的快速發展受益於數字技術的進步。在北京冬奧組委媒體運作部部長徐濟成看來,體育的本質是情感凝聚,在這一點上,電子競技並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伴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成熟,電競作為一種新興體育應運而生。“可以説沒有技術的發展和成熟,電競是無法成長起來的。未來,技術發展的無止境,也將為電競提供更多可能。”徐濟成説。
2018年,電子競技成為雅加達亞運會表演賽項目,中國電競代表隊奪得“兩金一銀”。2020年,電子競技被正式列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競賽項目,2021年,隨著8個電競比賽小項的對外發佈,也進一步凸顯了電競的競技屬性。
“電競‘入亞’後,其作為數字體育的一種模式,呈現出向大眾化體育轉型升級的趨勢。”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趙瑜教授説。
由此,電競賽事呈現在公眾面前的底色——體育化、職業化和商業化,變得愈加清晰,人們逐漸習慣以體育賽事的視角看待電競。
電競經濟是數字經濟的重要部分
中國社科院新媒體研究中心主任黃楚新表示,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其中電競經濟則是數字經濟的重要部分,為消費增長潛力創造了新機遇。
在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客座教授鄭奪看來,電競已經形成一套行業體系,包括四大核心板塊——賽事組織、內容製作、宣傳播出和商業化,彼此緊密相連:賽事組織要舉辦精彩的電競比賽,加上精良的內容製作,再通過廣泛的渠道傳播獲得社會和行業影響力,形成一定的轉化效率,實現商業化後再進行行業的迴圈和管理。
中國電競市場規模的上升態勢,也刺激行業人才的旺盛需求,帶動電競教育的發展。2016年,電子競技與運動管理專業被歸於體育類專業。一年後,中國傳媒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高校陸續開設電競相關專業。2019年,人社部將“電子競技運營師”和“電子競技員”列為新職業。
近年來,電競賽事也契合城市文化産業的發展,以及城市形象新名片的打造。截至2021年12月,全國共有23個省份出臺了電競行業支援性政策。其中,不少城市把電競行業寫入文化發展規劃,希望把電競打造為城市特色産業。
電競成文化出海的新載體
近年來,電競不斷與歷史、美術、音樂等文化形態融合發展,逐漸演變成一個“超級數字場景”。鄭奪認為,電子競技源於電子遊戲,但電子競技本身就是連接,它正在與傳媒、體育以及其他的産業産生更多的跨界連接,在連接中得到發展,不僅産生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承載和釋放了多元的社會價值。
一些優秀的電競選手和解説員,借助社交媒體的平臺,在年輕粉絲群體中建立起積極向上的品牌形象。正如新浪微網志遊戲動漫運營部總經理程聖淋介紹,不少明星選手和解説員會通過社交媒體的品牌運營,分享精彩的生活瞬間,積極參與和展現公益活動,既提升了自身的商業價值,也傳遞出社會正能量。
《電子競技》雜誌主編石翔認為,電競行業需要提煉一些核心的精神和標簽。他談及一個典型案例——從重慶農村走出的KPL電競選手彭雲飛,在職業聯賽中拿了很多冠軍,成為這項賽事最有成就的選手之一,這種改變命運的路徑,很像從阿根廷到巴薩的足球球星梅西。
其實,中國電競選手身上表現出的奮鬥與拼搏精神,與中國女排、中國乒乓球隊中體育精神有很多共通之處,就像中國女排帶給人們的感動一樣,冠軍從來都不只是榮譽,她們身上那種“永不言棄”的體育精神,更是激勵和鼓舞著越來越多的國人。
“電競文化已經成為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認為,今天看來,電競已經不只是一個全球性的新興體育項目,也是一個全球性的文化價值工具和載體。
北京體育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薛文婷教授認為,未來借助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契機,可以形成跨越亞洲或世界的電競産業共同體,而中國電競産業能否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這次杭州亞運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