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來安縣汊河鎮:創新發展模式 激活運作機制

近年來,來安縣汊河鎮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強化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舉措,堅持“因地制宜、逐步發展、穩中求進、實事求是”原則,創新發展模式,激活運作機制,全方位、多元化促進村級集體持續健康發展,基層組織服務能力不斷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水準不斷提升,為實現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堅實有力的經濟基礎。2021年,全鎮12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695.53萬元,村均57.9萬元,同比增長28.3%,50萬元以上強村10個。

黨建賦能,激發村級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內動力”。汊河鎮堅持把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納入基層黨建重要工作。一是黨委引動。每年年初,鎮黨委召開研究促進村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專題會議,明確收入目標和任務清單,制定2022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突破800萬元目標任務,著力實現強村全覆蓋。建立村集體經濟發展聯建企業和項目清單,加強跟蹤調度,強化動態調整,收錄企業32個、項目69個。二是資金助動。鎮財政每年設立5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爭取上級扶持資金662萬元,嚴格落實村級集體經濟財政補助資金管理使用規定,完善投資審查,加強資金監管。三是責任推動。堅持把促進村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作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一號工程”,把村集體經濟發展納入基層黨建工作責任清單和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制定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一村一品”計劃表,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傳導工作壓力。四是示範帶動。按照“資産資源資金入股、公司運營、利益分成、抱團發展”模式,優先打造特色農産品典型示範村,實現“以點帶面、串點成線”率先發展。

多元發力,創新村級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新引擎”。汊河鎮圍繞各村經濟基礎、資源稟賦和區位特點,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是盤活資産“老家底”。通過物業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盤活村集體閒置會堂、廠房、安置房和廢棄學校等設施,為村級集體發展騰出承載空間。二是運營資本“股份制”。利用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村留用地,興建標準廠房、倉儲設施、烘乾房等,整合村集體歷年留存資金、土地補償費等資産資金,參股到轄區內有發展潛力的種植、養殖企業或專業合作社開展合作,以獲取股金、利息和資産增值等資本運營收入。通過聯合投資“飛地抱團”項目形式,打破地域、資源限制,讓更多行政村參與發展。三是打好各村“地方牌”。充分利用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大力發展美麗經濟,拓展集體經濟發展空間,打造村域景區、農家樂、民宿經濟等。成立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建成集養殖、種植、住宿、餐飲、休閒、垂釣等設施一體化的綜合體,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多措並舉為村集體增加收入。四是開發特色“新産業”。依託村自然資源稟賦、經濟基礎、人文特色等要素,發展“村級+”合作模式,積極開發、培育特色優勢産業。以農業為基礎,向農産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融合。強化農業“接二連三”,發展農産品加工業“接一連三”,加快休閒農業“接二連一”。建立農産品基地,開發電商平臺,成立文旅公司,打造特色農産品品牌,增加銷售收入,讓各村以入股分紅方式取得收益。

健全機制,織密村級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保障網”。汊河鎮堅持健全完善制度機制,優化提升服務水準,保障村級集體經濟有序健康發展。一是健全協調服務機制。堅持每季度召開1次調度會,集中研究解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的難題,採取“清單+閉環”模式,做到登記臺賬、有交辦清單、有進展反饋、有辦結挂賬、有考核督查。二是健全結對幫扶機制。堅持把結對幫扶活動與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緊密結合,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幫扶單位的年度幫扶工作任務,充分發揮幫扶單位及單位工作人員資訊、技術等方面優勢,幫助和指導幫扶聯繫村規劃發展項目,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合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三是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全面推行村書記、主任一肩挑,村紀檢委員兼任村監督委員會主任,選優配強12名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加強對村級事務的日常監督。進一步規範村級集體經濟管理,推行“村賬鎮管”制度,由鎮農業農村辦負責建立村級集體經濟臺賬,嚴格落實村級賬務定期審計、村幹部離任審計等財務制度,確保農村“三資”管理規範。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凡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事務嚴格按制度執行,真正讓黨員和群眾擁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四是健全專項考核機制。制發《汊河鎮村(社)管理綜合考核實施意見》,明確任務完成、賬務規範、經營管理、項目收益考核內容,考核結果運用納入綜合評分體系。(文/來安縣汊河鎮人民政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