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分享到 0

安徽省加快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一體化

“只有半個手掌大小的電子産品模組裏,有200多個電子元器件需要通過釬焊工藝進行連接,過去在國內市場並沒有能夠滿足這種要求的産品和工藝。”中國電科38所高級工程師吳昱昆説道。近日,通過長三角聯合攻關,該所主導開發的高端焊片和先進焊接方法,實現了電子元器件的高可靠焊接和智慧化組裝,填補了國內空白。

近年來,在科技部指導下,安徽省科技廳聯合滬蘇浙科技管理部門紮實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創新政策有效銜接、科技資源高效共用、創新主體高效協同。

協同共建科技創新平臺。在國家級創新平臺共建方面,安徽與滬蘇浙共同推動國家實驗室及基地建設,推進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與上海電氣核電集團、浙江久立特材科技公司等單位加強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關鍵零部件聯合研製。共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積極籌建安徽分中心。在省級創新平臺建設方面,支援合肥智慧農業谷聯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浙江托普雲農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家感測器優勢單位共建“農業感測器與智慧感知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積極爭創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推動荃銀高科、海螺集團、安利股份聯合滬蘇浙上下游企業和高校院所,組建水稻種業技術、水泥工業二氧化碳捕集轉化應用、生態功能性聚氨酯複合材料等領域省創新聯合體。

聯合開展重大科技攻關。2019年至2021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長三角協同承擔682項,佔三省一市獲批國家立項總數的76.2%;爭取國家經費109.49億元,佔比86.73%。為充分利用滬蘇浙優勢科技資源,提升安徽省自主創新能力,2020年,安徽省率先設立長三角科技創新聯合攻關專項。3年來,共組織實施三批次省聯合攻關項目63項,省財政支援經費3632萬元,帶動全社會研發投入超2億元。安徽見行科技和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聯合研發的檢測系統實現核心部件自主可控;合肥知常光電與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聯合研發的精密光學缺陷檢測系統,在高速數據採集和處理、複雜系統整合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推動創新資源開放共用。聯合共建長三角科技資源共用服務平臺,目前已集聚重大科學裝置23個、大型科學儀器近3.7萬台(套)、國家級科研基地2600余個、科技人才20余萬人、服務機構2400余家。建立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專家庫共建共用機制,安徽省與滬蘇浙交換專家1.5余萬名,2021年邀請滬蘇浙專家600余人次參加安徽省科技項目評審。加大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借力上海的資源、人才等優勢,蕪湖、宣城、池州等市科創中心落戶上海,開展跨區域“雙創”合作,構建研發在滬、産業在宣“科創飛地”新模式。聯合舉辦G60科創走廊人才峰會,簽訂共建共用G60科創走廊人才新高地行動方案,構建“九城一張網”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協同打造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省科技廳會同合肥、蕪湖、宣城三市及省有關單位,瞄準安徽特色和優勢,共同編制印發《安徽省推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實施方案》,確定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共建重大研發平臺、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機制等18項主要舉措。協同打造長三角先進製造業集群。合蕪宣分別牽頭組建新能源和網聯汽車、環境、機器人、新能源等G60科創走廊産業聯盟,合肥蜀山經濟開發區、合肥廬陽區雙創果園、寧國經開區獲批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産融結合高品質發展示範園區。參與商飛G60産業鏈合作,推薦10余家企業加入中國商飛的産業鏈中心儲備庫,合肥江航公司被列為中國商飛合格供應商,為商飛ARJ21、C919飛機提供環控氧氣專業産品和相關技術服務。G60科創走廊與中芯國際達成戰略合作,推薦安徽省10余家積體電路企業參與配套,推動産業鏈上下游合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