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退役軍人返鄉創業 苔蘚種植闖出一片天

初夏時節,在望江縣高士鎮漆嶺村苔蘚種植基地,26棟標準化種植大棚內,白髮、朵朵、星星等二十余個苔蘚品種,一簇簇綠茸茸的苔蘚,翠綠鮮嫩,惹人可愛。基地負責人張林飛十分忙碌,一會指導工人作業、一會和客戶視頻連線、一會聯繫快遞發貨。

憑著苔蘚種植,曾經的退役軍人張林飛如今不僅産業風生水起,基地可年産苔蘚30000平方米,實現産值500余萬元,畝均産值10萬元以上,還帶動周邊50余位農戶從事大棚苔蘚種植管理,為他們年均增收2萬餘元。

37歲的張林飛于2005年從武警部隊退伍,3年的部隊歷練,造就了他勇於拼搏、敢於擔當、不懈奮鬥的精神。退伍後的張林飛先後在上海、浙江兩地從事服裝生産,收入僅能維持基本生活開支。加上身患尿毒症,需常年吃藥治療,不能從事體力勞動,靠妻子外出務工收入維持生活,家庭經濟極為拮據,2014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實的處境,使他實現創業致富的夢想依舊遙不可及。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2017年尿毒症手術後,在其生病療養期間,一次偶然機遇,他聽説了種植苔蘚的商機。興奮之餘,張林飛查閱了相關資料,苔蘚可以應用於墻體綠化、佈置庭院景觀、製作餐桌山水模型等。張林飛敏銳感覺到,種植苔蘚目前雖然是個冷門産業,但藏有巨大商機,頗具發展前景。這樣的好産業,為什麼不能在我老家幹?他説幹就幹。

2018年至2019年,張林飛在自家老屋旁建起了簡易的大棚,自己摸索培育苔蘚。但因技術、水質等原因,種出來的苔蘚被菌類覆蓋,根本賣不出去,連續幾年虧損了好十幾萬元。但骨子裏有著不服輸傲氣的張林飛,心中的創業夢一直沒有熄滅,不相信這就是自己返鄉創業的終點。堅持成就夢想,蹚過去,路就在腳下。經過反覆對比實驗,張林飛發現附近武昌湖的水質非常適合培育苔蘚。2020年他從銀行貸款20萬元,重新選址,在武昌湖附近流轉10余畝土地建起了6座培育大棚,由於水質優良、技術成熟、管理到位,這一年,張林飛培育的苔蘚顏色翠綠、個頭均勻,長勢喜人,當年收益不錯。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21年上半年的一場突如其來的龍捲風使得大棚在一夜之間全部坍塌,全部損失100多萬元。

“就感覺人生一下子到了低谷,不知道怎麼辦好了。”張林飛一家猶如晴天霹靂,墜入深淵。就在全家一籌莫展之際,高士鎮黨委政府和望江縣鄉村振興局第一時間了解到情況,及時給予他項目支援,一次性拔付鄉村振興銜接補助資金200萬元,用於投産重建。張林飛一家在鎮、村兩級的大力支援和關懷下,流轉土地35畝,新建6500平方的標準化種植大棚26座。新建的大棚更加堅固更加科學,並安裝了職能控溫、控濕裝置。

“縣、鎮、村各級領導多次到府,為我出謀劃策,幫助解決苔蘚産業發展中的難題,尤其是資金和用地問題。”張林飛感激地説,“200萬元的鄉村振興銜接補助資金猶如‘及時雨’,讓我重振旗鼓、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再生産中”。

如今,張林飛不僅能種植苔蘚,還學會了苔蘚景觀盆景製作技術。他的苔蘚通過線上銷往國內一二線城市,甚至出口到了東南亞等地。旺季時,他一天能進賬萬餘元,淡季時一天也能進賬近5000元。訂單多的時候,需要雇請大批周邊村民們前來幫忙,長期用工人員達50余人,每人平均每年增收2萬多元。不僅自己擺脫了貧困,還帶領了鄉親們一起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創業路是一條漫長且充滿艱辛的路。張林飛身上那種軍人特有的堅韌和吃苦耐勞的品格,促使他在創業路上堅定前行。面對未來,他有清晰的規劃和想法。

“一身軍裝,是一輩子的榮譽,也是一份責任和擔當。返鄉創業是新的戰場,我一定繼續發揚軍人精神,擴大種植規模,提升種植品質,加強品牌建設,同時拓展銷售模式,建立電商自播平臺,以帶動更多老百姓致富。”談到今後發展,張林飛信心滿滿。(圖文/何應松、檀朝節、楊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