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蒙城縣籬笆鎮:種植“小花生” 成就“大産業”

“你看今年花生收成好,行情也好,一斤花生米能賣到5元多,我家已經賣了2000多斤,收入1萬多元了。”2021年1月20日,亳州市蒙城縣籬笆鎮凡寨村,提起種花生的好效益,正在分揀脫殼花生米的康立雲早已樂得合不攏嘴。

康立雲家因病致貧,在黨的精準扶貧政策的支援下,老兩口于2016年順利脫貧。彼時,夫妻倆雖已年近古稀,但致富奔小康的幹勁一點不比年輕人差。料理好自家4畝花生地後,又把託管親戚家的9畝地也種了花生,2020年,康立雲家花生總産量約2500公斤,僅此一項,收入將近三萬元。此外,康立雲夫婦還享受特色種養補貼、林業補貼、光伏分紅、家庭簽約醫生等扶貧政策。

“都是黨的政策好,要感謝共産黨!現在咱種植一畝花生還獎勵500元,最多獎勵3000元,我拿這獎勵作種植成本,賣出來的花生錢差不多都是利潤了。”康立雲樂呵呵地説,“今年花生收成好,我趁著好行情趕緊把花生賣了。”

通過種植花生致富奔小康的康立雲夫婦,是凡寨村發展特色種植,通過“小花生”成就“大産業”的一個縮影。

凡寨村曾經是個地道的貧困村。2014年,全村人口3278人,貧困戶94戶396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2.08%。為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早日實現戶脫貧村出列,該村“兩委”班子“差點撓破了頭皮”。最終,依據相關扶持政策,該村確定把花生種植作為當地特色種植業在貧困戶中積極推廣。由於花生種植成效明顯,2017年,凡寨村脫貧出列,而“小花生”也成了當地群眾口中的“致富果”。截至2020年底,除去部分全家外出務工的貧困戶,凡寨村已引領80戶在家貧困戶發展花生産業超400畝,全村貧困戶花生特色産業普及率高達85.1%。除了引導貧困戶種植花生,凡寨村還在全村內鼓勵發展花生種植産業。

“全村耕地面積5700畝,僅花生種植面積就達到了3800畝,花生産業在全村覆蓋率達到66.7%。村內目前有4個花生摘果作坊,2個花生脫殼作坊,村民基本不出村就能把花生直接變成錢。”凡寨村村支部書記侯偉介紹,在花生收穫時節,村民可以直接將花生從地里拉到花生摘果作坊進行藤果分離,然後再把花生果送到花生脫殼作坊進行脫殼處理,“關鍵這些加工作坊都是免費的,村民不花一分錢,就能將地裏的花生變成一個個紅紅胖胖的花生米了。”

加工作坊的效益從哪來呢?“作坊主通過販賣花生藤蔓和花生殼就能實現利潤,另外這些作坊主都做收購花生米的生意,只要農戶願意,就可以現場把花生米賣掉,換成錢。”侯偉告訴記者,村裏這種花生種植經營模式,不僅解決了當地村民依靠特色種植增收的問題,還解決了多數貧困戶家缺乏勞動力的難題,“那些弱勞動力,或者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戶在家中只要種好花生,一樣可以實現致富奔小康。”

“去年貧困戶種植花生400多畝,依照貧困戶每戶最高可獎勵6畝花生3000元的政策標準,全村貧困戶還適宜發展100余畝的花生種植。”侯偉表示,有國家好政策作保障,該村將進一步擴大特色種植面積,實現貧困戶特色種植全覆蓋,“讓在家的貧困戶都種植花生,通過種植花生,讓貧困戶變成小康戶,讓曾經的貧困村變成富裕村。”(文/吳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