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深挖地質遺跡資源 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安徽省地礦局311地質隊旅遊地質資源調查側記

地球經歷億萬載春秋,將滄海桑田的變遷盡數鐫刻在山河表裏,揮繪在每一寸土地之上,木石裏蘊藏著古老秘密,湖川上流蕩著人文故事,讓它們能夠開口吐訴,把亙古的歲月娓娓道來,正是挖掘地質遺跡資源的意義所在。

近年來,安徽省地礦局311地質隊在保持地質主業不鬆勁的基礎上,圍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積極尋找地質事業發展新路徑。根植于大別山區深厚的紅色旅遊、人文旅遊、生物多樣性等資源稟賦,311地質隊積極承擔了安徽省公益性地質項目—宿松縣九井溝—白崖寨—嚴恭山一帶旅遊地質資源調查評價項目。該項目將以安徽省宿松縣4A級白崖寨景區、九井溝旅遊景區、嚴恭山風景區等既有旅遊資源為載體,結合旅遊資源專項調查、衛星遙感解譯、無人機航測等工作手段開展多要素旅遊資源調查評價,以發現一批具有科學價值的地貌景觀、地質剖面、構造形跡、重要礦産地等地質遺跡資源為目的,為申報國家級地質文化村(鎮)、省級地質科普教育基地、産學研遊精華路線獲取豐富的科學依據,助力宿松縣打造具有獨具大別山特色的“旅遊+地質、鄉村振興+地質、自然教育+地質、研學遊+地質”的新鄉村發展模式。

漫遊瑰奇山水“漲知識”

“如果説岩石是山的骨架,溪流就是山的血脈,植被便是山的肌膚”。當項目組一行慢行在白崖寨風景區的步道時,舉目顧盼儘是蔥蘢蓊鬱的林木,縱眼便望見被譽為“南國小長城”的古城墻,登至“問天”峰頂遠眺可將趾鳳鄉及涼亭鎮明麗的鄉村畫卷盡收眼底。調查過程中,項目組人員不時地用地質羅盤測量岩層産狀,又或是傾身去用放大鏡觀察岩石內部礦物,同時還主動向上山的遊客科學地講解岩石的形成過程。因為岩石的形成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歷史書,就拿白崖寨景區分佈的白雲石英片岩來説,它的地質年齡足足有18億年之久,讀懂它就能讀懂這座山與這片土地的故事。“如果白崖寨的地質文化被充分挖掘,將給景區增添一張科普名片,可進一步擴大景區的吸引力”,白崖寨風景區負責人如是説道。及至九井溝景區又觀見別番景致,一溝從巨體山石板塊上飛瀉的溪水成就了碧水飛流、井深潭多的花崗岩地貌景觀,究其成因,也正是漫長地質構造運動和長期流水衝擊的共同作用才形成的,無不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項目組在白崖寨調查地質旅遊資源

相對於其他旅遊資源而言,地質作用造就的靈山秀水、奇形怪石等地質遺跡資源不僅具有美學觀賞價值,更具有地質科研意義。遊客們不僅可以通過觀光、遊覽方式感悟大自然之美,也可以利用地學知識詮釋地球演化過程。而311地質隊本次正是利用專業技術優勢,充分挖掘大別山這所自然博物館的深厚內涵,大力科普地質科學知識,予以學生、遊客們生動的科普教育,使得遊人在旅遊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同時也能提高旅遊資源的文化品性。

項目組一行討論地質科學問題

厚植人文底蘊“謀發展”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正是對山環水抱的村落獨特風光的真實寫照,探訪趾鳳鄉吳河村的中國傳統村落,可見一條清澈小河穿村而過,一座座重佈局、重結構、重裝飾、重人居環境的徽派建築古民居儼然而立,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涵交相輝映,構成人與自然相互融通的歷史文化遺産,這些人文景觀也正是此次項目調查的對象之一。當項目組人員駐足野徑時,看見山谷梯田上打造的石斛種植基地、採摘園紛紛交口稱讚,其發展歷程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與文明的進步,更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古老智慧。

在趾鳳鄉的公路旁,坐落一處保存完整的清朝末年徽派建築,門庭上方“養英山莊”四個大字古樸遒勁,為石刻門楣中難得一見的藝術瑰寶。該處建築主人子孫興旺、培養了一大批文人志士。1947年秋,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時,第三縱隊司令員陳錫聯也曾在此居住過。項目組人員通過傾聽專業講解的解説,似乎明白了這座兼紅色教育與科學藝術為一體的古建築為何能歷經百年風侵雨蝕仍屹立完好。無論是吳河古村落豐厚的文物遺存,還是養英山莊古樸的紅色故事,都是藏存在錦繡山水間的文化寶庫,更是地質遺跡資源之外極為珍貴的人文資源補充。

憑賴綠色生態“振鄉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不僅表現在生態宜居上,它還是大別山區鄉村振興的主線,貫穿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全過程。“趾鳳鄉在綠色生態方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典型的生物多樣化優勢,僅植物種類就有700余種,而絕大部分植物種類和分佈現狀均沒有詳細資料,如果通過本次調查你們能查明70種植物資源底數那可就是為鄉村振興做貢獻了”,宿松縣趾鳳鄉鄉長司欣榮激動地對項目組人員説道。

項目組人員開展植物資源調查

遊走在一條條村通公路上,項目組人員發現綠色是這裡的主色調,隨處可見樹齡100年以上的蒼天古樹,且均設立了保護標識。據村民介紹,這裡沒有工業污染,常年空氣清新,山泉水可以直接飲用,到了秋天山崗遍紅、層林盡染時更是美不勝收。項目組人員利用隨身攜帶的負氧離子測試儀實地監測,果不其然,負氧離子的含量能穩定在3000個/立方釐米,根據技術規範,空氣品質能達到一級(非常清新)標準。

項目組人員現場測量負氧離子含量

歷經漫長的地質演化歷史,大別山地質旅遊資源飽含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具備旅遊資源的多樣性、完整性和開發觀賞性,更具地質遺跡的典型性、稀有性和科學藝術性。目前,311地質隊通過本輪地質資源調查將進一步豐富區域旅遊資源的多樣性,積極串聯地質遺跡、文化資源、特色生物、特色産業等為大別山區特色鄉村旅遊路線。下一步,將以地質科普為主線、地質旅遊為根本、人文資源為補充,規劃打造獨具大別山區特色的産學研遊一體化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動力。(圖文/吳磊、盧健、楊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