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分享到 0

星火燎原、潤物無聲——體育文化為縣城發展帶來新活力

連接城市、服務鄉村,縣城在體育文化傳播的鏈條上處於至關重要的位置,面對未來,縣城體育文化建設大有可為。在《關於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等文件于2022年上半年相繼出臺的大背景下,近距離地感受中國不同地區、不同縣城的體育文化,能夠更真切地觸摸到“跳動”的體育脈搏。

一個人:“兩點一線”變“三點一線”

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的69歲老人尹恩退休前10年的生活是“三點一線”:家——網球館——單位。每天早晨5點去網球館打兩個小時網球,隨後再去上班。尹恩的“三點一線”不是個例,這個僅有37.5萬人口的旗縣,有超過1000人把網球館增加為每週定期“打卡”的地方。

隨著慢跑、健步走、登山、羽毛球、足球、攀岩等體育活動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縣城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曾經千篇一律的“約吃飯”,開始變成豐富多樣的“約踢球”“約流汗”。

生活半徑小讓縣城居民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成本更低、便捷程度更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群眾體育處處長翟鴻飛説:“幾乎新疆的每個縣城都有群眾健身廣場、籃球場、足球場,居民區裏面也都有健身器材,場地有大有小,但都功能齊全。”

縣城居民們“想運動”的念頭讓體育運動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貴州省榕江縣文旅局副局長、體育訓練中心主任林濤説:“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明顯改善,老百姓希望身體健康,參加體育鍛鍊和運動的意願也增加了。”

2020年,榕江縣的一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舉辦了新市民運動會,設置了籃球、拔河等6個項目,吸引了上千人報名參賽。

一群人:體育氛圍濃郁、熱愛代代傳承

無論地域與風俗,縣城裏最受歡迎的全民健身運動之一肯定是廣場舞,據《中國廣場舞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廣場舞愛好者約為8000萬人。無論在公園、廣場還是小區,幾乎都能發現幾支活躍的廣場舞隊伍。

但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大屯村,廣場舞的“風光地位”可能要讓位給籃球,因為當地村民在上世紀70年代自發創辦的籃球賽,經過數十年的運營,已成為大屯村的品牌賽事,遠近聞名。

為滿足辦賽和村民日常運動需求,大屯村曾先後6次維修、改造、重建籃球場。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20年,村裏集資100多萬元新建了一個擁有燈光、音響和計分顯示屏的籃球場,能容納6000多人觀賽。儘管如此,還是無法滿足觀看需求,因為隨著比賽的深入,每場比賽的現場觀眾人數能超過上萬人。

在位於祖國北疆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一項連續舉辦了35年的足球賽讓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成為一片足球熱土。這裡的男女老少都愛看足球賽,每個村都有足球隊,到了比賽的日子,家家戶戶扶老攜幼趕到現場,如同慶祝盛大的節日。

不僅成年人踢比賽,孩子們也以入選班級足球隊、學校足球隊為榮,家長都是全力支援。還有很多孩子因為踢球走出草原,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也擁有了更偉大的夢想。

“錫尼河杯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領著孩子去看,孩子們羨慕場上的球員,便有了長大以後要踢好球的想法。”錫尼河杯足球賽創始人之一扎那説。

一個縣:端起“體育碗”,吃上“體育飯”

提起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有人會聯想到20元人民幣背後的風景,有人會讚嘆其豐富的喀斯特地貌,而在陽朔縣委書記周彥看來,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讓每一項旅遊行為都與體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中國攀岩看陽朔”,這句流行于攀岩圈裏的話有紮實的“底氣”:64個岩場,1200多條線路,30多家攀岩俱樂部,國家級攀岩指導員、教練員、定線員等500多人。新冠肺炎疫情以前,年平均接待攀岩遊客60余萬人次,外國遊客佔30%。

在陽朔,不僅是攀岩運動,漫遊騎行、低空滑翔、水上漂遊、野外競跑……每一項運動都為這個風景秀麗的小縣城再添一分美感。

與陽朔縣將各種運動與旅遊緊密結合不同,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則想借助“瓊中女足”這塊金字招牌,打造瓊中特色足球産業生態,推動足球産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

成立於2006年的瓊中女子足球隊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在國內外多項賽事中大放異彩,不僅改變了很多女孩兒的命運,也讓瓊中家喻戶曉。

瓊中縣委書記徐斌表示,當地正在全力推進海南省瓊中縣體教融合産業發展(瓊中女足)示範區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後不僅可以助力瓊中足球可持續發展,還能通過加快培育足球體育産業,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商學院院長肖淑紅表示,無論哪個縣城的全民健身,都要鎖定有當地特色的優質資源,這樣既可以滿足當地百姓的健身需求,又可以通過發展賽事、旅遊等打造當地品牌,進而進行體育文化的宣傳。

毫無疑問,陽朔縣和瓊中縣已率先找到自己的特色優質資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