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首要在於産業振興,而産業振興最離不開人才。過去,出生於農村的人才一直往大城市跑,但是隨著國家連續出臺多項惠農政策,號召和鼓勵廣大知識青年回鄉創業,吸引了一大批優秀的大學生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蕭縣趙莊鎮建華村1992年出生的任金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此前,在外地求學的任金龍每年寒暑假都會回鄉探親,發現村裏的面貌顯著提升,基礎設施變好了,而“雙招雙引”工作也正在大力推進之中。畢業之際,室友們都去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發展,任金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任金龍決定回鄉利用自己的所學回鄉創業,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我家人起初並不同意我的選擇,他們説自己辛辛苦苦培養的大學生目的就是想讓我走出農村,結果我一畢業就回農村種地,我家人都覺得我的大學白讀了。但是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家裏人都是農民,我深刻地體會到,這裡有很好的生態環境,也有很多很好的農産品,但是因為我們缺乏技術,思想觀念落後,很多好的農産品産量提升不上去,也賣不上好的價格,所以我就想要盡我的個人努力,把這些好的農産品推薦給城裏人。”眼前這個皮膚黝黑,個子不高的小夥子笑著説道。最終經過一番討論之後任金龍的家人還是支援了任金龍的想法。
腳踏實地,從一臉書生氣不會種田的大學生,到如今十里八鄉人人誇讚的農業能手,任金龍把奮鬥的“熱血”灑在了家鄉這片田野上,一步一個腳印為心中的“農業夢”而奮鬥。但是萬事開頭難,在創業初期,需要承包土地、大棚,尋找優良種業廠家,主動找訂單,開拓市場。他每天起早貪黑,沒有週末更沒有假期,不斷學習大棚的搭建技術,請教農産品種植的相關知識,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到了收穫的季節,他種植的紫薯、黏玉米、胡蘿蔔以及大棚西瓜蔬菜迎來了大豐收,到他這裡進貨的訂單絡繹不絕。
如今,他所經營的果蔬基地達到100多畝,大棚面積達到20畝不僅能夠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經營管理,還能為當地輻射帶動就業,基地每天用工20余人,其中脫貧戶5人,每人平均增收4000余元,有效帶動了轄區群眾增收。
任金龍激動地説到:“我是出身農村、外出求學的青年,既有深厚的鄉土情懷又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像我這樣的大批青年熟知家鄉産業的發展情況,也能把發達地區先進的市場觀念、資金技術帶回家鄉。現在如果不是政府不竭餘力地給予我們幫助,我就不可能發展得這麼好!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也會踐行社會責任,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的人實現共同富裕,為我的家鄉作出貢獻。”(文/丁毅、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