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大別山(天華鎮)首屆天華谷尖茶文化旅遊節成功舉行

最美人間四月天,正是谷尖飄香時。伴隨著春雨的滋潤,滿載春意的春茶如期而至。4月17日,以“清芬獨賞我天華”為主題的大別山(天華鎮)首屆天華谷尖茶文化旅遊節原産地開園儀式在秀美的天華尖舉行。

太湖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加生宣佈首屆天華谷尖茶文化旅遊節開幕,縣政府副縣長吳寶寶、朋騰為茶園開園。慕名而來的茶客一同興致勃勃地傾聽主播講解,參觀了原産地的天華谷尖茶園。

此次文化旅遊節由太湖縣縣委宣傳部、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文旅體局主辦,由中共天華鎮委員會、天華鎮人民政府承辦。

正如該鎮負責人在致辭中所説,通過舉辦天華谷尖茶文化旅遊節,致力搭建茶文化傳播的高端平臺,共品茶香、共敘茶緣、共論茶道、共商茶事,著力念好“”字經、打好生態牌,以原産地茶園、“一鎮一品”茶葉特色小鎮和百羅灣農旅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天華谷尖”品牌打造為引領,以“茶文旅”融合為路徑,堅持走標準化、品牌化、融合化發展之路,發展茶經濟、傳承茶文化、打響茶品牌、做活茶文章,做大茶産業,全速推進“茶旅文體康”有機融合發展,全面提升天華谷尖茶的品牌影響力、茶界知名度和社會美譽度,全力把“天華谷尖茶”打造為太湖茶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

活動期間,舉行了天華谷尖茶原産地“清芬園”開園儀式及開園採摘新茶、現場手工製作新茶、線上線下展示、雲上泡茶品茗以及主播帶貨、線上競拍,全面推介天華谷尖茶的品牌價值。

中安線上文旅頻道、華夏徽茶網、太湖縣融媒體中心所屬太湖融媒+抖音平臺等媒體,對活動採用“線下展示+線上全程直播”相結合的方式,共分摘茶、制茶、展茶與品茶三個環節,跟隨主播身臨現場與採茶女、手工制茶專家和茶藝師精彩互動、親自體驗,多場景、多角度、多層面展現了天華谷尖茶的高山採摘、手工製作、茶藝表演等精彩技藝,讓現場觀眾和廣大網友對天華谷尖茶有了更多的認知和了解、有了更好的喜愛和青睞。

同時在全程直播中,不間斷插播天華谷尖茶的採摘製作、天華鎮、花亭湖視頻宣傳短片,時長160多分鐘,網上閱讀量超過70萬,讓全國各地的網友通過直播鏡頭,網約太湖,“零距離”地賞湖光山色、遊清秀茶園、看茶藝製作、品綿長清香,進一步提升了天華谷尖茶的美名品牌和傳播影響,達到了很好的宣傳推介效果,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紛紛點讚。

據了解,位於大別山南麓的天華尖最高峰海拔達925米,而山腳下就是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的天華谷尖茶的原産地。況且這裡還是位於神奇的北緯30.5度線上,地處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花亭湖畔,境內峰巒疊嶂,常年雲霧繚繞,為太湖谷尖茶的天然孕育提供了十分理想的自然生長環境。特別是穀雨前後,天華谷尖茶在充分吸收天地日月精華的基礎上,正式進入春茶採摘的利好時期。

在原産地茶園裏,成群的採茶人散落在層層疊疊的茶園之中,細心採摘飽滿的茶芽,激情收穫春天的喜悅。茶園中,一池清澈的泉水如鏡,甘甜爽口,成為自古以來滋潤谷尖茶的不竭源泉;茶園旁,修建了採茶步道,圍起了竹制柵欄,新建了“清芬園”竹門,立起了“原産地”石碑,尤其是石刻趙樸初先生咏讚《天華谷尖茶》的絕美詩句更是增添了原産地的濃厚文化氛圍和谷尖茶道意境。

在距今已有120年的汪家老屋古民居前,四位茶葉專家端坐在四口鐵鍋旁,憑著自己幾十年來在實踐中積累的嫺熟技術,進行傳統的手工制茶,其一招一式、一平一抖,吸引了在場觀眾目不轉睛,有的看客甚至親手體驗過把癮。太湖縣高級農藝師、資深茶葉專家張正友向主播方芳逐一介紹了茶葉殺青、做形、攤涼、初烘、復烘等天華谷尖的手工製作工藝,以及每一道工序需要把控的力度、火候、時間等方面的技術均相當考究。這無疑也正是天華谷尖茶被譽為“茶之上品”的一大奧秘。

俗話説:“好山好水出好茶”。在民居旁邊的安徽中天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天華谷尖茶會室”裏,更是展示谷尖色香味形和茶藝文化的魅力所在。伴著優美悅耳的古箏旋律,五位美女正用溫婉嫺熟的動作展示精湛的茶藝術,傳播精深的茶文化。並通過主播方芳與茶葉專家劉立華的友情對話,把天華谷尖外形挺直、形似稻穀、色澤翠綠、回味甘甜、白毫顯露的特性説到了極致。更令現場沉浸在品茶之中且一貫嗜好茶品的安徽中騰集團公司董事長李玉中更為感嘆:“天華谷尖茶湯色碧綠,葉底勻整,嫩綠明亮。聞一聞,香氣高長,味道濃厚;喝一口,滋味鮮爽,回味綿長”。

聽著輕快的音樂,看著茶葉在杯中開水的衝沸下,上下翻飛。一芽一葉,亭亭玉立,如美人起舞;輕盈靈動,如雀舌嘰喳;舒腰展翅,如龍騰虎躍。任憑歲月輪迴,季節更替,唯有一縷茶香,飄過秦時明月漢時關,依然在一杯水中安然陶醉,啟迪人生。

根據“茶聖”陸羽所著《茶經》記載,太湖縣産茶始於唐代,發展于宋、元,盛于明、清。又據《太湖縣誌》記載:明清年間所産“芽茶”被列為戶部貢品,其時産于境內天華諸峰一帶的“南陽谷尖”,享譽皖西南。

天華谷尖茶是穀雨時節採制的春茶,是一種特級烘青綠茶。其形似稻穀,色澤翠綠,香氣高長,湯色碧綠,滋味鮮爽,葉底勻整,嫩綠明亮,以味道濃厚、持久耐泡而著稱。

為發掘這一瑰寶,1986年4月太湖縣人民政府特聘請全國著名的茶學專家陳椽教授親臨指導。經反覆研製,恢復創制了這一歷史名茶,隨後更名為“天華谷尖”。意喻天為山之高,華為物之精,谷為茶之形。

趙樸初老先生曾飲天華谷尖茶盛讚其“色碧、香清而味永”,實乃茶之上品,揮毫提詩讚美:“深情細味故鄉茶,莫道雲蹤不憶家,品遍錫蘭和宇治,清芬獨賞我天華”。

早在1989年“天華谷尖茶”就被國家農業部評為部級名茶,並多次在國際、國內茶葉博覽會上榮獲金獎,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和安徽省十大品牌茶。今年,我縣進一步加大了天華谷尖茶的發展和保護力度,從天華谷尖的品質安全、品質提升、對外推介宣傳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辦法,更好地推動天華谷尖茶真正成為業界的知名茶、高端茶。(圖文/劉輝)

相關新聞